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显形尘”的小瓶,李逸感觉掌心一片冰凉,仿佛握着的不是瓷瓶,而是一块寒冰,又或是一团灼热的火炭。墨羽的信任,影枭传递的骇人信息,以及那“大都督身边人”的潜在威胁,都让这小小瓷瓶重若千钧。
他悄无声息地返回自己的帐篷,将瓷瓶和令牌仔细藏好,心绪却如同暴风雨中的海面,难以平息。躺在床上,他彻夜未眠,脑海中反复推演着营中每一个可能接触到核心机密的人:几位副将、掌管机要文书的参军、负责贴身护卫的亲兵队长……每一个名字都代表着玄甲军的中坚力量,若其中真藏有内鬼,后果不堪设想。
接下来的几天,李逸如同换了一个人。他依旧参与日常巡逻和训练,但眼神变得更加深邃,观察得更加细致。他不再仅仅留意明显的异常,而是开始关注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某位将领不经意间皱起的眉头,文吏传递公文时瞬间的迟疑,甚至亲兵换岗时交接口令的细微语气变化。
他像一只潜入深水的鱼,悄无声息地游弋在军营的各个角落。借着与原丙字队队员(如今已分散到各小队,却仍对他保有信任)的日常接触,他看似随意地打听各种消息:哪位大人最近脾气不好,哪支队伍领到的装备格外精良,后勤物资的调配是否有异常波动……他将这些零碎的信息在脑中拼凑,试图找出那条隐藏的脉络。
机会出现在一次例行的全军武备巡检。为保证军械质量,所有中层以上军官需将随身佩刀交予工坊统一检查、打磨。这是一个接触众多军官随身物品的绝佳机会。
李逸主动向负责此次巡检的老工匠请缨,以学习观摩的名义留在工坊帮忙。他手脚勤快,眼神专注,很快赢得了老工匠的好感,被允许在一旁打下手,甚至帮忙登记、传递佩刀。
一柄柄制式横刀或精良佩剑被送来,带着主人的气息和征战留下的痕迹。李逸强压住内心的激动,表面不动声色,暗中却将墨羽所赠的“显形尘”悄悄藏于指缝。每当轮到他传递佩刀给老工匠检查时,他都会借着擦拭刀鞘或调整摆放位置的瞬间,极其隐蔽地将一丝几乎看不见的粉尘,弹洒在刀鞘的缝隙或刀柄的缠绳处。
这个过程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精准的控制。他必须确保粉尘用量极少,不至于被肉眼察觉,又要保证其可能生效。汗水浸湿了他的内衫,精神高度集中,仿佛在刀尖上跳舞。
大部分佩刀经过检查后并无异样,被工匠打磨后归还。李逸的心渐渐沉下,难道自己的判断错了?内鬼谨慎到连随身兵器都不留破绽?
就在巡检接近尾声,轮到一位名叫孙禹的参军交上佩剑时,异变发生了。
孙禹年约四旬,面容儒雅,是营中有名的“智囊”,负责军机文书的起草和传递,深得大都督信赖。他的佩剑并非制式,是一柄装饰古朴的青铜剑,据说家传之物。
当李逸如同之前一样,小心翼翼地将那微不可察的粉尘弹在剑格与剑鞘的结合处时,他眼角的余光死死盯着那里。
起初,并无变化。
老工匠接过剑,开始检查剑刃。李逸几乎要放弃希望,准备将剑归位。
然而,就在孙禹的佩剑被放入待打磨区域,与其他兵器稍分开的刹那,在工坊内相对昏暗的光线下,那剑格与剑鞘结合处的缝隙里,竟然极其微弱地闪烁了一下!那光芒淡得如同萤火,一闪即逝,若非李逸全神贯注,绝对无法发现!
是幽蓝色的微光!与“狐影”邪气的感觉隐隐吻合!
李逸的心脏瞬间停止了跳动,一股寒意从脚底直冲头顶!
孙禹!这个看似儒雅、深受信任的参军,竟然真的有问题!
他强忍住立刻去看孙禹脸色的冲动,低下头,假装整理工具,手指却因激动和震惊而微微颤抖。他迅速用眼角余光扫过孙禹,只见孙参军正与老工匠含笑交谈,神态自若,完全没有察觉到任何异常。
是老奸巨猾,还是……那印记并非他本人所留?也许是被人暗中做了手脚?
无论如何,孙禹的佩剑出现了反应,这是不争的事实!他成了头号嫌疑对象!
巡检终于结束,军官们取回各自的兵器离去。孙禹也拿回他的青铜剑,彬彬有礼地向老工匠道谢,随后转身离开,步伐从容。
李逸站在原地,感觉浑身发冷。他发现了一个惊天秘密,但这秘密带来的不是喜悦,而是更深的恐惧和压力。孙禹地位不低,深受信赖,没有确凿证据,仅凭一点微光,根本不可能动他。打草惊蛇的后果,不堪设想。
他必须更加小心。显形尘的效果不知能持续多久,孙禹是否会察觉?他接下来会有什么动作?
李逸不动声色地继续日常工作,但暗中对孙禹的监视提升到了最高级别。他留意孙禹的一举一动,与什么人来往,何时出入中军大帐,甚至他麾下文吏的动向。
几天观察下来,孙禹的行为似乎并无明显异常。他依旧兢兢业业地处理文书,参与军议时建言献策也合情合理,待人接物温和有礼。然而,李逸却注意到一个细节:孙禹最近去军中书库的次数似乎频繁了一些,而且每次停留的时间都不短。书库中除了兵法典籍,还存放着一些过往的军报档案和地理图册。
他去书库查什么?是正常公务,还是别有目的?
李逸决定冒险一探。他找了个借口,在一次孙禹进入书库后不久,也跟了进去。书库内书架林立,光线昏暗,弥漫着陈旧纸张和墨汁的气味。孙禹正站在存放区域地图的书架前,聚精会神地翻阅着一卷厚厚的图册,似乎是在查找某个地方。
李逸假装在附近查找兵书,暗中留意着孙禹的动静。只见孙禹的手指在地图上缓缓移动,最终停留在了一个点上,那个位置……李逸瞳孔微缩,似乎是营地北面,靠近那片废弃矿坑的区域!
他在查矿坑附近的地形!
孙禹似乎察觉到了有人,合上图册,放回原处,转身看到了李逸,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是李队正啊,也来找书?”
“是,孙参军。”李逸恭敬行礼,“想找些关于山地行军布阵的典籍看看。”
孙禹点了点头,赞许道:“年轻人好学是好事。不过此地光线昏暗,莫要伤了眼睛。”他语气关切,眼神平静,看不出任何破绽。
又闲聊了两句,孙禹便离开了书库。
李逸看着他离去的背影,心中的疑云越来越浓。孙禹查矿坑地图,是巧合,还是与雷豹、与失踪的侦查小队有关?
线索似乎越来越清晰,却又更加扑朔迷离。孙禹就像一口深不见底的古井,表面平静,底下却可能暗流汹涌。
李逸知道,自己已经触碰到了冰山的一角。接下来的每一步,都必须如履薄冰。他需要更多的证据,需要弄清楚孙禹的真正目的,以及他背后是否还有更大的黑手。
这场无声的较量,已然进入了最凶险的阶段。微光虽已乍现,但照亮的前路,却可能是万丈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