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明末军火商,用汉阳造逆天改命 > 第159章 军舰和海港的建设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李默皱了皱眉头,神色陡然变得严肃起来,目光如电般扫向黄得功和林深。

语气严厉地训斥二人道:“你们记住!你们效忠的是中华明国,不是我李默个人!咱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国家的荣耀,为了百姓的安宁,为了让我中华明国的疆土完整无缺,不容侵犯!切莫将这主次本末颠倒了!”

黄得功和林深听了,脸上顿时涌起羞愧之色,赶忙低头抱拳,齐声说道:“大都督教诲,末将铭记于心!”

李默缓了缓神色,将目光转向林深,吩咐道:“林深,你即刻联系神州商会,让他们组织一批精明可靠的商人前往西域。

此去,他们需将一路上的见闻,包括当地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城镇分布等等,都详细记录下来,及时传回西安。

这对我们进军西域至关重要。为保障他们的安全,特许他们使用两面忠勇军的军旗。不过要叮嘱他们,事毕之后务必归还。”

林深立刻挺直身躯,大声应道:“是!大都督放心,末将定将此事办妥!”

李默微微点头,而后目光坚定,神色决然地下达命令:“一个月之后,出兵甘肃、宁夏!

此役,我们要以雷霆之势,扫清障碍,为收复西域踏出坚实的第一步!”

黄得功和林深对视一眼,眼中燃起熊熊斗志,再次齐声高呼:“谨遵大都督令!”

声音坚定有力,仿佛要冲破营帐,直上云霄。

—————————————————

明国二七七年六月底,工部快马加鞭送来了两款由龙江造船厂精心设计的主力战舰图纸,这两份图纸,凝聚着无数匠人的心血与智慧,也承载着明国海军未来的希望。

首先是大型炮舰,它巧妙地参考了郑和宝船的经典船型,在此基础上大胆创新,采用了“龙骨贯通”设计,犹如给整艘战舰注入了一副坚韧的脊梁。

同时,设置了多桅帆装系统,如那雄伟的 9 桅 12 帆,搭配上硬帆,这硬帆可大有乾坤,能巧妙借助八面来风,使得战舰在茫茫大海上航行自如。

船身的打造更是独具匠心,采用钢制龙骨结合木质船板的方式,刚柔并济,既保证了船体的坚固,又兼顾了一定的灵活性。

再加上水密隔舱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战舰的抗沉性,哪怕遭遇惊涛骇浪,也能稳如泰山。

武器配置方面,更是彰显了其强大的战斗力,在两层甲板上可配置大量火炮,以大号炮舰为例。

下层甲板配置了 20 门明国 277 火炮,这些火炮威力巨大,犹如怒吼的巨兽,能在远距离给予敌人沉重打击;上层甲板则配备了 60 门明国 101 速射火炮,也就是改良后的虎樽炮,其射速极快,可在短时间内形成密集的火力网。

不过,如此庞大且先进的大型炮舰,建造周期相对较长,预计需要 1 到 2 年的时间。

而另一款快速护卫舰,则巧妙地借鉴了福船的 V 型船底设计,首尖尾宽,两头高高翘起,船底龙骨突出,这种独特的造型不仅赋予了护卫舰优美的线条,更大大提高了航速和适航性。

在船体结构上,采用钢制轻型龙骨,有效减少了船体重量,同时增加了帆面积,就像为战舰插上了翅膀,使其在海上能如疾风般飞驰。

武器装备虽相对大型炮舰精简,但也不容小觑,配备了 30 门明国 101 速射火炮,凭借其出色的机动性,这些火炮足以应对快速攻击和防御的需求。

护卫舰的建造周期相对较短,为六个月至一年。

值得欣喜的是,龙江造船厂已经传来捷报,两艘护卫舰已建造完毕,此刻正在广袤的海面上进行试航。

那两艘护卫舰,在阳光下闪耀着金属的光泽,如矫健的海豚般劈波斩浪,身姿轻盈而矫健。

而大型炮舰的龙骨也正在紧锣密鼓地研制当中,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着。

李默在仔细审阅完图纸和了解造船厂的进度后,深思熟虑一番,在回信中他指出:“目前,我们要集中力量全力建造护卫舰。同时,要即刻扩建宁波港,将其打造成我们重要的军舰建造基地。”

随后,李默至信给财政部季礼,在信中他指示季礼即刻去办一件事,提高郑芝龙兑换银元的比例。由原先的银元兑换白银比例 1:1.2,提高到 1:1.5。

他要用这笔资金来建设宁波港。

他的自信源于,自明国推出银元后,因其分量足,设计精美,在周边各国、部落中迅速受到热烈追捧。

而郑芝龙敏锐地察觉到了其中的商机,在银元兑换白银、黄金的生意上赚得盆满钵满。

他不断将海外的白银带回国内,兑换成银元,从中获取了巨额利润。

李默自然也看到了此间的丰厚利润,他深知,在如此巨额的利润面前,郑芝龙没有理由拒绝合作,所以他毫不犹豫地做出了提高兑换比例的决定,以确保宁波港扩建工程所需资金能够顺利到位。

工部左侍郎林锐,在收到李默的回信后,深知责任重大,不敢有丝毫耽搁。

宁波港的扩建工作对于大明海军发展以及国家战略布局的重要性。

当下,他迅速凭借工部对各相关部门的领导权,从工部、扬州钢铁厂、扬州兵器装备研究院等部门调配人手。

这些部门皆是人才济济,专业能力卓越,林锐一声令下,各部门纷纷响应。

在工部,林锐挑选了精通水利工程与港口规划的资深官员与工匠,他们在以往的水利建设与港口修缮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于如何合理规划宁波港的扩建蓝图,心中已有诸多腹稿。

扬州钢铁厂则派出了一批技术精湛的钢铁工人与工程师,他们熟练掌握钢铁铸造与加工技术,能够为港口建设提供坚固耐用的钢铁材料,从码头的加固设施到大型起重设备,都离不开他们的专业支持。

扬州兵器装备研究院也不甘落后,选派了擅长机械设计与制造的专家,他们将为港口打造先进的装卸与运输机械,提高港口的运营效率。

林锐迅速将调配好的人员组织起来,组建了一支专业齐全、实力雄厚的扩建队伍,即刻奔赴宁波港,有条不紊地着手宁波港的扩建工作。

他们搭建临时指挥营地,绘制详细的施工图纸,调配各类建筑材料,一时间,宁波港畔热火朝天,一片繁忙景象。

与此同时,财政部季礼在收到李默的回信后,也迅速展开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