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鬼王爷 > 第137章 夜探张家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至于文莺为何打算天黑才去暗中探查张家,也是为了保护张家小娘的声誉。

一个二十几岁的寡妇,大白天的,一群大男人上门算什么事。就算你进了门,想发发善心,你四个大男人不把那女子吓坏才怪。

再者,也是为了暗中查明这女子是否收到抚恤银,家中是否真的像王大娘说的那般凄惨。

到了傍晚,天色渐暗,四人便寻到北街这里的张家。

北街离文莺几人的住所并不远,一百步距离而已。北街的小院,又小又旧,这里比他们所住之地,明显要贫困得多。

据王大娘所言,北街是西城最老旧的街坊,也是在西城中最贫困的街坊,人口稀少,北街的很多人在近年来,要么饿死,要么在战乱中死去。

文莺看到,很多房子都空着,有的甚至破败到房顶都已塌陷。

而张家小院,大门紧闭,所谓大门,也就是一张破旧且处处开皮的木板,一脚便能踢开,周围有一小圈土墙,墙中有许多枯黄的稻草四处冒着头。围墙并不高,也就半丈,丝毫遮挡不住院中的房舍。

院中仅有两处小房,一间正房,一间偏房,偏房外墙,立着一些干柴枯枝,却摆放着整整齐齐,小院颇为干净,只挂着两件还未干透的麻衣。

四人在张家附近徘徊,观察附近环境。住人的人家这时已紧锁大门,道路上仅有零星扛水挑粪的男子还在走动。

半个时辰后,天整个黑了下去,街道上彻底无人。周围院落,几乎没有光亮,大多数人家漆黑一片,包括张家。

故此,这片院落的人们,确实贫困,买不起灯油与蜡烛。

无人后,借着夜色掩护,文莺几人便靠近了张家,几人从不同的方向看向院内。

这时,正房中却听到了一些争执,一个孩童与女子的争执。

文莺把耳朵贴近院墙,还是能听到的。

那孩童语气很急切:“娘!为何不让我去当伙计,我可以做得很好!”

张家小娘周氏的声音也传来:“你才多大,如此瘦弱,有谁能用你,孩儿听话,待你长到十二岁,娘便答应你去做活。”

“娘!到了十二岁,孩儿便去参军!还做什么活!孩儿要当校尉,像刘校尉那样,建功立业!”

“你!!!当兵有什么好!你以为能出几个校尉,校尉是你能当的吗?多少人都丢了性命!”

“娘,你不能因为爹的事,便不让我当兵,孩儿必会拼出个前程,让娘。。。”

“你住口!娘不会允许你当兵,待到了十二岁,你学门手艺,学甚都行,娘不拦你,但当兵一事,以后休要再提!”

“娘!难道就任由那大胡子混账欺辱娘么,孩儿要是当了兵,看谁敢欺负娘亲!”

说到这里,声音便没了。

过了一阵,女子的声音再次传来,“娘的事,娘会自己解决,你还小,不懂这些,明天还要出城砍柴,早些睡吧。”

随即,便听见一声响动,好似那孩童踢翻了什么,之后,便没有任何动静了。

文莺暗想,其中兴许还别有蹊跷。

张家的困难几人也看在眼里,虽然屋内何样,几人不曾看到,屋外,除了一些枯枝外,一览无余。

如此看来,张家并不像有抚恤银与三斗米的样子,难道是那小吏说谎?还是另有蹊跷?至于那孩童言语中所说的,欺辱其母的大胡子男子,又是何人?所干何事?

之后,文莺几人便回了家,带着疑惑慢慢睡去。

最近没有战事,兵训也不紧张,文莺几人便多次在闲暇之时来张家附近观察,当然,只是扮作路人。

张家的孩童他们也见了,八岁,孩子虽然瘦弱,却看着很机灵。

每日会去城外捡柴,或者去城中的水井处挑水。但毕竟气力有限,每次带回家的并不多,却总是背着母亲,在外出时,练上几式拳脚。

文莺一看,正是芜县军中日常训练的拳脚,虽然有许多错误,但这孩子每日都坚持练上一个时辰,颇为刻苦。想必是从其父那里学来的。

要不是怕娘亲怀疑,怕是要练上更多。

每当这孩子回返时,经过一些饭馆、吃食的小摊,总要忍不住驻足一阵,眼巴巴地瞅着那些冒着热气的炊饼,还有那些香喷喷的包子,直咽口水。

有一回,文莺看到此子就站在一处包子铺旁,那掌柜被一客人唤去问事。那白白的大包子,热腾腾地,就在此子面前,此子伸出了手,想要偷一个,手都快碰到包子了,又突然缩回,踌躇了一阵,还是转身离去。

掌柜并未察觉,此子却压抑住了那股偷窃的欲望。文莺对此子,顿时生出好感。

于是,文莺上前,买了八个大包子,追上了那孩童,挡住了那孩童去路。

那孩童疑惑地看向文莺,并未生怯,问道:“这位哥哥何事?因何挡我去路?”

文莺蹲下身去,笑着说道:“哥哥想要你的柴火,可愿卖否?”

那孩童惊愕地看着文莺道:“这只是我在城外捡的,不值钱的,哥哥要是需要,可自行去捡。”

文莺摇了摇头,“哥哥可没那闲工夫,我看你的柴火长短正好,颇为合适,我用这些包子换你的柴火,可否?”

说罢,文莺从怀中掏出一个油纸包裹之物,鼓鼓囊囊的,虽看不见其中之物,但包子的香气已扑鼻而来。

孩童闻见那香气,嘴巴都张开了,随即便咽了下口水,但依然坚持道:“哥哥,我这柴火真的不值钱,哥哥你这包子才值钱哩。”

文莺再次微笑道:“值不值钱,我说了算。”

随后,文莺把那孩童后背的柴火拿了下来,把那鼓鼓囊囊的包子塞进了孩童怀中。转身离去。

那孩童双手捧着那热腾腾的包子,惊愕在那里,愣神良久,对文莺远去的背影鞠了个躬。

孩童小跑回家中,还未进门,便大喊着:“娘!娘!你看!我带什么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