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国海军,从北洋水师开始 > 第67章 三线同暖饺子香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1908年2月1日22时整,与西线布尔津前线遥相呼应的,是东线哈尔滨城郊的龙军阵地。零下35度的严寒里,赵毅上将踩着没过脚踝的积雪,走进一处临时搭建的炊事帐篷。帐篷里支着十口大铁锅,锅里的水正“咕嘟”冒泡,白雾裹着韭菜猪肉馅的香气,从帐篷缝隙里钻出去,在雪地里凝成一层薄薄的霜花。

“将军,左帅从北京调运的冻饺子刚煮好,您先尝尝?”炊事兵老周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饺子迎上来,搪瓷碗边还沾着几粒雪白的面粉——这面粉是从河北运过来的新麦磨的,饺子馅里的猪肉,更是左宝贵元帅特意让人从北京郊区的养猪场挑选的,就为了让前线将士能吃上一口“家的味道”。

赵毅接过碗,指尖触到温热的碗壁,心里一暖。他用筷子夹起一个饺子,咬开小口,滚烫的汁水在嘴里散开,带着熟悉的咸香。这味道让他想起了北京的家,每年除夕,妻子总会在厨房里煮上这样一锅饺子,等着他和孩子们围坐在一起,听着窗外的鞭炮声,说着一年的家常。

“味道正!”赵毅咽下饺子,对着老周竖了竖大拇指,“给兄弟们多分点,每人至少十个,汤要管够。告诉大伙,这是左帅从北京亲自盯着调运的,就是让咱们吃饱了,明天好好打沙俄的狗娘养的!”

“哎!”老周笑着应道,转身又去忙活。帐篷外,士兵们已经排起了长队,每个人手里都攥着自己的搪瓷碗,哈出的白气在眼前聚成一团雾。队列最前面的,是第一装甲师的坦克兵李铁柱。他刚从“龙-1型”坦克里钻出来,防寒面罩上结满了冰碴,睫毛上都挂着霜,可一闻到饺子香,眼睛瞬间亮了。

“铁柱,今天这饺子可得多吃点,明天咱们的坦克要冲在最前面,没力气可不行!”旁边的步兵班长王二虎拍了拍他的肩膀,手里的搪瓷碗晃了晃,发出清脆的响声。

李铁柱咧嘴一笑,露出两排白牙:“放心,我能吃二十个!等明天把沙俄的防线冲开,咱们就去哈尔滨吃锅包肉!”

队列缓缓前移,每个士兵接过饺子时,都会对着炊事兵道一声“谢谢”。一碗碗热饺子下肚,驱散了身上的寒气,也点燃了心里的斗志。赵毅站在帐篷门口,看着士兵们狼吞虎咽的模样,掏出怀表看了一眼——22时30分,距离沙皇国原定的进攻时间,还有一个半小时。

他转身走向指挥帐篷,沿途的士兵们看到他,都纷纷站起身敬礼。赵毅摆摆手,示意他们继续吃,目光却落在远处的阵地上:那里,80架战机已经整齐地停在临时机场的雪地上,机翼下挂着沉甸甸的炸弹;第一装甲师的50辆“龙-1型”坦克,正披着白色的伪装布,像一头头蛰伏的巨兽,等待着黎明的冲锋号。

“将军,中线刘华上将发来电报,他们那边的饺子也已经分到士兵手里了,张家口阵地的防御工事都加固好了,就等沙俄来送死!”通讯兵拿着一份电报跑过来,脸上还带着吃饺子留下的满足笑容。

赵毅接过电报,快速扫过内容,嘴角扬起一抹笑意。他知道,此刻的中线张家口前线,一定也是同样的热闹——刘华上将是个出了名的“护兵”将领,左帅调运的饺子送到中线时,刘华亲自去码头接货,生怕路上冻坏了,还特意让人在运输车上多裹了三层棉被。

果不其然,同一时间的中线张家口阵地,刘华上将正蹲在雪地里,和几个士兵一起吃饺子。他手里的搪瓷碗和士兵们的没什么两样,碗沿上还缺了个小口。一个名叫陈小六的年轻士兵,咬着饺子含糊地说:“将军,这饺子比我娘煮的还好吃!等打完仗,我也想带我娘去北京,尝尝真正的北京饺子!”

