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那时的原始纪元 > 第60章 批量熔石,镰刃成批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60章 批量熔石,镰刃成批

篝火余温还没散尽,清晨就被烧陶窑边的喧闹声唤醒。部落里的族人几乎全员出动,老麦带着三个年轻族人往窑边搬运晒干的硬木炭,竹筐里的木炭碰撞着发出 “哗啦” 声;阿山蹲在石板旁,身边堆着十几个新做好的镰刃模子,正用细石最后修整刃口的弧度;阿平则和两个少年一起,把沙部落带来的黑沉石敲成碎块,每块都控制在指甲盖大小,装在陶碗里码得整整齐齐。

那时刚走到窑边,就被老麦拉住:“阿石,昨天清点了一下,部落里有二十个青壮要参与收割粟穗,最少得做二十把新镰刃,现在的模子够不够?木炭还够烧两窑,要是不够,我再组织人去砍树烧。”

那时看了看旁边的模子,又掂了掂装黑沉石碎块的陶碗:“模子够了,十五个模子一窑,烧两窑就能出三十把,除了给青壮的,还能留几把备用。木炭不用再烧了,两窑的量刚好,烧太多容易耽误收割前的准备。”

老麦点点头:“行,听你的。我已经让族人把粟地边的杂草除了,就等新镰刃做好,随时能收割。”

阿山这时抬起头,手里举着一个刚修整好的模子:“阿石哥,你看看这模子,支撑条比上次做得更厚,刃口也按你说的留了三分厚,这次肯定不会歪,烧出来的镰刃也更锋利。”

那时接过模子,对着晨光看了看 —— 镰柄的支撑条打磨得很平整,刃口的弧度流畅,比上次的模子精致了不少。“做得好,这次模子没问题。你把模子按‘三排五列’摆进窑里,中间留一指宽的缝隙,让热气流通,不然边缘的模子容易烧不透。”

阿山应声,和阿平一起把模子搬进窑里。两人小心翼翼地摆放,时不时用手指量一下缝隙宽度,生怕摆得太挤。阿平搬最后一个模子时,不小心碰到了旁边的模子,模子晃了晃差点倒,阿山赶紧扶住:“小心点!这模子刚做好,黏土还没全干,倒了就废了!”

阿平吐了吐舌头,赶紧稳住手:“知道了,下次一定小心。”

那时蹲在窑边,看着两人摆好模子,又检查了一遍:“不错,缝隙刚好。现在把黑沉石碎块放进模子里,每个模子放大半满就行,别太满,烧化后会膨胀,溢出来就浪费了。”

阿果提着木篮走过来时,族人们正围着陶碗分黑沉石碎块。她的篮子里装着艾草、薄荷草,还有几块干净的兽皮 —— 昨天阿平搬模子时手被黏土蹭破了,今天特意多带了些草药。“阿石哥,我来帮你们记录,顺便给大家看看手。”

那时抬头,看到她手指上的兽皮又厚了一层,眉头皱了皱:“你的手还没好,别总碰炭笔,记录的事不急,等镰刃烧好了再记也一样。”

“没事,我慢慢写,不耽误。” 阿果蹲在旁边,拿出杨木板和炭笔,“大家今天做的每一步都要记下来,以后批量做工具,就能照着这个来,不用每次都试错。”

那时没再劝说,只是转身对阿山说:“把窑底的木炭铺厚点,这次模子多,得让窑温升得更均匀。底层铺三层,中间铺两层,模子周围再填一层碎木炭,别让模子直接接触窑壁,容易烧裂。”

阿山点点头,和几个族人一起往窑里铺木炭。他们按那时说的,底层铺得厚厚的,中间层稍微薄点,最后在模子周围填了碎木炭,像给模子盖了层 “炭被子”。“阿石哥,这样铺行吗?会不会太费木炭?” 一个年轻族人小声问。

“不费,这样烧出来的镰刃质量好,比烧坏了重新做划算。” 那时蹲在窑边,用长木杆调整了一下木炭的位置,“等下点火后,先小火烧半个时辰,让模子慢慢烘干,再加大火,不然模子容易裂。”

点火的事交给了阿山 —— 他前几次烧窑都跟着那时学,已经能熟练掌握火候。他拿着火折子,点燃窑口的干草,干草引燃底层木炭,橘黄色的火苗慢慢往上窜,没一会儿就把窑口染成了暖红色。“阿石哥,小火烧半个时辰,然后加木炭加大火,对吧?”

