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中旬,京城秋高气爽,翁之琪率领着西进兵团参加阅兵的军队浩浩荡荡地开进北京。
队伍整齐划一,士兵们身姿挺拔,步伐有力,尽显西进兵团的飒爽英姿。
紧跟其后的,是拉着贡品的几十辆大车,在阳光的照耀下,车身的装饰闪烁着光芒,格外引人注目。
翁之琪抵达京城后,一刻也不敢耽搁,先是进宫觐见崇祯皇帝。他身着戎装,神情庄重,踏入皇宫大殿。
见到崇祯后,赶忙跪地行礼,献上精心准备的贺礼,并详细地向崇祯述职,汇报了西进兵团在西域的征战情况以及取得的成果。
崇祯听后,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对黄得功和翁之琪的表现非常满意,不住地点头称赞。
末了,崇祯竟留翁之琪一起吃午饭,这可把翁之琪感动得热泪盈眶,他激动地连连叩谢皇恩,心中满是对崇祯的感激与忠诚。
翁之琪从皇宫出来后,一刻不停,便带着八车礼物朝着李默的府邸走去。
此时,李默正在内阁值房里专注地办公,突然有小太监匆匆跑来通知:“王爷,翁之琪将军带着礼物去了您府上,陛下说让您赶紧回去看看,要是堵路就不好了。”
李默听后,心中一紧,赶忙谢过崇祯,起身快步往家赶。他心里还真怕翁之琪那八车礼物把门前的路堵得水泄不通。
李默回到府邸时,翁之琪也刚到,正和管家交谈着。
只见那八辆大车横在路中,把路堵得死死的,周围已经围了不少百姓在看热闹。李默见状,真是哭笑不得。
他急忙下了轿子,快步走到门前,佯怒道:“翁之琪,你这是干嘛,把西域打下来了,就把尾巴翘上天了?把你的车赶紧弄走!”
“大都督!”翁之琪见到李默,满脸笑意,兴奋地说道,“大都督,黄大人和我给你带了西域的好东西,快让你家管家把门打开,让车进去卸货。”
李默看着四周越聚越多的百姓,眉头紧皱,指着翁之琪无奈地说道:“你……”
然后跟管家说到:“把后门打开,让车先进去,放在外面算怎么回事!”
没办法,为了把坏影响降到最低,李默只能先让翁之琪把车从后门挺进府里。
“是,老爷!”管家赶忙引着礼车从后门进入府中。
翁之琪则跟着李默立刻书房。
一进书房,李默就板起脸来,说道:“有你们这么害我的么?大明内阁首辅公然受贿,你们是不想让我好啊!”
“这……”
翁之琪这才意识到自己考虑不周,一时间竟有些不知所措。
就在此时,管家敲门,说道:“老爷,宫里的王公公来了,说是有陛下的旨意。”
“你在这等着我,我去看看。”李默说完就出了书房,回到院子里。
“哎呦,王爷,打扰了,陛下让我来传旨。”王承恩看见李默,立即开口笑道。
“陛下有什么旨意?”李默靠近王承恩小声问道。
王承恩指了指院子里的马车,清了清嗓子,高声道:“咳咳…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内阁首辅李默为中华明国呕心沥血,废寝忘食,今有西进兵团的西域贡品…赏赐给首辅李默!钦此”
李默听后,心中一阵暖流涌过。崇祯真是有心了,为了他李默的名声,竟特意下了一道圣旨,让他能光明正大地收礼。
晚上,李默见到了那十八名西域美女。她们个个身姿婀娜,面容姣好,眼眸中透着异域的风情。
李默看着她们,心中既有些无奈,又有些哭笑不得。这翁之琪和黄得功的“礼物”,还真是让他有些意外。
与此同时,在蒙古草原上,各部的首领大汗们,在忠勇军和鄂尔多斯部的软硬兼施下,也就是一边以攻打相威胁,一边以互市份额为利诱,最终齐聚鄂尔多斯部。
之后,由马世耀亲自护送,于八月底顺利抵达北京。
他们被安排在鸿胪寺,和朝鲜、日本等国的使臣住在一起。
马世耀安顿好众人后,立刻向李默汇报草原的情况:“大都督,科尔沁各部的首领没来,看来他们是铁了心要和满清混在一起了。”
李默冷笑一声,说道:“呵呵,这是逼着我兑现承诺!”
