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国海军,从北洋水师开始 > 第27章 九州血滩:炮战困局与兵器革新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7章 九州血滩:炮战困局与兵器革新

九州岛长崎港外海的炮火与四国岛高知港几乎同时响起。但这里的战场,远比四国岛惨烈——日本最精锐的240毫米岸防炮正喷吐着火舌,李和站在海天号战列舰舰桥,看着远处海面上不断炸开的水柱,拳头攥得发白。此刻,海天编队仅剩海天号独撑(海圻号重伤滞留旅顺),定远、镇远编队率领12艘安海级巡洋舰(以北洋、南洋、福建水师旧地命名:渤溟号、黄海号、吴淞号、扬子号、闽江号、鹭岛号、台澎号、瓯江号、钱塘号、浔阳江号、珠江号、濠江号)及漂亮军两艘巡洋舰(“纽约号”“波士顿号”),正顶着日军岸防炮的轰击,为第一波登陆部队开路。

“报告将军!日军240毫米岸防炮开始射击!距离13公里!”海天号观测长的喊声刚落,一发炮弹就在定远号左舷300米处炸开,掀起的水柱几乎盖过战列舰的桅杆。李和拿起望远镜,只见长崎港沿岸的混凝土碉堡里,6门240毫米岸防炮正交替发射——这是日本之前从德国进口的最先进岸防炮,射程比龙国所有舰炮都远3公里,且命中率远超龙国的150毫米炮。

“定远、镇远号,抵近至10公里!用305毫米主炮轰击岸防炮位!”李和下令。战列舰庞大的舰体缓缓向前,每靠近一公里,日军岸防炮的命中率就提高一分——4时05分,镇远号右舷被一发240毫米炮弹击中,甲板上的150毫米副炮被炸毁,十余名水兵当场牺牲。

“渤溟号中弹!舰体水线处破损!”通信兵接连传来坏消息。12艘安海级巡洋舰的150毫米主炮射程仅9公里,必须再靠近1公里才能开火,可这1公里,成了名副其实的“死亡地带”——日军岸防炮的炮弹像雨点般落下,闽江号的烟囱被炸断,鹭岛号的舰桥被击中,舰长当场阵亡。

漂亮军“纽约号”巡洋舰舰长通过无线电大喊:“李将军!我们的152毫米主炮射程只有11公里,也够不到岸防炮!再这样下去,舰队要被打残了!”

李和咬牙道:“继续抵近!所有巡洋舰集中火力,先打最左侧的两门岸防炮!登陆艇准备出发,等我们压制住炮火就冲!”

4时15分,定远、镇远号终于抵达10公里射程。305毫米主炮同时轰鸣,炮弹拖着橙色尾焰飞向日军碉堡——但战列舰主炮的命中率本就偏低,加上日军碉堡加固过,前5轮射击仅炸塌了一座碉堡的顶部,240毫米岸防炮仍在疯狂还击。

就在舰队与岸防炮僵持时,长崎港北侧的山林里,情报部门行动队队长周正带着100名敢死队员,正趴在距离碉堡500米的草丛中。按计划,他们需在舰队炮击时,突袭日军岸防炮阵地,用炸药包炸毁炮管——这是登陆前唯一的破局希望。

“舰队的炮声弱了!该我们上了!”周正压低声音,掏出匕首。100人分成6组,每组负责一门岸防炮,借着晨雾向碉堡摸去。但日军早有防备,碉堡周围埋了密密麻麻的铁丝网,还布置了10挺重机枪——情报部门此前的侦查有误,这里并非“薄弱处”,而是日军重点布防的核心阵地。

“有动静!开枪!”碉堡旁的日军哨兵发现了敢死队,重机枪立刻喷出火舌。周正的左臂被子弹击中,鲜血瞬间染红了衣袖。“冲过去!炸掉炮管!”他忍着剧痛,率领队员扑向铁丝网。

队员们用身体压着铁丝网,为后面的人开路。但日军的火力太密集,冲在最前面的10名队员刚靠近碉堡,就被重机枪扫倒。周正看着身边不断倒下的兄弟,从怀里掏出炸药包,大喊:“跟我上!”

他抱着炸药包,冲向最右侧的岸防炮。日军发现了他,几挺机枪同时对准他——周正身中数弹,却依旧向前冲了两步,将炸药包塞进炮口,拉响了导火索。“轰隆”一声巨响,最右侧的240毫米岸防炮被炸成废铁,但周正也永远倒在了碉堡前。

剩下的队员继续冲锋,却始终无法突破日军的火力网。4时30分,最后一名敢死队员牺牲,100人的行动队仅炸毁1门岸防炮,其余5门仍在射击——情报部门的突击,彻底失败。

“敢死队信号弹!只有绿色(代表炸毁1门)!”海天号观测手大喊。李和心中一沉:“登陆艇,出发!舰队全力压制剩余岸防炮!”

