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宁知初听完,眨了眨眼。这套理论……倒是新鲜。她仔细看了看和尚的眼睛,那双眸子清澈澄净,确实没有丝毫戾气或虚伪,只有一片坦然的平和。她本身也不是拘泥于世俗礼法的人,觉得这和尚有点意思,便点了点头:“原来如此,受教了。”

宁知初想了想,反正自己也走得有些久了,遇到个画风清奇的和尚,尝尝他的手艺似乎也不错。于是便大大方方地走到篝火旁,找了个干净的石块坐下。

见宁知初坐下,和尚便用一柄干净的木刀,从那烤得外焦里嫩的獐肉上切下了大大的一块,用宽大的树叶托着,递给了宁知初:“道友请用。”

“多谢。”宁知初接过树叶,也不客气,吹了吹热气,小心地咬了一口。

入口的瞬间,她眼睛微微一亮!

这肉烤得火候极佳,外皮酥脆,内里肉质却鲜嫩多汁,锁住了香獐特有的鲜美。更妙的是,和尚似乎涂抹了某种特制的香料,味道层次丰富,带着一种淡淡的草木清香,完美地中和了肉类的油腻感,吃起来唇齿留香,回味无穷。

“嗯!味道很好!”宁知初由衷地赞了一句,这和尚的手艺,比她之前随便烤的那些妖兽肉要精致多了。

和尚微微一笑,并未多言,自己也切了一块,安静地吃了起来,动作优雅从容,仿佛在品尝什么珍馐美味,而非简单的野外烤肉。

宁知初一边吃,一边看着和尚那副淡然自若的样子,忽然想起自己储物戒里那些精心调配的调料。她心血来潮,也想分享一下,便取出几个小玉瓶,里面装着她用各种灵植研磨调配的烧烤料、辣椒粉等。

“道友手艺精湛,我这有些自己胡乱调配的调料,若是不嫌弃,可以试试看,或许别有风味。”宁知初将玉瓶递过去。

和尚看到玉瓶,眼中闪过一丝好奇,他放下手中的肉,双手合十,道了一句:“阿弥陀佛,多谢道友馈赠。”然后才伸手接过。

他打开瓶塞,轻轻嗅了嗅,眼中讶色更浓。然后,他学着宁知初之前烤肉时撒调料的样子,小心地在自己的那块肉上均匀地撒上了一些辣椒粉和烧烤料。

再次送入口中。

咀嚼了两下,和尚的动作微微一顿,那双平静无波的清澈眼眸,瞬间亮了起来,如同夜空中忽然点亮的星辰!他有些惊讶地看向宁知初,语气中带着毫不掩饰的赞叹:“道友这调味……世间少有!辛辣过瘾,鲜香倍增,却又恰到好处,不曾掩盖肉之本味!实在是……妙极!”

宁知初被他这突如其来的夸张反应逗得有点想笑,但面上还是保持着淡定,谦虚地摆了摆手:“道友过誉了,不过是些满足口腹之欲的小玩意儿,随手调配而已,登不得大雅之堂。”

心里却想着:看来不管是哪里的和尚,对美食的追求都是共通的嘛。这秘境之行,还能遇到个口味相投的佛门吃货,倒是意外。

篝火噼啪,肉香四溢,一僧一俗,在这秘境深处的古老森林中,相对而坐,分享着美食,气氛竟是出奇的和谐与……美味。

宁知初本就不是拘谨的性子,那净空和尚更是洒脱随缘,几口美味的烤肉下肚,话题便自然而然地打开了。

互通了姓名来历,宁知初才得知,眼前这位白衣胜雪、烤肉技术一流的年轻和尚,竟是佛宗这一代的佛子,法号净空。

“佛子?”宁知初咀嚼着这个称呼,又看了看他手里啃得正香的獐子腿,眼神里的好奇几乎要溢出来。这跟她想象中宝相庄严、言必称阿弥陀佛的佛子形象,差距可不是一星半点。这位净空佛子,言谈举止间透着一股放荡不羁的洒脱,更像是个游戏人间的逍遥客,只不过恰好剃了个光头、穿了身袈裟。

净空似乎看穿了她的想法,咽下口中鲜嫩的肉块,拿起旁边一片巨大的叶子擦了擦手,动作依旧优雅,笑道:“宁道友是否觉得,小僧这佛子,有些名不副实?”

宁知初倒也坦率,点了点头:“是有点意外。我以为佛子都该是……嗯,更严肃一些。”她没好意思说“更像和尚一点”。

净空哈哈一笑,声音清朗,毫无佛门子弟常有的那种拘束感:“佛法无边,渡人渡己,何必拘泥于形式?心中有佛,慈悲为怀,便是修行。若被清规戒律束住了心性,反倒落了下乘,成了佛法的枷锁,岂非本末倒置?”他顿了顿,拿起水囊喝了一口,冲宁知初眨了眨眼,压低声音,带着点分享小秘密的语气补充道:“而且,这肉嘛……嘿嘿,主要是偷偷吃,师父他老人家不知道就行。”

宁知初:“……”

她看着眼前这位一脸“你知我知天知地知”表情的佛子,顿时一阵无语。好家伙,原来还是个“惯犯”!这佛宗选佛子的标准……是不是有点太随缘了?

不过,这番离经叛道的言论,倒是让宁知初对净空刮目相看。这和尚,有点意思,不装,真实。

既然对方如此不拘小节,宁知初也放松下来。两人一边享用着美食,一边天南海北地闲聊起来。不知怎的,话题就从秘境见闻、烤肉技巧,慢慢转向了更深层次的领域——道法与佛法。

净空佛子学识渊博,对佛经义理的理解深刻而独到。他首先谈及“缘起性空”的核心教义:“万物皆因缘和合而生,亦因缘散尽而灭,其本质为空寂。譬如这篝火,需柴薪、空气、火种诸缘具足,方有此焰;缘散则火灭,焰之本体,究竟不可得。我辈修行,便是要看破这世间万象的虚幻本质,脱离执着,证得空性智慧。”

宁知初听得认真,这和她理解的道家“道法自然”、“有无相生”颇有异曲同工之妙,但侧重点不同。

她思索片刻,结合自身修炼的体会说道:“道友所言‘缘起性空’,与道家所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似有相通。万物皆从‘道’中化生,看似纷繁复杂,实则背后有其运行规律,即‘道’。修行亦是如此,需体悟这天地自然的规律,顺势而为,而非强求空寂。就像这烤肉,火候过了会焦,不足则生,顺应其性,方能得美味。过分强调‘空’,是否反而是一种‘执’?毕竟我们仍活在这‘有’的世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