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疆再次安稳,部分地方春耕虽然耽误了些时日,好在不算太迟。据马关内三里处,开始开辟田地,以做军屯。
达曦被灭之后,南林草原的抵抗势力彻底被歼灭,侥幸活下来的反叛乌人再次向柯穆厄投降。柯穆厄听从了大将达达尔的建议,在南林草原上进行怀柔政策,安抚那些反叛的残部,休养生息,至此,南林草原逐渐平静下来。
公孙擎麾下将领有建言趁南林草原残破,中部草原大将达达尔撤兵后趁虚而入,杀柯穆厄个措手不及。
但经过大量侦察后得知,在重新整合了达曦残部后,柯穆厄手上至少还有五万骑。
经过三年征战,西疆如今已基本得不到朝廷支援,经济濒临崩溃,三成以上的田地荒芜,钱粮根本支持不了大军出关作战。且西疆满打满算,只有两万骑,冒不起那险,只能继续以防御为主,慢慢消耗乌人有生力量,再徐徐图之。西疆不好过,抢不到东西的乌人更加不好过。
至于现今还滞留在瑶光城的图赫尔遗子与达曦遗子,其父皆战死在南林草原。这作为质子的身份便尴尬至极。
之前达曦以为南林王报仇,扶持其子为新任南林王为口号来招揽图赫尔旧部。那些旧部多数只是不满柯穆厄的暴政这才跟着达曦反叛,图赫尔都已经凉透了,对其独臂的遗子能有多大忠诚度?达曦再一阵亡,这些余部更无斗志。
这滞留在瑶光城的两遗孤,公孙擎下面的将官建言宰了这二人,这也是西疆军民本身最恨南林乌人的原因。
南林草原直接与西疆接壤,而北地草原与东原草原想要入侵天曌,必须先要经过中部草原乌人大汗的直接管辖地盘,一般是乌稚那邪召集部众一起去西疆掠夺才可。故此,南林乌人来西疆烧杀掠夺的次数最多,也就最招曌人痛恨。
如今扶植达曦的策略已然失败,还留着这两个质子有何用处?
公孙擎却不这么想,两个孩子而已,还有十几名乌人护卫,也费不了多少粮食,先留着吧,说不定以后还能起些作用。
随后,春耕便是西疆的头等大事,就连于布政使也亲自带人下去视察春耕情况,一些吏员、兵士也被派到田里耕种,如今的西疆,因战争之固,地广人稀,空余的土地有的是,颇为缺人。
关碾的文莺,便趁此时间,勤加练兵,因为他知道,乌人此番撤退的颇为诡异,貌似狂风暴雨还在后面。
公孙擎并未松懈对南林草原的监视,派出大量斥候紧盯南林草原动向。
为了弥补据马关军屯的人力不足,于天成甚至在西疆放出众多轻刑犯前往据马关支援,以减刑为由激励囚犯开垦田地。
一月后,西疆多处显现出成片嫩绿的麦苗,令人充满希望,尤其是那些大量开垦出的新田。百姓看着那一片片绿色幻想起了金黄色的丰收,揉着自己那干瘪的小腹浮想联翩。
短暂的安宁又过了两月,天气愈来愈炎热,麦苗已然长了很高,再加上今年的雨水颇为充足,处处郁郁葱葱,生机盎然。
近些时日,天曌便进入了雨季,西疆同时也临海,有时一场大雨能整整下两日才停息。于天成担心庄稼被涝,号召百姓大量挖掘排水的水渠,就是在雨天,也能看到百姓冒雨在干活。自从据马关建成,关内的安全便得到了大量的保障,谁也不愿意得之不易的希望落空,百姓都不用官府号召,自行出来挖渠。
而就在此刻,斥候来报,乌人再次发兵,竟然选择了雨季。达达尔再次领两万乌军南下,汇集柯穆厄,共调集五万大军兵发据马关。
据马关守将孟凡固派快马急速通知公孙擎,西疆第四次进入战时状态,乌军来的急,公孙擎便令离据马关最近的大城关碾率先出兵前线。后续援军再行调集。
刘文达收到命令后只用了三日整军,如今其麾下有八千大军,此番留下稳重的高校尉守城,亲领五千军开赴前线。
一路上,文莺便在思虑着,为何乌军要选择雨季出兵,要知道,雨季出兵,可以说丧失了乌人的全部优势。
雨季,道路泥泞,战马失去了许多机动力,且草原人引以为傲的弓箭也会受潮,失去大量战力。连日阴雨连绵,士兵也好,牲畜也罢,也容易感染风寒,且会传染。如此自损战力大举进攻,意欲何为?
同样,曌军也会受到相同影响,但相比乌人而言,有关墙为屏障,还是有优势的,难道是火?
文莺忽然想到了这个念头,若乌军冒雨攻城,曌人引以为傲的火攻便失去了作用。
且据马关那稀缺的火油,根本不可能大面积泼洒。如此,火攻也好,弓弩也罢,甚至什么沸水之类的,皆失去作用。守城利器便唯有抛洒的石块滚木,除了这些,便全靠肉搏了。
低矮漫长的据马关墙,在失去守城利器后,在全面被蚁附攻城后,还是否能守住?
想到这里,文莺眼皮一跳一跳的,赶紧去寻刘文达,通报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