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神豪:有点钱,怎么啦 > 第222章 福利太高不利于奋斗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22章 福利太高不利于奋斗

正如江辰所言,这个消息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巨石,激起的涟漪迅速扩散至整个产业链。

反应最快、动作最迅猛的,当属那些嗅觉灵敏的建筑商。

一个占地2000亩的超级工厂项目,意味着海量的土建工程、厂房建设、配套设施……

这在当前房地产行业普遍低迷的背景下,无异于天降甘霖。

无数建筑公司的老板们已经开始摩拳擦掌,连夜召开会议,研究投标策略,仿佛已经看到了渡过行业寒冬的曙光。

就在建筑商们为超级工厂的土建项目摩拳擦掌之时。

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供应商们,也注意到了这块大蛋糕。

新能源汽车和传统的燃油汽车不同。

传统燃油汽车的三大件,底盘,发动机,变速箱。

它们是决定汽车核心性能(动力、操控、耐用性)的关键部件,相当于汽车的“心脏”“传动中枢”和“骨架”。

这些核心部件的研发与制造,需要极为深厚的技术积淀和漫长的数据积累。

这正是国内车企长期以来难以逾越的壁垒。

起步晚是其一,更关键的是,构成这些核心技术的专利,早已被国际巨头们构筑了坚固的专利高墙。

后来者想要突围,不仅需要投入巨量的研发资源,还常常面临“绕不开”的困境。

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国家启动了新能源汽车发展布局。

核心就是想让“新能源”赛道成为我国汽车产业“弯道超车”的关键。

和传统燃油车比,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电机、电控这新“三大件”,我国已经形成了明显优势。

汽车行业,辐射数百上千万人的就业,足以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

丰田汽车,这家在传统燃油车领域稳居头部的巨头。

如今主动入局新能源,恰恰说明国家鼓励新能源的方向完全正确。

消息传到恒能电池的办公室时,老板张建军正对着行业报告发呆。

恒能做了八年新能源电池,国内几家车企都是他们的客户,但始终没敲开过国际巨头的门。

看到“丰田将在豫章建新能源超级工厂”的新闻,他猛地拍了下桌子,抓起手机就拨给市场部经理王涛:

“小王,赶紧把咱们最新的电池数据整理好。

就是上周刚过检测的那款长续航电池,续航620公里、快充40分钟满电的那个,再把两个生产基地的产能报表也带上,下午咱们去丰田的豫章项目组。”

王涛愣了下:“张总,咱们之前没跟丰田对接过啊,直接去会不会太急了?万一人家不接待……”

“现在不急什么时候急?”

张建军打断他,“丰田要建工厂,肯定得找本地供应商,咱们在豫章有现成的基地,产能能跟上,技术也不差,不去试试怎么知道不行?你赶紧准备,我联系下丰田项目组的对接人,就说恒能电池想谈合作。”

下午两点,两人赶到丰田项目组的临时办公室。

对接人戴木是个戴眼镜的华夏人。

这是江辰特意交代的。

国内的超级工厂,优先用华夏员工。

一来本国人沟通起来没障碍,对接业务更顺畅。

二来能帮着解决本地就业,也算项目对地方的一点回馈。

不过有个例外,财务岗位没安排华夏人。

之前有报道提过特斯拉的事:

当时特斯拉想给国内工厂的员工涨待遇,结果负责财务的华夏籍高管却不同意。

说普通员工待遇太高不利于奋斗,还能帮公司节省用工成本。

说白了,就是想从一线员工身上压成本。

江辰肯定不会这么干。

他早跟高桥健司交代过,丰田豫章超级工厂的员工待遇,必须做到同行业全球最高水平。

他的钱早已多的花不完,根本就不需要靠压榨底层员工来积累财富。

戴木说话很客气但带着谨慎:

“张先生,感谢你们来,但丰田对供应商的筛选标准很严格,不仅要看技术,还要看品控稳定性和供应链响应速度,这些你们都有准备吗?”

像恒能这样的供应商,在丰田汽车和政府签约的时候,就已经接待了好多。

所以,这一套流程,很是娴熟。

张建军把资料递过去,指着其中一页说:

“戴木先生,您看,这是我们的品控报告。

过去三年,给国内车企供货的合格率是99.9%,从没出过批次问题。

豫章的基地离你们工厂只有20公里,要是合作,送货当天就能到,响应速度没问题。

至于技术,这款电池我们做了三次极端环境测试,低温零下20度也能保持85%的续航,应该符合丰田的要求。”

戴木翻着资料,手指在产能数据上停住:

“你们现在年产能是15Gwh,要是我们工厂满产,初期每月就需要1.2Gwh,你们能保证吗?”

“完全能。”

张建军立刻接话,“我们第二个基地下个月就能投产,投产后年产能能到25Gwh,就算后续你们扩产,我们也能跟上。

而且我们还能根据丰田的车型需求,调整电池的尺寸和能量密度,研发周期不会超过三个月。”

戴木点点头,把资料收起来:

“张先生,您说的这些我们需要内部评估,包括技术参数的复核和产能实地考察。

这样,一周内我给您回复,要是没问题,我们会安排下一步的技术对接。”

走出办公室,王涛松了口气:“张总,没想到戴木还挺客气,至少没直接拒绝。”

张建军笑了笑:“这只是第一步。

丰田是国际巨头,肯定要多考察,但咱们有本地优势和技术底子,只要后续考察没问题,说不定真能成。

回去后你盯着点,要是戴木那边要去基地考察,咱们提前把生产线整理好,别出岔子。”

王涛点头应下,两人快步走向停车场。

他们知道,这不仅是恒能的机会,也是国内新能源供应商打入国际供应链的一次重要尝试。

而在豫章,像恒能这样主动联系丰田的供应商还有不少。

做电机的顺达机电、做电控系统的智控科技,都已经开始准备资料,等着跟丰田对接。

整个新能源产业链,都因为丰田的入场,变得格外忙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