随后他眼神坚定,对马世耀吩咐道,“阅兵后,你和李虎回草原,让蒙古各部各出一千骑兵,跟着你们的骑兵灭了科尔沁部!”
马世耀听后,心中有些担心,迟疑地说道:“清军……”
李默轻蔑地一摆手,说道:“清军?他们自顾不暇,哪有功夫管科尔沁部。”
言语间,尽显对清军的不屑与自信。
九月初一,晨曦破晓,紫禁城在金色光辉中更显庄严肃穆。
城外,崇祯皇帝身着龙袍,头戴冕旒,神色威严地端坐在宫墙城楼上。
身旁,内阁诸臣与六部尚书整齐排列,他们身着朝服,神色凝重,目光不时扫向城下,似乎也在为即将到来的阅兵暗暗期待。
城下,一座临时搭建的高台上,蒙古部落的首领们身着华丽的民族服饰,佩戴着象征身份的珠宝配饰,或交头接耳,或神色各异。
各国使团人员同样身着本国特色服饰,他们好奇地张望着四周,眼中闪烁着探究的光芒,等待着阅兵仪式拉开帷幕。
早在五月份,忠勇军九月初一在北京阅兵的消息,就借着报纸的传播,如一阵春风吹遍全国。
今日,皇宫外人山人海,来自全国各地的百姓们纷纷涌来。他们眼中满是期待与好奇,都渴望亲眼目睹大明如今的军力。
毕竟,经历了诸多战乱,百姓们太希望能知晓,往后是不是就能过上太平日子了。
人群中,有白发苍苍的老者,柱着拐杖,眼神中透着对安宁生活的期盼;有年轻力壮的青年,眼中闪烁着兴奋与激动,似乎看到了大明复兴的希望;还有活泼可爱的孩子,在人群中嬉笑穿梭,他们或许还不懂这阅兵的意义,但也被现场热闹的氛围感染。
此刻,锦衣卫指挥使李若链却倍感压力。
虽说有忠勇军全力配合安保工作,可陛下与朝堂一众重臣皆在现场,任何一点小差错都可能酿成大祸。
他身着飞鱼服,腰佩绣春刀,神情严肃,目光如鹰般锐利,不断扫视着人群,密切留意着每一个细微的动静。
他深知此次安保责任重大,容不得半点闪失,务必确保阅兵仪式顺利进行,保障陛下与众人的安全。
九月初一的清晨,阳光洒在皇宫前宽阔的街道上。
随着一阵整齐而有力的脚步声,两侧的忠勇军士兵如钢铁洪流般跑步进场。
他们身着崭新且笔挺的军装,军帽上的盔缨随风轻摆。士兵们目光坚定,直视前方,眼神中透着一股坚毅与威严,仿佛此刻他们肩负着整个大明的荣耀。
队伍的最前方,是几位身姿挺拔的指挥官。他们步伐稳健,身姿矫健,手中的指挥刀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
他们的每一个动作都刚劲有力,精准无误,引领着身后的士兵们整齐前行。
士兵们两两一排,肩并着肩,保持着绝对一致的间距。他们的手臂摆动整齐划一,与腿部动作完美配合,踏出的脚步声如同一记记重锤,敲击在地面上,发出“哒哒哒”的声响,仿佛在向世人宣告大明的威严与力量。
当他们接近指定位置时,指挥官一声令下:“立定!”
声音清脆响亮,在街道上空回荡。瞬间,所有士兵如同被定格一般,整齐地停住脚步。
紧接着,又是一声“向右看齐!”
士兵们迅速转头,目光交汇,彼此校正位置,确保每一排都如一条直线般整齐。
随后,“向前看!”的指令下达,士兵们齐刷刷地将目光投向前方,身体挺直,昂首挺胸,宛如一座座屹立不倒的雕像。
他们以标准的军姿站定,守卫在街道两侧,犹如忠诚的卫士,守护着即将到来的阅兵仪式,也守护着大明的尊严与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