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明末军火商,用汉阳造逆天改命 > 第239章 忠勇军破阵,显国威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39章 忠勇军破阵,显国威

随着李默宣布比试即将开始,皇宫前的空地上气氛陡然紧张起来。

喀尔喀蒙古的 300 骑兵迅速列阵,他们身着传统的蒙古骑装,脚蹬皮靴,腰佩弯刀,手中紧握着套马杆,胯下的战马膘肥体壮,不时打着响鼻,刨动着蹄子,仿佛也感受到了即将到来的战斗气息。

骑兵们摆出了典型的蒙古骑兵战阵,呈扇形散开,两翼前突,中间略后缩,这样的战阵利于快速包抄和冲击,他们眼神中透着自信与野性,似乎笃定能在这场比试中获胜。

而对面的忠勇军 300 步兵同样严阵以待,他们整齐地排列成三段击的军阵,每个人都神情专注,手中紧握着汉阳造步枪,枪上的刺刀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

军阵后方,迫击炮手们已将迫击炮安置妥当,炮弹也整齐排列在一旁,随时准备发射;手榴弹携带者则将手榴弹握在手中,拉环紧扣,蓄势待发。

随着崇祯一声令下:“比试开始!”

喀尔喀蒙古骑兵率先发动攻击,他们齐声呐喊,催动战马如旋风般朝着忠勇军冲来。

马蹄声如雷,大地都为之震颤,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

忠勇军阵中,指挥官冷静地观察着骑兵的动向,当蒙古骑兵进入汉阳造步枪 300 米有效射程时,果断下令:“第一段,射击!”

前排的士兵整齐地举起步枪,瞄准、扣动扳机,“砰砰砰”一阵清脆的枪声响起,前排的蒙古骑兵顿时人仰马翻,数匹战马嘶鸣着倒下,骑手们也被甩落地面。

但蒙古骑兵毫不畏惧,依旧策马狂奔而来,他们凭借着精湛的骑术,在枪林弹雨中灵活穿梭。

紧接着,指挥官喊道:“第二段,射击!”中间一排的士兵迅速接替射击,密集的子弹再次射向冲近的骑兵。

又有不少骑兵中枪,然而他们凭借着顽强的战斗意志,继续向前冲锋,距离忠勇军越来越近。

就在此时,“准备手榴弹!”

指挥官一声令下,士兵们纷纷拔掉手榴弹拉环,朝着即将冲到近前的骑兵扔去。

“轰!轰!轰…”

手榴弹在骑兵群中炸开,火光四溅,浓烟滚滚,伴随着战马的嘶鸣声和骑手的惨叫声,骑兵的冲锋势头被暂时遏制。

与此同时,后方的迫击炮手也开始发威,他们调整好角度,将一发发炮弹准确地射向蒙古骑兵的侧翼。

500 米外的骑兵群中不断腾起巨大的烟柱,强大的爆炸冲击力让不少骑兵连人带马被掀翻。

蒙古骑兵虽然遭受重创,但依旧试图突破忠勇军防线。

他们重新集结,向着忠勇军的一侧发起更为猛烈的冲击,试图撕开一个口子。

忠勇军见状,迅速调整战术。

指挥官大声呼喊,士兵们默契配合,一边继续用步枪射击,一边灵活地移动位置,保持着军阵的完整性。

在枪林弹雨和手榴弹的爆炸中,蒙古骑兵的冲锋一次次被击退。

此时,喀尔喀蒙古的三位首领衮布、硕垒和素巴第看着己方骑兵伤亡不断增加,脸色越来越难看。

他们原本以为凭借骑兵的机动性和冲击力,能够轻易战胜忠勇军步兵,却没想到遭遇如此顽强的抵抗。

而忠勇军这边,士兵们士气高昂,在指挥官的指挥下,有条不紊地应对着蒙古骑兵的攻击。

三段击的战术运用得恰到好处,步枪、手榴弹和迫击炮相互配合,形成了一道坚固的防线。

随着战斗的持续进行,蒙古骑兵的攻势逐渐减弱,他们的伤亡越来越大,阵脚也开始有些慌乱。

忠勇军抓住时机,指挥官高呼:“反击!”

