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明末军火商,用汉阳造逆天改命 > 第135章 石柱谋定,剑指成都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35章 石柱谋定,剑指成都

泸州大捷的余威尚在,秦良玉与李二苟立于营帐之中,眼前铺开的是大西军防御图。两人神情专注,仔细商讨着下一步作战计划。

李二苟指着地图上成都东北方向的新都,说道:“秦将军,泸州一役,大西军虽遭重创,但成都作为其重要据点,防御必定更为坚固。

新都扼守成都东北要道,是大西军粮草转运的重要节点,且防御工事相对集中。

我打算派遣忠勇军第二团,携带六门新式火炮,佯装从新都方向进攻坚固城池,实则吸引大西军注意力,为我们的主攻创造机会。此火炮威力巨大,定能在佯攻时制造足够声势。”

秦良玉微微点头,目光坚定,指向成都西北的郫县:“甚好,我白杆军装备仿制汉阳造和手榴弹后,虽然只训练两个月,但战力大涨,让他们去进攻郫县的大西军营寨。

郫县地势平坦,便于我军发挥近战优势,且此处营寨是成都西北防线的重要支撑点,若能攻克,可切断成都与西北方向的联系。

我军近战勇猛,再加上这些新式武器,定能撕开大西军防线。”

五月底,石柱迎来了李默的命令以及至关重要的粮草、弹药。

当看到那二十门新式火炮时,众人眼中皆是一亮。这些火炮由钢铁制造,已然接近近代大炮,散发着冰冷而威严的气息。

李默的新命令,要求秦良玉和李二苟在战后组建中华明国第一支山地部队,人数暂定为五万,以忠勇军和白杆军军官为骨干,进行严格训练。

李二苟和秦良玉迅速根据现有力量调整部署,同时考虑到了大金土司可能出卖情报或出兵帮助大西军的情况。

石柱的忠勇军第一团和第三团,分两个方向向大西军进攻。

李二苟和秦良玉亲自率领第一团以及土司联军,携带二十门威力惊人的大炮,作为主力直逼成都东南的龙泉驿。

龙泉驿是成都东南门户,战略位置极为重要,拿下此地可直接威胁成都城防。

为防止大金土司向大西军泄露情报或出兵干扰,在行军途中安排了多支侦察小队,密切监视大金土司动向。若大金土司有异常举动,立即派遣小股精锐部队进行袭扰和牵制。

而忠勇军第三团则携带四门新式火炮,前往成都西南的双流,对成都周边的大西军进行牵制。

双流地区大西军驻军较多,且与成都联系紧密,第三团在此展开行动,可有效吸引敌军注意力,防止其支援龙泉驿的主战场,扰乱大西军的防御布局,为进攻成都的主力部队创造有利条件。

俩人商量好作战计划,秦良玉调传令兵快马加鞭的将军令送往泸州。

随后,秦良玉召集忠勇军各级将领召开军事会议。

会上,秦良玉下达作战命令:“忠勇军第一团,随我与李军长,以及土司联军一同,携带二十门大炮,直取龙泉驿。

龙泉驿乃成都东南要地,关乎此战成败,务必全力以赴,拿下此地。行军途中加强戒备,提防大西军偷袭。”

“属下得令!”第一团将领回应。

秦良玉又对着第三团将领下令:“忠勇军第三团,携带四门新式火炮,前往双流。

到达后迅速对当地大西军展开牵制行动,灵活运用火炮,干扰敌军调动,阻止他们支援龙泉驿。

时刻警惕周边动向,一旦发现大金土司有出兵协助大西军的迹象,就地阻击,等待援军。”

“保证完成任务!”第三团团长张金坚定领命,然后率领部队朝着双流方向奔赴。

随着一道道军令下达,各部队迅速行动起来,按照既定计划,向着各自目标挺进,一场大战即将拉开帷幕。

张冬林收到军令的第一时间,便与秦翼明、杨展一起召开军事会议。

张冬林将军令递给二人,说道:“奉亲将军令,忠勇军第二团携六门新式火炮,佯装从新都方向进攻坚固城池,吸引大西军主力。白杆军进攻郫县大西军营寨。泸州作为后方,为大军提供粮草!”

接着他分析道:“此二地皆为成都要冲,关系重大。

新都地势开阔,利于火炮发挥威力;白杆军近战勇猛,郫县地形平坦,利于我军冲锋,我二军相辅相成必能撕开其防线。

两军虽任务不同,但需相互策应,保持联络。”

张冬林说完,与秦翼明对视一眼,秦翼明重重点头,将军令递还给张冬林。说道:“张将军放心,我白杆军定不辱使命!愿与忠勇军携手,为朝廷立下战功!”

杨展望着张冬林与秦翼明眼神中满是羡慕之色。

他微微握紧拳头,心中暗自思忖,自己同样身经百战,对军事谋略也颇有见解,却未能担当如此重任。

他不禁想起往昔在战场上的厮杀,那些浴血奋战的日子,自己哪次不是奋勇当先,可如今却只能在此看着他人领军出征。

杨展长叹一口气,喃喃自语道:“何时我也能再有机会,率大军驰骋沙场,立下赫赫战功。”

他朝张冬林与秦翼明拱手说道:“二位将军,此番出征责任重大,杨展虽不能与二位同去,但泸州防务我定会坚守。愿二位旗开得胜,早日凯旋,我在泸州静候佳音。”

张冬林与秦翼明赶忙回礼,张冬林说道:“杨将军坚守泸州同样重要,后方安稳,我等前方作战方能毫无后顾之忧。待此战归来,我等再把酒言欢。”

秦翼明也笑着附和:“是啊,杨将军,等我们得胜,定与你痛饮一番,共庆战功。”

杨展点头,强打起精神,说道:“好!二位将军此去多加小心,我杨展也盼着与你们共享胜利荣光。”

待张冬林和秦翼明率军离去,杨展仍伫立原地,目光坚定,似乎在心中暗暗发誓,下次定要争取到领军作战的机会,为大明再立奇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