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神医闯关中 > 第5章 暗箭难防之医嘱风波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初冬的清晨,西安笼罩在一片薄雾之中。省医院中医科的走廊里,早班的医护人员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忙碌。陈墨像往常一样,提前半小时到岗,准备开始新一天的工作。

他先来到医生办公室,打开电脑查看昨晚的医嘱记录。这是他的习惯——每天开始工作前,都要仔细核对一遍自己负责患者的医嘱执行情况。

16床李建国,糖尿病肾病,方剂...嗯?陈墨的眉头突然皱起。他发现昨晚的医嘱记录上,李建国的方剂中地龙的用量被从6克改为了12克。

这个发现让他心头一紧。地龙虽然有很好的活血通络作用,但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过量使用可能存在风险。他立即调出医嘱修改记录,发现修改时间显示是昨晚十点,执行医生是孙小军。

陈墨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保持冷静。他先来到护士站,找到昨晚的值班护士小林。

林护士,昨晚李建国的中药是谁煎的?服用了吗?

小林查看记录后回答:是今早煎的药,患者还没服用。怎么了陈医生?

陈墨稍微松了口气:麻烦先不要给患者服用,我需要重新确认方剂。

他立即来到李建国的病房,仔细为患者诊脉。脉象显示患者的情况确实有所变化,但并非需要加倍地龙用量的指征。

李叔叔,今天感觉怎么样?陈墨一边检查舌象一边询问。

还不错,就是昨晚有些失眠,今早起来头有点晕。患者回答。

这个症状更让陈墨确信医嘱被不当修改。地龙用量过大可能会导致血压波动,这正是患者头晕的可能原因。

就在这时,孙小军悠闲地走进病房:早啊,在查房?

陈墨直起身,平静地问:孙医生,我看到昨晚你修改了李建国的医嘱,把地龙加到了12克。能问问是基于什么考虑吗?

孙小军的神色微微一变,随即恢复自然:哦,那个啊。我看患者瘀血证候还很明显,觉得可以加强活血力度。怎么,有问题吗?

地龙用量需要根据患者肾功能情况谨慎调整。陈墨尽量保持语气平和,李叔叔的肌酐清除率刚恢复到正常范围,现在加倍用量可能存在风险。

你太保守了。孙小军不以为然地说,我在神经内科轮转时,见过比这更大的剂量。

两人的对话引起了病房里其他患者的注意。李建国的儿子也警觉地走过来:陈医生,是有什么问题吗?

陈墨连忙安抚:没事,我们在讨论治疗方案。您父亲的病情很稳定。

为了避免在患者面前争执,陈墨示意孙小军到走廊说话。

孙医生,我希望以后修改我负责患者的医嘱时,能先和我沟通一下。陈墨认真地说。

孙小军冷笑一声:值班医生有权根据病情变化调整医嘱。你这么紧张,是不是对自己的治疗方案没信心?

这话让陈墨心中一痛,但他仍然保持着专业态度:我不是这个意思。只是每个医生对患者的病情都有自己的理解和治疗思路,突然改变可能会影响治疗效果。

行,我知道了。孙小军不耐烦地摆摆手,以后不动你的患者就是了。

这场争执虽然暂时平息,但陈墨心中的疑虑却未消除。他重新核对所有自己负责患者的医嘱,果然又发现了几处微小的改动——23床糖尿病患者的黄芪用量被减少,35床心衰患者的服药时间被调整...

这些改动单独看都不算大问题,但累积起来却可能影响治疗效果。更让陈墨担心的是,这些改动都很隐蔽,如果不是他养成了每天核对医嘱的习惯,很可能就被忽略了。

早交班时,陈墨特意提前找到王副主任,汇报了这个情况。

主任,我发现最近几天我负责患者的医嘱有几处改动,想跟您汇报一下。

王副主任仔细听完陈墨的叙述,神色变得严肃:你确定这些改动都不是你本人做的?

确定。陈墨调出医嘱修改记录,这些都是夜班时间修改的,而我这周都是白班。

王副主任沉思片刻:这件事我知道了。医嘱修改确实需要更加规范。不过,他意味深长地看着陈墨,在科室里,同事之间的信任也很重要。

陈墨明白主任的言外之意。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直接指责同事并不妥当。

我明白,主任。我会注意工作方式。

当天上午,陈墨特意重新评估了所有患者的病情,对不当的医嘱进行了修正。在这个过程中,他更加体会到规范医疗行为的重要性。

午休时,王嫣然找到陈墨:听说早上你和孙小军有些不愉快?

陈墨轻轻叹了口气:只是在治疗方案上有些分歧。

我听说不止如此。王嫣然压低声音,孙小军最近在科室里说了不少关于你的话,说你太固执,听不进别人意见。

陈墨苦笑着摇头:如果是合理的意见,我当然会听。但随意改动医嘱,而且不通知主管医生,这不符合医疗规范。

你说得对。王嫣然支持地说,不过还是要小心。孙小军他家在医院有关系,很多人都会向着他。

下午,科室收治了一位新患者,是一位患有顽固性湿疹的老太太。陈墨仔细诊察后,判断这是血虚风燥证,开了当归饮子加减方。

为了避免再次发生医嘱被改的情况,陈墨特意在医嘱系统里做了详细备注,说明每味药的用量依据和注意事项。

然而,第二天早晨,陈墨发现这个新患者的医嘱还是被修改了——方剂中当归的用量被减少,同时加入了祛风湿的药物。

这次陈墨没有立即修改回来,而是先观察患者的反应。果然,服药一天后,患者的皮疹反而加重了,还出现了口干等不适症状。

陈墨立即调整方案,同时将情况向王副主任做了详细汇报,附上了医嘱修改记录和患者病情变化的对应关系。

这次,王副主任重视起来。他在早会上特别强调了医嘱规范:最近发现有些医嘱修改不够规范。我要强调的是,所有医嘱修改都必须有明确的医学指征,并且要及时与主管医生沟通。

会后,王副主任单独找孙小军谈话。虽然具体谈话内容不得而知,但从那以后,陈墨负责患者的医嘱再没有出现擅自改动的情况。

这件事让陈墨想了很多。他明白,在医学道路上,不仅要面对疾病的挑战,还要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但是,他始终相信,只要坚持专业操守,以患者利益为重,就一定能够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傍晚,陈墨在整理病历时,李梦瑶来到办公室。

听说你最近遇到些麻烦?她关切地问。

已经解决了。陈墨微微一笑,其实这也是个提醒,让我更加注意医疗安全的每个细节。

你总是这么乐观。李梦瑶欣赏地说,要是换做别人,可能早就去找对方理论了。

医学不是争强好胜的领域。陈墨平静地说,我们的目标是治好患者,其他都不重要。

窗外,华灯初上。陈墨继续在灯下工作,那份专注与执着,仿佛在告诉世人:在这个充满挑战的医疗世界里,真正的医者,永远把患者的安康放在首位。

(第二十五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