“对,半个时辰后,把通风口开大一点,让火更旺,记得每隔一刻钟添一次碎木炭,别让火弱下去。” 那时叮嘱道,又转向阿果,“你帮着记一下时间,半个时辰后提醒阿山加大火。”

阿果点点头,在杨木板上写下:“六十章,批量烧黑沉石镰刃,模子十五个,黑沉石碎块若干。窑底铺炭三层,中二层,模周填碎炭。点火,先小火,半个时辰后加大火。” 她写字时,手指因为用力,缠着的兽皮微微滑动,她悄悄调整了一下,继续低头记录。

小火烧了半个时辰,窑里的模子渐渐烘干,黏土的颜色从深褐色变成了浅褐色。阿山按那时的吩咐,把通风口开大,又往窑里添了些碎木炭,火苗瞬间从橘黄色变成了亮红色,像一群跳动的火精灵,从通风口往外窜。“阿石哥,火加大了!你看这温度够不够?”

那时凑到通风口往里看,模子里的黑沉石碎块已经开始发红,表面慢慢变得黏糊。“够了,保持这个温度,再烧一个时辰,应该就能熔化成浆了。” 他转头对旁边的族人说,“你们轮流盯着窑火,别让火弱了,也别太旺,要是火苗变成白色,就赶紧往通风口泼点水降温,不然会把模子烧塌。”

族人们轮流守在窑边,阿平主动申请了第一班,他搬了块石头坐在窑边,眼睛死死盯着通风口的火苗,时不时往窑里添点碎木炭,嘴里还念叨着:“亮红色,别变白,别变白……”

阿果蹲在他旁边,手里拿着杨木板,记录着火苗的变化:“小火半个时辰,模子烘干。加大火,火苗亮红,黑沉石始熔。阿平守第一班窑火,每刻添炭一次。”

那时走到阿山身边,他正在打磨前一天烧好的两把镰刃,刃口已经磨得很锋利,在阳光下闪着冷光。“阿山,等这批镰刃烧好,你教大家打磨,每人负责两把,争取今天下午都打磨好,明天就能分发给青壮,准备收割粟穗。”

“好!我已经找了两个手稳的族人,等下让他们跟着我学打磨,保证磨得又快又锋利。” 阿山说着,拿起一把镰刃,在旁边的木杆上试了试,“你看,这刃口,割粟穗肯定一刀就断!”

那时笑了笑,又走到阿果身边,看到她的手指因为握炭笔太久,指关节有点发红,忍不住拿起她的手:“别记了,歇会儿,等下烧好我告诉你步骤,你再补记。”

阿果的脸颊微微发烫,想把手抽回来,却被那时按住:“别动,我给你重新缠一下兽皮,刚才滑了,没护住伤口。” 他从阿果的篮子里拿出一块干净的兽皮,蘸了点薄荷草汁,小心翼翼地帮她重新缠在手指上,动作轻柔得像在呵护易碎的陶碗。“以后写字时,别太用力,慢慢写,伤口好了再记也不迟。”

“我知道了,阿石哥。” 阿果低下头,声音轻轻的,心里却暖暖的。她看着那时专注的侧脸,阳光照在他的睫毛上,投下淡淡的阴影,让她想起上次他帮她吸毒草汁液的样子,嘴角忍不住微微上扬。

就在这时,守第二班窑火的族人喊了一声:“阿石哥!模子里的黑沉石都熔化成浆了!你快看看!”

那时和阿果赶紧走过去,凑到通风口往里看 —— 窑里的模子里,黑沉石碎块已经变成了暗红色的熔浆,填满了模子的每个角落,镰柄和刃口的形状清晰可见。“太好了!熔得很均匀!” 那时兴奋地说,“再烧半个时辰,让熔浆彻底填满模子的缝隙,然后就可以停火,让它慢慢冷却了。”

族人们听到消息,都围了过来,看着通风口的亮红色火苗,眼里满是期待。老麦笑着说:“阿石,这批量烧就是快!以前做燧石镰,一个人一天只能磨一把,还容易崩口,现在一窑就能出十五把,还是‘黑沉石’做的,结实又锋利!”