2.5万登陆部队(龙国2万、漂亮军5千)乘坐500艘登陆艇,从运输船出发,向滩头冲去。此时,舰队已抵近至9公里,安海级巡洋舰的150毫米主炮终于开火,与战列舰的305毫米主炮一起,向日军滩头阵地倾泻炮弹。

但5门240毫米岸防炮的威胁仍在。一发炮弹击中扬子号巡洋舰的弹药舱,舰体瞬间断成两截,迅速沉入海底;美军“波士顿号”的甲板被击中,燃起熊熊大火。更可怕的是,日军滩头阵地上,除了步兵炮和重机枪,还部署了大量精确射手——登陆艇刚进入浅水区,就遭到密集射击。

“快!冲上岸!”登陆部队指挥官张毅少校大喊。士兵们跳下登陆艇,在齐腰深的海水里向滩头冲锋。但日军的子弹像飞蝗般袭来,浅水区里很快堆满了尸体,海水被染成鲜红色。

4时50分,少数士兵冲上滩头,却发现日军早已用沙袋堆起三层掩体,75毫米速射炮的炮弹不断落在滩头,47毫米速射炮和马克沁重机枪根本无法压制。张毅看着身边仅剩的几百人,咬着牙对通信兵说:“向舰队发报,第一波抢滩失败,请求撤退!”

李和站在舰桥,看着海面上撤退的登陆艇和漂浮的尸体,眼睛通红。他知道,撤退意味着前功尽弃,但继续进攻,只会造成更大的伤亡。“下令,舰队掩护,登陆艇撤退!”

5时15分,最后一艘登陆艇撤回运输船。第一波抢滩战结束——龙国军队伤亡8000余人,漂亮国军队伤亡2000余人,登陆艇损毁200余艘;日军仅伤亡1500余人,岸防炮仍牢牢控制着长崎港。

9月18日上午8时,长崎港外海的舰队暂时撤离至日军岸防炮射程外。李和坐在海天号舰长室,手里捏着邓世昌发来的四国岛战报——高知港抢滩虽成功,却也因缺乏曲射火力,伤亡近3000人。

“将军,这是第一波登陆的伤亡统计。”参谋递来账本,“主要伤亡来自日军的岸防炮和滩头掩体后的速射炮——我们的火力要么是远射程的舰炮,要么是近程的速射炮和机枪,中间缺了能打掩体后方的曲射火力。”

李和点点头:“没错,不管是九州岛的岸防炮,还是四国岛的滩头掩体,我们都没办法从正面打穿。舰炮抵近风险太大,敢死队突击不可靠,必须有一种能让步兵携带、能打曲线的炮。”

他突然想起后世的迫击炮——那种炮身短、重量轻,能从掩体后发射的武器,正是现在最需要的。“立刻给龙国科学院发报,让王院士(王师傅)设计一款60毫米轻型迫击炮,要求重量不超过20公斤,射程1公里以上,能拆解后由步兵携带。”

接着,李和又看向滩头的火力缺口:“还有,登陆时缺乏近距离掩护火力。登陆艇冲滩时,舰炮要延伸,步兵的速射炮还没架起来,这段时间最危险。能不能设计一种‘火箭登陆舰’,在登陆艇前面冲锋,用火箭弹覆盖滩头?”

最后,他指着战报上的机枪伤亡数据:“马克沁重机枪太沉,需要4-5人携带,不适合登陆冲锋。让王院士再设计一款轻型机枪,重量控制在10公斤以内,用弹匣供弹,每分钟射速300发以上,给每个步兵班配一挺。”

参谋记录完,犹豫道:“将军,这些武器要多久才能装备前线?登陆战不能等太久。”

“最多一个月!”李和语气坚定,“告诉王院士,前线将士在流血,我们没有时间拖延。迫击炮和轻机枪优先生产,火箭登陆舰先改几艘运输船试试——下次登陆,我们不能再这样被动了!”

同日中午,龙国科学院接到电报。王院士看着李和的要求,立刻召集团队:“60毫米迫击炮,用铸铁炮身,简化结构;轻机枪参考马克沁的原理,缩小口径到7.92毫米;火箭登陆舰用商船改造,甲板上装20管火箭发射架——一个月内,必须拿出样品!”

此时,长崎港的日军正加固岸防工事,九州岛的增援部队源源不断地向长崎集结;四国岛的龙宇部队已推进至高知港内陆,却因缺乏火力支援,陷入与日军的拉锯战;龙国国内的兵工厂,开始连夜赶制新武器的零件——一场关乎灭日战局的“兵器革新”,在九州岛抢滩失败的悲壮背景下,紧急拉开了序幕。

李和站在海天号舰桥,看着远处的长崎港,心中默念:“等着吧,下次再来,我们会带着新武器,踏平这片血滩!”海面上,定远、镇远号正在修复受损的舰体,安海级巡洋舰的水兵们在甲板上擦拭着炮管,漂亮国军队士兵则在运输船上整理着装备——所有人都知道,九州岛的登陆战,只是暂时搁置,而非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