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七月的某天。

李虎骑着一匹矫健的黑马,带领着四千骑兵悄然进入宁夏境内。宁夏的广袤大地在月色下显得格外寂静,马蹄声被特意包裹的棉布所掩盖,只发出轻微的声响。进入境内后,李虎迅速安排探马展开细致的侦察工作。同时,他派出几名精干的手下,去与宁夏境内早已潜伏好的忠勇军夜不收取得联系。

此时的宁夏,地理位置十分尴尬,处在明军和清军之间,而从地理形势上看,清军距离更近,威胁也更大。在宁夏节度使府中,气氛凝重,节度使陈之龙和总兵牛成虎正围坐在一张方桌前,面色阴沉地商讨着局势。

陈之龙眉头紧锁,忧心忡忡地说道:“牛总兵,如今这形势,实在是不容乐观啊。咱们夹在明军和清军之间,你我都清楚,清军近在咫尺,咱们若不早做打算,恐怕大祸临头啊。”

牛成虎用力一拍桌子,满脸的烦躁:“哼!这局势确实棘手。那明军虽说也有些势力,可远水解不了近渴,咱们要是不找个靠山,恐怕难以自保。依我看,清军势力强大,如今又主动派人接触咱们,倒不如顺势投降,说不定还能在他们那谋个好前程。”

陈之龙微微点头,却又有些犹豫:“话虽如此,可投降清军毕竟不是小事啊。万一以后局势有变,咱们岂不是落个千古骂名?”

牛成虎不屑地撇撇嘴:“节度使大人,都什么时候了,还顾得上什么骂名不骂名的。咱们得先保住性命和权位才是要紧事。清军许诺的条件也还算丰厚,咱们若拒绝,恐怕他们马上就会兵临城下。”

陈之龙沉思片刻,长叹一口气:“唉,看来也只能如此了。只是,咱们还得再慎重些,别被清军给骗了。”

牛成虎不耐烦地说道:“大人放心,我看那清军使者态度还算诚恳,应该不会有假。咱们尽快给他们个答复,也能让兄弟们安心。”

陕西与山西交界处,第二军团两万人在政委赵铁柱的率领下,陈兵于此。这一行动,立刻引起了清军的注意。清军的探子如惊弓之鸟般,迅速将消息传递了出去。

山西大同,阿济格收到消息后,神色凝重。他深知忠勇军此举必然有着重要的战略意图,不敢有丝毫懈怠。他一面迅速派人快马加鞭向北京的多尔衮汇报,详细阐述了忠勇军的兵力部署以及可能带来的威胁;另一面,他立即调兵遣将,从周边地区紧急抽调精锐部队,加强防线,应对忠勇军可能发起的进攻。

在闷热的七月,北京紫禁城内暑气蒸腾,可多尔衮心中的忧虑比这暑气更甚。他在六月收到北直隶的奏报,得知河南的忠勇军第一军团如猛虎出山,将驻守河南部分地区的清军毫不留情地赶出了河南,随后大军陈兵边境,那阵势就像一把利刃,直逼清廷咽喉。如今,刚过月余,陕西的忠勇军第二军团又陈兵在山西和陕西交界处。

多尔衮坐在书房中,眉头紧锁,手中的折扇下意识地轻轻敲击着桌面。以他的谋略与对局势的洞察力,再结合过往对李默行事风格的了解,心中已然猜到了李默的用兵用意。

多尔衮目光深邃,凝视着墙上的军事地图,心中暗自思忖:“这李默,绝非等闲之辈。他先遣第一军团将我河南驻军驱逐,陈兵边境,看似只是收复河南失地,实则是在稳固南线,为后续行动奠定基础。如今第二军团又在陕晋交界布防,显然是在对我山西之地形成威慑。山西乃北方重镇,若有失,北京便岌岌可危。李默此举,一方面是防范我军从山西南下突袭陕西,另一方面,极有可能是以陕西为跳板,图谋山西,进而威胁北京。哼,此人心思缜密,野心勃勃,着实不可小觑!”

想到此处,多尔衮站起身来,来回踱步,脸上的神情愈发凝重。他深知,大清与李默的忠勇军之间,一场恶战恐怕已难以避免,而接下来如何应对,将关乎大清的兴衰存亡。

在军事指挥层面,他亲自坐镇北京统筹全局,调派经验丰富、能力卓越的将领前往山西前线。他传令各地加紧征兵,派人奔赴满洲、蒙古各部,晓以利害,强调大清如今面临的危机,要求各部按照比例迅速征调精壮男丁入伍。同时,在中原占领区也加大征兵力度,尽管此举可能引发当地民众不满,但他认为当前局势下,扩充兵力迫在眉睫。

为了增强清军战斗力,多尔衮重视武器装备的改进。他责令工部加大火器研发与生产力度,从国内搜罗精通火器制造的工匠,许以重利,让他们改进现有火炮、火枪,提升射程与精准度。还派人秘密联络西洋传教士,试图获取更先进的火器技术。

他还耗费大量钱财,通过多方渠道与荷兰取得联系,从荷兰紧急采购了100门先进的火炮。这些火炮,工艺精湛,射程远、威力大,在当时的火器领域堪称顶尖水准。为了让清军能够熟练运用这些火炮,他还特意聘请了荷兰教官一同前来。这些教官,精通火炮操作与战术运用,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多尔衮亲自下令,在北京郊外设立专门的训练营地,让这些荷兰教官对清军炮兵进行严格训练。每天,营地内炮声隆隆,清军士兵在教官的指导下,认真学习火炮的瞄准、装填、发射等一系列操作技巧。

多尔衮又将目光投向了缴获的汉阳造步枪。他敏锐地意识到,这种步枪性能优良,若能大量仿制装备清军,必将大大提升清军的战斗力。于是,他把汉阳造步枪交给荷兰人,许以丰厚报酬,让他们在北京开设工坊,仿制这种步枪。工坊内,荷兰工匠们与清朝工匠通力合作,研究步枪的构造与制造工艺。日夜不停的锻造声、打磨声此起彼伏,多尔衮满心期待着,这批仿制的汉阳造步枪能早日装备部队,为清军在与忠勇军的对抗中增添胜算。

他派遣豪格等将领到山西增加防御,这些人皆是久经沙场,多尔衮对他们委以重任,详细叮嘱务必谨慎应对忠勇军,根据战场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战术,不可贸然出击。同时,要求他们与周边驻军保持紧密联络,构建联防体系,以便在遭遇攻击时能相互支援。

在战略布局方面,多尔衮考虑到忠勇军在河南和陕西的军事部署,判断其有可能从多个方向发动进攻。除加强山西防御外,他还暗中调遣部分兵力,秘密布防于北直隶南部,防止忠勇军从河南北上突袭北京。这些军队分散驻扎在各个战略要地,伪装成普通百姓进行屯田劳作,实则时刻待命,一旦有战事发生,能够迅速集结投入战斗。

情报工作也被提升到重要位置。多尔衮广撒密探,深入忠勇军控制区域。在北京城内设立情报汇总中心,对收集到的情报进行分析整合。不仅关注忠勇军的兵力部署、武器装备情况,还留意其内部是否存在矛盾分歧。一旦发现可乘之机,便设法利用,企图从内部瓦解忠勇军。

一场紧张的军事对峙,就此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