“等收割完粟穗,我们就批量做石凿和石斧,以后部落的工具都用‘黑沉石’做,再也不用天天磨燧石了。” 那时说着,心里盘算着 —— 有了批量制作的经验,以后做其他工具就容易多了,部落的生产力肯定能提高不少。

半个时辰后,窑火渐渐弱了下来,那时让族人停止添炭,把窑门封上,让镰刃在窑里慢慢冷却。“现在不能急着开窑,得让它自然冷却,不然温度骤降,镰刃容易裂。等太阳落山,窑温降下来,再开窑取镰刃。”

族人们虽然着急想看看成批的镰刃,但也知道那时的话有道理,只好耐着性子等待。阿山则带着两个族人,继续打磨之前的镰刃,教他们怎么用细石磨刃口,怎么判断锋利度。“磨的时候,要顺着刃口的弧度磨,别来回蹭,不然容易磨钝。磨到能映出人影,就差不多锋利了。”

阿平则拉着几个少年,在旁边的空地上练习用新镰刃割草,提前熟悉手感。“你们看,用新镰刃割草,一点都不费力,比燧石镰好用多了!明天收割粟穗,我们肯定是最快的!”

阿果坐在窑边的石板上,把刚才没记完的内容补全,又在杨木板上写下:“黑沉石全熔为浆,填满模子。再烧半时辰,封窑冷却,待日落取镰。阿山教二人磨镰,阿平带少年试割草。”

太阳渐渐西斜,窑温终于降了下来。族人们迫不及待地围到窑边,阿山和那时一起,小心翼翼地打开窑门 —— 十五把镰刃静静地躺在模子里,暗红色的表面泛着哑光,形状完整,没有一个变形的。“成了!都成了!” 阿山兴奋地喊了起来,伸手就要去拿。

“小心烫!” 那时拉住他,“再等一会儿,虽然窑温降了,但镰刃还是热的,别烫伤手。” 他找了几根长木杆,把模子一个个挑出来,放在铺着干草的石板上,让它们彻底冷却。

族人们围在旁边,看着石板上的镰刃,眼里满是惊叹和期待。“这就是批量做的镰刃?和之前的一样结实!”“十五把!这么多!明天青壮每人都能分到一把了!”

沙部落的一个年轻人也在人群里 —— 他是昨天跟着沙克来的,沙克让他留下看看镰刃批量制作的过程,回去好告诉部落的人。他看着石板上的镰刃,忍不住对身边的族人说:“他们部落真厉害,一窑就能做十五把,我们部落要是能学会,以后也不用愁工具了!”

太阳落山时,镰刃终于彻底冷却。阿山带着两个族人,开始把镰刃从模子里取出来,然后分发下去,让族人们轮流打磨。每个人都小心翼翼地拿着镰刃,像对待宝贝一样,用细石仔细打磨着刃口,时不时在木杆上试一下锋利度。

阿平拿到属于自己的第二把镰刃(第一把是用他找的黑沉石做的),兴奋得睡不着觉,蹲在篝火边打磨,嘴里还哼着部落的小调。老麦则拿着一把镰刃,在粟地边试了试,割下几丛粟穗,切口平整,没有一点扯断的痕迹,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好东西!有了这些镰刃,今年的粟穗肯定能收割得又快又好!”

