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大唐狄仁杰之裂国 > 第123章 商团疑云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龙门堤的硝烟与金墉堤的火药危机虽暂告平息,但狄仁杰心中的弦却绷得更紧。

信使密信中提及的“青雀之后手”与“日蚀终局”,如同两座大山,沉甸甸地压在他的心头。

他知道,必须抢在日蚀之前,斩断幽冥司的资金链条,揪出那个神秘的“青雀”。

与此同时,张承翊带回的关于漕帮副帮主雷万劫与“淮南商团”往来密切的消息,也与孙敬之之前破译的王朴密账中,资金通过“晋阳柜坊”流向“淮南商团”的记录完美吻合。

所有的线索,似乎都指向了这个表面上经营漕运、实则盘根错节的庞大商团。

狄仁杰将追查“淮南商团”底细的重任,再次交给了心细如发、精通账目的孙敬之。

孙敬之领命后,并未急于直接调查商团本身,那样极易打草惊蛇。

他采取了更为迂回且隐蔽的策略。

他利用狄仁杰的权限,以户部复核漕运关联商号资质、优化税赋征收为由,不动声色地调阅了与“淮南商团”有长期、大宗业务往来的多家官方机构存档,包括太府寺的市舶记录、漕运衙门的船只租赁与货物承运档案,乃至工部采买建材的部分记录。

堆积如山的卷宗被秘密送至狄府一间僻静的书房。

孙敬之埋首其中,几乎是不眠不休,凭借着过人的耐心与对数字、规章的敏锐洞察力,开始了一场无声的筛查。

起初,“淮南商团”的表面账目做得几乎天衣无缝。

他们拥有庞大的漕船队伍,活跃于大运河沿线,承接官粮、盐铁、丝绸等各类物资的运输,生意红火,纳税记录也看似完整,是名副其实的“皇商”典范,甚至在几次朝廷组织的赈灾、修堤中,都有过“慷慨”捐输的记录,在官场上口碑颇佳。

然而,孙敬之并未被这光鲜的表象所迷惑。

他敏锐地注意到几个难以解释的疑点:

其一,资金流动规模与实物运输量存在微妙的偏差。

根据漕运衙门的记录,“淮南商团”某些年份承运的货物总量,与其在太府寺报备的、通过各大柜坊(尤其是“晋阳柜坊”)结算的巨额资金流相比,存在一个不大不小、但持续存在的“溢价”。

这部分多出来的资金,被巧妙地分摊到无数笔零散交易中,若非进行大规模、长周期的数据比对,极难察觉。

其二,贸易路线存在“虚增”嫌疑。

商团的船只报备记录显示,其船队频繁往来于江淮与洛阳之间,但孙敬之核对沿途关键税卡与驿站的补充记录时发现,部分船只的到达与离开时间,与正常航行速度所能允许的时间存在不合理之处,仿佛某些船只“凭空”多出了一段航程或时间。

这很可能是为了虚构贸易,制造资金往来的借口。

其三,关联交易错综复杂。

“淮南商团”与多家看似无关、实则由其暗中控制的南方小型商号、船坞、乃至矿山,存在大量内部交易。

这些交易的价格往往偏离市价,通过高价采购、低价销售等方式,将巨额利润层层转移,最终使资金以“合法”贸易利润的形式,汇集到“淮南商团”手中,完成了初步的“清洗”。

其四,境外资金流入。

在仔细核对了与胡商贸易的记录后,孙敬之发现,有数笔来自海外(如高丽、倭国)的巨额款项,通过胡商的中转,最终也流入了“淮南商团”的账户,而其对应的货物出口记录却语焉不详,或明显与款项规模不符。

当孙敬之将这些分散的、看似微不足道的疑点,与王朴密账中那一条条从“晋阳柜坊”流出、注入“淮南商团”的巨额资金记录相互对照、串联起来时,一幅清晰的图景终于浮现——

“淮南商团”,这个表面上光鲜亮丽的漕运巨头,实则是幽冥司麾下一个极其重要的洗钱中枢和资金池!

它利用自身庞大的漕运业务做掩护,通过虚构贸易、关联交易、境内外资金摆渡等复杂手段,将幽冥司通过“晋阳柜坊”输送过来的黑钱(如李璟盗卖军粮所得),以及来自其他未知渠道的巨额资金,巧妙地“清洗”成合法的商业利润。

这些清洗后的资金,又被用于支持幽冥司的各项活动——购买硫磺、堰石等破坏物资,蓄养死士,贿赂官员,乃至为那个未知的“陨铁玄甲”后手做准备!

“老师,”孙敬之将厚厚一叠分析报告呈给狄仁杰,语气因激动和疲惫而微微发颤,“‘淮南商团’绝非普通商贾!它实则是幽冥司的钱囊与爪牙,其运作之精密,规模之庞大,远超我等此前预估!那‘青雀’能调动如此巨量的资金,其身份,定然与这商团核心,乃至其背后真正的东家,脱不了干系!”

狄仁杰翻阅着报告,看着那一条条严谨的数据对比和逻辑推导,眼中寒光凛冽。

他终于触碰到了幽冥司那庞大经济命脉的实质部分。

这个隐藏在商业帝国背后的“青雀”,其能量和危害,比一个在朝的贪官、一个在野的匪首要可怕得多!

“商团疑云”已被拨开,露出了其下隐藏的狰狞面目。

下一步,便是要顺着“晋阳柜坊”与“淮南商团”这条铁索,摸到那个代号“青雀”的幕后操控者!

(第123章 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