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虞朝的故事 > 昊天封诸神(东王公,西王母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昊天封诸神(东王公,西王母三)

玄涛中的五座移动仙山

东王公立于东华仙府最高处的观星台上,玄色锦袍被东海的咸风拂得猎猎作响,袍角绣着的沧海波涛仿佛真的在涌动。他指尖划过悬浮在半空的星图,那星图由东海珍珠的灵光凝结而成,其上五颗闪烁着幽蓝光芒的星点正沿着既定轨道,缓缓掠过洪荒星域的边缘,轨迹如五条游弋的神龙,在墨色的星图上留下淡淡的光痕。

那是岱舆、员峤、方壶、瀛洲、蓬莱——五颗被他从宇宙尘埃带中捕获的小行星,此刻正以“仙山”之名,在洪荒与域外之间架起移动的桥梁。

“又过了三千年。”东王公望着星图上标注的轨迹,眸中映着星子的流转,声音里带着时光沉淀的厚重。当年天地初定,洪荒大地虽已分出四极,生灵却仍困于疆域阻隔:东方的渔民世代守着近海,不知深海之外有巨鲸;西方的牧民望着雪山,以为那便是天地尽头;南荒的部族在丛林中繁衍生息,从未见过星空的全貌。而宇宙深处的星辰运转、域外的奇景异闻,更是只存在于古老的传说中。

那时他刚在东海立足,某次巡视至蓬莱岛遗迹——那里曾是上古仙人居住的地方,却因地质变动沉入海底,只留下几块布满海蚀纹的巨石。望着那些对着巨石叩拜、渴望探寻未知的生灵,东王公心中生出一个宏愿:以星辰为舟,架起贯通天地与域外的桥梁,让洪荒生灵不必再困于一方水土,能亲眼见识宇宙的浩渺。

这个念头一现,便如东海的潜龙,在他心中盘桓不去。他即刻召集金乌部族的能工巧匠——这支部族传承着上古的锻造之术,能以星辰砂为料,以地火为炉,造出削铁如泥的神兵。东王公亲自率领他们,驾驶着由扶桑木核心打造的先锋舰,驶入冰冷的小行星带。

那片区域是宇宙的蛮荒之地,陨石如暴雨般密集,宇宙风暴呼啸而过,能撕裂最坚硬的玄铁。金乌工匠们第一次见到这般景象,皆面露惧色。东王公却手持定海玉针,立于舰首,玉针散发的柔和光芒在舰身外形成护罩,将陨石与风暴尽数挡在外面:“天地有涯,而心无涯。若连眼前的险阻都不敢逾越,何谈探索域外?”

他们在小行星带中搜寻了整整千年,才寻到五颗质地最奇特的小行星。

岱舆星体积最大,表面覆盖着万年玄冰,冰层厚达千丈,寒气能冻结光的传播,连星辰的光芒照在上面都会凝结成冰晶。东王公引东海玄涛之力——那是他以自身神力炼化的海水精华,蕴含着“动中有静”的法则——将冰层层层炼化重组。玄冰在涛声中融化又凝结,最终化作一艘晶莹剔透的船体,舰身刻满“定水”符文,符文流动时,能引动周围的水汽形成漩涡,将陨石卷入其中,自行化解宇宙风暴的冲击。远远望去,岱舆舰如同一座漂浮在星海中的冰玉宫殿,冰棱折射出七彩的光,却又带着拒人千里的凛冽。

员峤星则与岱舆星截然相反,通体遍布奇岩,这些岩石呈灰紫色,坚硬如金刚石,却又带着奇异的韧性,能在高温中保持形态。东王公取来地心深处的三昧真火,亲自坐镇熔炉旁,以神力引导火势,将员峤星的岩石淬炼了七七四十九天。火焰从赤红转为幽蓝,再变成纯白,岩石中的杂质被尽数烧去,最终化作一种前所未有的合金,既保留了岩石的坚韧,又增添了金属的延展性。重塑后的员峤舰舰体呈现出奇异的灰紫色,表面光滑如镜,能吸收周围的光线,在星海中如同一枚沉默的玉珏,不引人注意,却暗藏锋芒。金乌工匠们在舰身两侧刻上“破障”纹,让它能在陨石群中灵活穿梭,如游鱼戏水。

