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明末军火商,用汉阳造逆天改命 > 第198章 平型关烽烟,多尔衮惊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98章 平型关烽烟,多尔衮惊变

中华明国二七七年八月底,平型关外,赵铁柱伫立在营帐中央,目光如炬地凝视着摊开在案几上的地图,雁门关、大同和平型关所在之处,已然被他用朱砂笔勾勒得格外醒目。

当听闻河南的第二军团成功突破雁门关,阿济格身负重伤狼狈退往大同的消息后,他的神情瞬间凝重起来,眉心紧蹙,脑海中如疾风骤雨般思考着局势。

“豪格此人,性格刚愎自用却又不乏谨慎。”赵铁柱一边喃喃自语,一边微微摇头,“他自恃身份尊贵,是皇太极的长子,向来骄傲自负。但经历诸多战事,也让他养成了行事谨慎的习惯。

此刻,大同危在旦夕,城内无大将坐镇,又要直面第二军团的猛烈追击,这对他而言,无疑是个棘手至极的难题。”

赵铁柱稍作停顿,手指在地图上的大同和平型关之间来回比划,继续分析道:“以豪格的性格,他定然不会轻易舍弃大同。大同战略位置极其重要,一旦失守,清军在这一带苦心经营的防线将如多米诺骨牌般崩塌,届时他驻守的平型关也将孤悬敌后,陷入绝境。

可若是他贸然分兵救援大同,平型关的防御力量必然被削弱,我们便有了可乘之机。他现在必定在这两个选择之间反复权衡,犹豫不决。

他既想保住大同,维持清军防线的完整,又担心平型关有失,落得个两头皆空的下场。这种患得患失的心态,正是我们可以利用的关键。”

思索妥当后,赵铁柱迅速召集麾下将领。

待众人整齐列于帐下,赵铁柱神色坚毅地指向地图上的平型关,开始部署进攻计划:“诸位,豪格此刻深陷两难之境,正是我们一举拿下平型关的绝佳时机。我们先派遣一支精锐轻骑,佯装要迂回包抄,截断豪格的后路,大张旗鼓地制造声势,让豪格误以为我们要对他形成合围之势。以他谨慎的性格,必定会有所防备,甚至可能分兵回防。”

赵铁柱目光如电,依次扫过每一位将领,接着说道:“与此同时,安排一队枪法精准的弟兄,提前埋伏在平型关附近的山林之中。一旦豪格的军队因我们的佯攻出现调动,城门防御出现片刻松动,便立刻集中火力射击,制造混乱,打乱他们的阵脚。

而我们的主力部队,要趁此混乱之机,迅速推进,在接近城门时,先扔一波手榴弹,炸开城门防御,再直逼平型关城门。一旦城门打开,全军便以排山倒海之势攻入城内,务必速战速决。

此外,再挑选一支精悍的小队,秘密绕到平型关后方。倘若豪格真的分兵去救大同,我们这支小队便伺机而动,用迫击炮破坏他们的补给线,断其退路。

此次行动,环环相扣,容不得半点差错,诸位务必紧密配合,一举拿下平型关!”

将领们齐声领命,眼神中燃烧着必胜的信念。

北京,多尔衮府邸的书房内,多尔衮端坐在书房中,身着华丽的蟒袍,腰间束着的玉带在烛火映照下闪烁着冰冷的光。

一名信使气喘吁吁地疾步走进殿中,“扑通”一声跪地,双手将大同战报呈上。

多尔衮眉头微皱,眼神中闪过一丝阴霾,他抬手示意,一旁的侍从赶忙上前接过战报,呈至他面前。

多尔衮展开战报,目光扫过,脸色瞬间阴沉如墨。雁门关失守、大同危急、阿济格重伤昏迷的消息如重锤般击打着他的心。

而当看到明军拥有新式火炮,炮弹会爆炸,对士兵和城墙伤害巨大这一段时,他的瞳孔骤然一缩,眼中满是难以置信与深深的震惊。

他猛地站起身,双手紧紧攥着战报,指节因用力而泛白。

“这怎么可能!”

多尔衮低声咆哮,声音中带着难以抑制的愤怒与焦虑。殿内的空气仿佛都因他的怒火而凝固,侍从们纷纷低下头,大气都不敢出。

多尔衮想起自己此前不惜重金,从荷兰采购火炮并聘请教官,本以为凭借这些,清军便足以与忠勇军的火器抗衡,在战场上占据优势。

可如今看来,这一切的准备,居然抵不过明军的新式火炮。想到这里,他的嘴角泛起一丝苦涩。

他在殿中来回踱步,脑海中急速思索应对之策。

新式火炮的出现,将彻底改变战场局势,大同一旦失守,北京便岌岌可危。

“明军究竟从何处得来这等利器?”

他咬牙切齿地自语,心中既有对明军实力变化的担忧,又有对自身战略布局被打乱的愤怒。

在多尔衮的府邸书房内,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多尔衮阴沉着脸,手中紧紧攥着大同的战报,刚刚看完的内容犹如一场噩梦,让他满心的愤怒与焦虑无处宣泄。

范文程率先打破沉默,他微微躬身,脸上带着忧虑之色说道:“王爷,明军此次新式火炮威力如此巨大,实出我们意料。当务之急,需先稳定大同局势,否则一旦大同有失,京师必将面临威胁。”

冯铨也赶忙附和,恭敬地说道:“范大人所言极是。王爷,咱们是否可先从周边调遣精锐兵力,驰援大同,增强其防御力量。同时,派人暗中探查明军新式火炮的来源与制造方法,以便我们想出应对之策。”

济尔哈朗微微皱眉,目光深沉地说道:“两位所言虽有理,但调兵也需谨慎。如今各处防线都至关重要,贸然抽调兵力,恐顾此失彼。再者,即便我们能暂时守住大同,若不能破解明军火炮之威,日后战事仍不容乐观。”

多尔衮缓缓抬起头,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狠厉,说道:“哼,不管付出多大代价,都要搞清楚明军这新式火炮究竟是怎么回事。至于大同,必须守住!从京畿附近先调两万精锐过去,务必确保大同不失。”

他扫视了众人一圈,接着说道:“你们几个,尽快想办法弄清楚明军火炮的底细,我要知道他们到底从哪搞来的,又为何能造出如此厉害的武器。”

众人纷纷领命,书房内再次陷入一片凝重的寂静之中,每个人都深知,眼前这场危机,对清军而言,是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