前排的士兵上好刺刀,在步枪的掩护下,冲向蒙古骑兵,展开近身搏斗。

衮布见势不妙,心中暗叫不好,再这样下去,三百骑兵恐怕要全军覆没。他咬了咬牙,无奈地举起了白旗。

看到白旗,其他骑兵也纷纷停下了攻击,这场激烈的比试就此结束。

忠勇军士兵们欢呼起来,他们用自己的英勇和智慧赢得了这场比试。

崇祯皇帝在城楼上看到这一幕,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对忠勇军的表现赞赏有加。

围观的百姓们也爆发出如雷般的欢呼声,为忠勇军的胜利而欢呼雀跃。而喀尔喀蒙古的三位首领则满脸沮丧,他们不得不承认,大明忠勇军的实力远超他们的想象。

比试结束,硝烟尚未完全散尽,皇宫前的空地上弥漫着一股刺鼻的火药味。

忠勇军士兵们整齐地站成方阵,脸上洋溢着胜利的自豪。他们手中的汉阳造步枪还残留着丝丝硝烟,仿佛在诉说着刚才战斗的激烈。

忠勇军指挥官一声令下,“敬礼!”

300 名士兵齐刷刷地向崇祯皇帝所在的城楼方向敬礼,动作刚劲有力,彰显着严明的纪律和高昂的士气。

崇祯皇帝站在城楼上,满意地微微点头,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他向忠勇军士兵们挥手致意,高声称赞:“忠勇军,好样的!”

声音在场地中回荡,给予士兵们最大的肯定。

李默站在一旁,眼中满是对士兵们的赞许和骄傲。这不仅仅是一场比试的胜利,更是忠勇军实力的证明。

再看喀尔喀蒙古一方,衮布、硕垒和素巴第三位首领面色如土,神情极为沮丧。他们原本傲慢的神色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难以置信与懊悔。

衮布紧紧咬着嘴唇,拳头捏得发白,心中满是不甘却又不得不接受失败的现实。

硕垒则低着头,不敢直视旁人的目光,嘴里嘟囔着:“没想到,真没想到……”

素巴第更是一脸苦涩,哀叹道:“这下可算是见识到了大明忠勇军的厉害,咱们还是小瞧他们了。”

他们身后的蒙古骑兵们,个个垂头丧气,失去了比试前的那种昂扬斗志,不少人还带着伤,眼神中透着畏惧。

周围围观的百姓们爆发出一阵又一阵热烈的欢呼声。

他们挥舞着手中的旗帜,激动地呐喊着:“大明万岁!忠勇军万岁!”

这欢呼声如同汹涌的浪潮,一波接着一波,表达着对忠勇军的敬佩和对大明未来的信心。

孩子们在人群中兴奋地跑来跑去,学着士兵们敬礼的姿势,脸上洋溢着纯真的笑容。老人们眼中闪烁着泪花,感慨着大明终于有了能够保卫家国的强大军队,以后的日子有了盼头。

外国使节们同样被这场比试深深震撼。朝鲜使臣面色凝重,心中暗暗思量着与大明的关系,今后必须更加谨慎行事,不敢再有丝毫轻视。

日本使臣则交头接耳,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紧张与警惕,他们意识到大明的崛起将对整个东亚局势产生重大影响,回去后势必要重新评估策略。

其他各国使节也都纷纷露出惊叹之色,对大明忠勇军的实力有了全新的认识,在心中重新衡量着与大明的外交关系和利益往来。

这场比试,如同一场惊雷,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也让所有人看到大明将成为一段传奇,在人们的口中长久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