方壶星被改造成五舰的中枢,它的核心是一块天然形成的星晶,能感应诸天星辰的方位。东王公命人在舰桥中央矗立起一株缩小的扶桑木——这是从东华仙府那株千年扶桑上截取的枝干,栽入星晶培育而成,枝叶上栖息着三只金乌鸟,它们能口吐人言,将星辰的异动实时报知舰上的仙官。方壶舰的主控室里,摆放着一张巨大的星图桌,桌面由水镜构成,能实时显示五舰的位置与周围的宇宙环境,桌沿刻着“统御”二字,是东王公以指力直接刻入,蕴含着调度五舰的法则之力。

瀛洲星盛产灵矿,星核中藏着无数能滋养生灵的星辰砂与灵水。东王公让人将其内部掏空,开辟出无数舱室:左侧的“谷仓”储存着用星尘培育的五谷,一粒种子便能长出千斤粮食;右侧的“水阁”里,灵水在琉璃池中循环流动,饮之能解百毒、增修为;中央的“器库”则堆满了金乌工匠打造的工具——有能斩断陨石的星刃,有能修补舰体的灵胶,还有能记录域外见闻的水镜玉简。瀛洲舰的舰身相对朴素,却在舱室的墙壁上刻满“滋生”符文,让储存的物资能自行生长补充,哪怕在星海中航行万年,也不用担心耗尽。

五颗星中,蓬莱星最是奇特。它的内核并非岩石或金属,而是一条先天灵脉,灵脉中流淌着精纯的生命能量,让整颗星球都覆盖着郁郁葱葱的植被,甚至有小型的河流与湖泊。东王公没有强行改造它,而是顺势而为,将其改造成生态舰。他命人在星球表面开辟出阡陌交错的小径,在河流上架起玉石桥,在湖泊旁建造亭台楼阁,让其自然的风貌得以保留。舰上草木葱茏,仙泉流淌,奇花异草四季不败,甚至有灵鹿、仙鹤等祥瑞生灵在此栖息,宛如一座移动的洞天福地。蓬莱舰的舰身没有过多装饰,只在灵脉最旺盛的地方修建了一座观星台,台上放置着一面“望气镜”,能观测到域外星球的生命迹象,为其他四舰提供是否适宜停靠的参考。

五艘星舰的动力来源,并非凡铁所铸的引擎,而是东王公耗费十万年心血,从垂死的恒星残骸中提取的“星辰核心”。这些核心呈暗金色,散发着稳定的能量波动,能自行吸收宇宙射线转化为动力,续航能力近乎无限。舰身表面覆盖着一层由云雾凝结的能量护盾——那是东王公以自身神元混合东海云雾炼化而成,护盾平时呈淡紫色,遇到危险时会变成深紫,防御力足以抵挡小型陨石的撞击。从洪荒大地望去,五舰便如五座漂浮在海外的仙山,终年被紫雾笼罩,凡人的肉眼只能看到模糊的轮廓,难见其真容,更无法靠近。

仙山之上,住着最早跟随东王公探索宇宙的“星民”。他们不再是传统的洪荒生灵,而是经过千锤百炼、掌握了星舰操控之法的“仙官”。

岱舆舰的仙官多是精通星象的智者,他们世代居住在舰体上层的观星阁,阁内布满了各式仪器:有能测量星辰距离的“量天尺”,有能记录星轨变化的“记时盘”,还有能预警陨石流的“听风铃”。每当有宇宙风暴来临前,听风铃便会发出清脆的响声,仙官们便会立刻调整舰身角度,启动“定水”符文,让岱舆舰如磐石般在风暴中稳立不动。