那时和阿果坐在篝火旁,看着族人忙碌的身影,脸上都带着笑容。阿果手里拿着杨木板,上面记满了今天的事:“六十章,批量烧黑沉石镰刃一窑,得十五把,模子完好,熔浆均匀。日落取镰,族人轮流打磨,明日分发青壮,备战收割。沙部落少年留观,赞之。”

“记的很全。” 那时看了看杨木板,“等明天分发完镰刃,我们就准备收割粟穗,收割完了,再烧第二窑镰刃,顺便试试做石凿,以后部落的工具就越来越多了。”

阿果点点头,把杨木板放进木盒里。篝火的光芒照在她的脸上,映得她的眼睛亮晶晶的。她看着那时,他正和老麦讨论明天收割的安排,声音沉稳有力,像粟地里的老粟杆,让人觉得踏实。她知道,随着这批镰刃的制成,部落的收割效率会大大提高,而这只是开始,以后还会有更多的新工具,更多的变化,部落会在那时的带领下,变得越来越强。

就在这时,负责守部落边界的族人跑了过来,神色有点慌张:“阿石哥!沙部落的人在我们的粟地边徘徊,好像在看我们的粟穗,要不要过去看看?”

那时的眉头微微皱起 —— 沙部落昨天刚送了黑沉石,今天就有人在粟地边徘徊,难道是因为粟种的事?他站起身,对老麦说:“老麦叔,你继续安排明天的收割,我去看看。” 又对阿果说:“你先回去休息,别等我了。”

阿果点点头,看着那时和几个族人往粟地边走去,心里有点担心。她知道,沙部落的人一向贪心,之前就因为计量问题和部落争执过,现在看到部落的粟穗长得好,又有了新镰刃,会不会有什么想法?她蹲在篝火边,手里紧紧攥着杨木板,希望一切都没事。

那时走到粟地边,果然看到几个沙部落的人在田埂上徘徊,正盯着地里金黄的粟穗看。为首的是沙克的弟弟沙蛮,性格比沙克冲动,看到那时过来,有点不自然地笑了笑:“阿石,我们就是路过,看看你们的粟穗长得怎么样,快收割了吧?”

“快了,明天就用新镰刃收割。” 那时的眼神平静,却带着一丝警惕,“你们部落的粟穗也该收割了吧?怎么有空来这里?”

沙蛮挠了挠头,眼神闪烁:“我们的粟穗长得不如你们的好,想过来看看你们的新镰刃好不好用,要是好用,下次多带点‘黑沉石’来换。”

那时笑了笑,没有戳破他的心思:“欢迎你们下次来换,不过现在天色晚了,我们部落要准备休息了,你们也早点回部落吧,路上不安全。”

沙蛮点点头,带着几个族人离开了,走之前还回头看了一眼粟地,眼里的贪婪几乎藏不住。

那时看着他们的背影,心里明白 —— 沙部落肯定是觊觎部落的粟穗了,之前送黑沉石换粟种,现在看到部落的粟穗丰收,又有了新工具,说不定会有别的想法。他转身对身边的族人说:“明天收割时,安排两个人守在粟地边,留意沙部落的动向,别让他们靠近。”

“好!” 族人们应声。

回到部落,篝火还在燃烧,族人们还在兴奋地打磨镰刃,阿果还蹲在篝火边等他,看到他回来,赶紧站起来:“阿石哥,没事吧?沙部落的人想干什么?”

“没事,就是路过看看。” 那时不想让她担心,笑了笑,“明天收割时多留意就行。现在最重要的是把镰刃打磨好,早点收割完粟穗,就不用担心了。”

阿果点点头,没再多问,但心里知道,沙部落肯定没那么简单。她看着篝火旁忙碌的族人,看着石板上整齐摆放的镰刃,心里默默祈祷 —— 希望收割顺利,希望部落平安。

夜色渐深,族人们渐渐散去休息,只留下几个人守着篝火。那时和阿果一起整理好今天的镰刃,把它们放在干燥的草棚里。“明天一早,就把镰刃分发给青壮,争取三天内收割完所有粟穗。” 那时对阿果说,“等收割完了,我们就烧第二窑镰刃,再做几把石凿,为冬天做准备。”

“好。” 阿果应着,和那时一起往草棚走去。月光洒在他们身上,把影子拉得很长,像两条紧紧依偎的粟杆,在夜色中慢慢前行。她知道,接下来的几天会很忙,不仅要收割粟穗,还要留意沙部落的动向,但只要和那时一起,和部落的族人一起,她相信,一切都会顺利的。而那些成批的黑沉石镰刃,不仅是收割的工具,更是守护部落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