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在通往大同的道路上,阿济格躺在简陋的板车上,面色苍白如纸,身上的伤口虽已简单包扎,但仍有鲜血渗出,洇红了绷带。

他双眼紧闭,虚弱地喘息着,往日的威风早已荡然无存。

此时,谭泰率领着两万清军正朝着山西大同方向急行军。

当谭泰远远望见那支狼狈不堪的队伍时,心中顿时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待靠近看清躺在板车上的阿济格,他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谭泰急忙翻身下马,几步冲到板车旁,单膝跪地,眼中满是震惊与关切:“王爷,您这是……”

阿济格缓缓睁开双眼,目光中透着疲惫与不甘,嘴唇颤抖着想要说话,却只是咳出一口带着血丝的浓痰。

谭泰眉头紧锁,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曾经那个勇猛无畏、意气风发的阿济格,如今竟这般狼狈。

他看着阿济格残破的战甲、满身的血污,以及周围那一群丢盔弃甲、士气低落的残兵,心中五味杂陈。

“王爷,究竟发生了何事?”谭泰焦急地问道。

阿济格微微抬起头,眼神中闪过一丝愤怒与绝望:“忠勇军……他们有新式火炮,威力巨大,射程极远,雁门关……守不住了……”

谭泰听闻,心中一沉,意识到局势远比他想象的还要严峻。

阿济格话音刚落,双眼一翻,整个人便如同一截朽木般直挺挺地昏死过去。

谭泰见状,心中大骇,急忙伸手探向阿济格的鼻息,感受到那微弱却尚存的气息后,才稍稍松了口气。

尼堪满脸忧虑地看着昏死的阿济格,又望向谭泰,急切说道:“谭泰将军,王爷伤势过重,如今昏迷不醒,这可如何是好?”

谭泰站起身来,神色凝重,目光扫过四周士气低落的残兵,沉思片刻后说道:“如今王爷这般状况,咱们不能再贸然行事。雁门关已失,忠勇军士气正盛,咱们不宜正面交锋,当务之急,是先退守大同,稳固防线。”

尼堪点头称是,可随即又面露忧色:“只是,如此大的战事变故,需尽快向摄政王和豪格王爷汇报,请示下一步的行动。否则,山西局势恐将愈发不可收拾。”谭泰深以为然,目光坚定地回应:“你说得对,这两件事都刻不容缓。”

说罢,谭泰迅速招来两名精锐亲兵,分别叮嘱。他看向其中一人,神色严肃地说道:“你骑上最快的马,带上雁门关战事的详细文书,日夜兼程赶往平型关,务必将战况如实告知豪格王爷,听候他的指示。”

这名亲兵领命后,立刻飞身上马,疾驰而去。

接着,谭泰又对另一名亲兵说道:“你即刻出发,以最快速度赶回北京,面见摄政王多尔衮,将此地的情况一字不漏地汇报上去,不可有丝毫隐瞒。”

亲兵得令,同样迅速上马,朝着北京的方向飞奔而去。

安排完汇报事宜,谭泰与尼堪一同指挥着清军残部,搀扶着受伤的士兵,缓缓朝着大同方向退去。

一路上,众人皆沉默不语,唯有沉重的脚步声和伤者的低吟声交织在一起。谭泰不时回头看向昏死的阿济格,心中默默祈祷王爷能早日醒来。

平型关,清军中军营帐内,豪格眉头紧锁,一脸阴沉地盯着桌上的军事地图,脑海中不断回想着与忠勇军两次交战的惨败场景。

他着实没想到,忠勇军竟准备了那般厉害的小型火炮,炮弹一落到人群中便轰然炸开,己方士兵被炸得血肉横飞,损失惨重,这让一向自负的豪格心中憋了一股难以言说的怒火。

就在他绞尽脑汁研究对策之时,一名传令兵匆匆闯入营帐,单膝跪地,急切禀报道:“王爷,大同急报!”

豪格心中猛地一紧,伸手一把夺过奏报,快速展开阅读。

当看到阿济格在雁门关大败,以及奏报中提及忠勇军新式火炮竟能“崩天裂地”,雁门关城墙在其面前如豆腐般,几轮炮火便被轰开缺口时,豪格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如纸。

他瞪大了双眼,眼中满是难以置信与惊恐,双手不由自主地微微颤抖起来。“这……这怎么可能!”

豪格忍不住脱口而出,声音因震惊而有些变调。手中的奏报仿佛有千斤重,险些滑落。

他实在难以想象,究竟是怎样威力巨大的火炮,能让坚固的雁门关如此不堪一击,让久经沙场的阿济格也遭遇大败。

豪格呆立当场,脑海中一片混乱。原本就严峻的战局,此刻在他眼中仿佛变得更加黑暗无光。

忠勇军这层出不穷的新式武器,犹如一把把利刃,狠狠地刺痛了他的心。

过了许久,他才缓缓回过神来,牙关紧咬,脸上露出一丝狠厉之色,暗暗发誓:“忠勇军,本王定要让你们付出惨痛的代价!”

然而,尽管心中充满不甘与愤怒,他也知道接下来的局势对清军而言,已然是万分危急。

豪格的眉头紧紧拧成了一个“川”字,心中暗自权衡着利弊。一边是陕西忠勇军咄咄逼人的攻势,另一边是大同岌岌可危的局势。

现在阿济格昏迷,谭泰与尼堪退守大同,若自己贸然离开平型关,奔赴大同设伏,极有可能导致陕西的忠勇军趁虚而入,突破防线。

可若对大同的危机坐视不理,一旦大同失守,清军在山西的局势将彻底崩盘。

豪格沉思片刻后,大声唤来负责军事部署的鳌拜,神色凝重地说道:“立刻从各营抽调两千精锐步兵,充实到平型关的防御力量中。

务必加强城防工事的修筑,多设暗哨,密切监视陕西忠勇军的动向。一旦他们有任何进攻的迹象,要不惜一切代价死守。”

鳌拜领命而去,迅速安排防御部署。

随后,豪格看向图尔格,语气坚定地说道:“挑选三千最精锐的骑兵,本王亲自率领他们悄悄赶往大同方向。但在出发前,要放出风声,就说本王仍坐镇平型关,未曾离开,迷惑陕西的忠勇军,让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图尔格领命,赶忙去挑选骑兵。

豪格心中依旧担忧陕西的忠勇军是否也装备了那种威力巨大的火炮。

他转头对索尼下令:“想尽一切办法,务必查明陕西忠勇军是否拥有相同的新式火炮。

如果有,他们的数量、部署位置等细节,一个都不能放过。每天向本王汇报一次最新情报。”

索尼领命后匆匆离去,全力搜集情报。

一切安排妥当后,豪格骑上战马,望着平型关外的方向,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忧虑,但更多的是坚定与决绝。

他此次奔赴大同,如同在刀刃上行走,稍有不慎,便会满盘皆输。

但为了挽回清军在山西的颓势,他别无选择,只能拼尽全力,在这危机四伏的局势中,寻找一线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