员峤舰的仙官则是金乌部族的后裔,继承了先祖的锻造之术,他们在舰体下层的工坊中日夜忙碌,工坊里的地火永不熄灭,能将星辰砂锻造成各种零件。某次员峤舰在穿越陨石带时,舰尾被一块巨型陨石撞出缺口,仙官们不眠不休,以自身精血混合星辰合金,只用三日便将缺口修补完好,修补处的“破障”纹甚至比原来更加灵动。

方壶舰的仙官皆是东王公的亲信,多是从东海各部族中挑选出的智勇双全之辈。他们在主控室中轮流值守,根据扶桑木上金乌鸟的报知,调度五舰的航向与速度。曾有一次,五舰遭遇域外的“噬星兽”——一种以星辰为食的巨型生物,方壶舰的仙官当机立断,让岱舆舰引动水汽形成屏障,员峤舰从侧面突袭,瀛洲舰投放干扰灵雾,蓬莱舰释放祥瑞之气安抚,最终成功驱走噬星兽,五舰配合之默契,如同一人之手。

瀛洲舰的仙官擅长物资管理,他们能精准计算出每一份粮草、每一滴灵水的消耗,确保五舰在漫长的航行中物资充足。他们还在储存舱中培育新的作物,将洪荒的谷种与域外的星尘结合,培育出的“星稻”一季便能收获,米粒饱满如珍珠,蕴含着淡淡的星辰之力。

蓬莱舰的仙官则多是精通草木与医术的修士,他们照料舰上的生态环境,让植被保持生机,同时研究从域外带回的奇花异草,提炼出能治疗星际航行中常见病症的丹药。有位仙官曾从一颗濒死的星球上带回一株“还魂草”,以蓬莱舰的灵泉浇灌,使其重新焕发生机,后来用它救治了因宇宙射线灼伤的百名仙官。

每年三月初三,是洪荒传说中的“王母寿辰”,也是五艘星舰约定汇合的日子。此时它们会短暂脱离既定轨道,悬浮在东海之上,与东华仙府遥遥相对。从人间望去,五座仙山在紫雾中若隐若现,仙官们驾着飞舟穿梭其间,飞舟的灵光在云雾中划出一道道金色的弧线。他们交换各舰的航行日志、采集的样本与所需的物资,岱舆舰的星象图、员峤舰的新零件、瀛洲舰的粮草、蓬莱舰的草药,都在方壶舰的调度下有序流转,宛如一场盛大的星海集会。

凡人偶见此景,便传为“海外仙山现世”,以为是仙人下凡的征兆。无数人驾着渔船、乘着木筏出海寻访,想要登上仙山求取长生不老之术。然而他们的船刚靠近紫雾边缘,便被星舰的能量护盾挡住——那护盾对仙官与东王公的神力敞开,却对凡俗的气息自动排斥,凡人只能看到眼前的雾气越来越浓,最终迷失方向,被洋流送回岸边,唯有几缕被风吹散的仙雾落在甲板上,带着淡淡的草木清香,成为他们与仙山唯一的交集。

这一日,东王公立于观星台,看着星图上五颗星点渐渐靠近,嘴角露出一丝浅笑。他知道,这些移动的仙山,不仅是探索宇宙的工具,更是洪荒生灵对未知的向往与勇气的象征。它们在星海中航行,带着洪荒的印记,也带回域外的见闻,让天地不再隔绝,让生灵的视野得以拓展。

远处的东海玄涛拍打着礁石,发出沉稳的声响,仿佛在为五座仙山的归来而欢呼。东王公抬手一挥,一道金光从东华仙府射出,穿越云层,落在五舰汇合之处——那是他为归来的仙官们准备的信号,也是对这场跨越三千年的航行,最无声的礼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