刘华摸了摸陈小六的头,眼眶有些发热。他想起自己刚参军的时候,也是这样的年纪,怀揣着保家卫国的梦想,在战场上摸爬滚打。如今,看着这些年轻的士兵,他更觉得肩上的担子重了——他要带着这些孩子打赢这仗,让他们能活着回家,能带着家人去北京,吃一顿真正的北京饺子。

“会的。”刘华用力点头,声音坚定,“等咱们把沙俄赶出蒙古,你不仅能带你娘去北京吃饺子,还能让她看看咱们龙国的万里河山,看看咱们用命守住的家!”

陈小六用力点头,把最后一个饺子塞进嘴里,拿起身边的步枪,对着远处的蒙古戈壁敬了个军礼。他知道,明天凌晨,沙皇国的哥萨克骑兵就会从那里冲过来,而他要做的,就是用手里的枪,守住这片土地,守住身后的家人和家国。

23时00分,北京总统府的后勤指挥室里,左宝贵元帅正盯着墙上的地图,地图上用红笔标注着三条补给线——西线布尔津、东线沈阳、中线张家口,每一条补给线上都有一个小小的“饺子”标记。

“元帅,西线龙宇中将发来电报,饺子已经全部分发完毕,士兵们士气高涨,预计23时05分发起突袭!”

“东线赵毅上将来电,第一装甲师和步兵师已做好战斗准备,战机随时可以起飞!”

“中线刘华上将来电,防御工事加固完毕,士兵们已进入阵地,就等敌军进攻!”

通讯兵们此起彼伏的汇报声,在指挥室里回荡。左宝贵拿起桌上的一盘放凉的饺子——这是他特意留的,原本想等战争结束后,和老朋友们一起吃,可现在,他却想先尝一口,就当是和前线的将士们一起,提前过这个特殊的年。

他把冻饺子放进嘴里,冰凉的饺子在嘴里慢慢化开,带着淡淡的面粉香。他想起自己年轻时,在甲午战场上,只能啃着干硬的馒头,喝着雪水充饥。如今,龙国强大了,能让前线的将士们在寒冬里吃上一口热饺子,能有自己的坦克、战机,能有足够的弹药和粮食,他心里满是欣慰。

“告诉前线的将士们,”左宝贵对着通讯兵下令,声音带着一丝沙哑,却充满力量,“我在后方等着他们的好消息。等他们打赢了,我亲自在北京摆饺子宴,涮锅子,给他们庆功!”

“是!”通讯兵们齐声应道,转身快速传达命令。

23时05分,西线布尔津前线的突袭信号枪响了。几乎同时,东线沈阳阵地的战机开始预热,发动机的轰鸣声在雪夜里格外响亮;中线张家口阵地的探照灯也全部亮起,光柱划破夜空,照亮了蒙古戈壁的方向。

赵毅上将站在指挥帐篷前,看着远处的战机群,手里紧紧攥着一个吃剩的饺子皮。此刻的西线,龙宇中将已经带着骑兵和装甲师冲了出去;此刻的中线,刘华上将正带着士兵们在防御工事里严阵以待;而他,要在明天凌晨,带着东线的将士们,迎击沙皇国的主攻部队,守住东北的大门。

“全体注意!”赵毅对着通讯器大喊,声音里充满了斗志,“明天凌晨零时,沙俄的进攻就会开始!我们要让他们知道,东北不是他们想来就能来的,龙国的土地,一寸也不能少!为了家国,为了家人,为了明年能在北京吃一顿热饺子,死战!”

“华夏儿郎,共赴国难;血不流干,誓不休战!”通讯器里传来士兵们震天动地的回应,声音穿过雪夜,回荡在东北的平原上。

2月2日00时00分,沙皇国的进攻信号弹在东线和中线的夜空同时升起。哥萨克骑兵的马蹄声、沙俄士兵的呐喊声、火炮的轰鸣声,瞬间打破了雪夜的寂静。而龙国的将士们,带着满嘴的饺子香,带着保家卫国的决心,举起手中的枪,向着敌军冲了过去。

同一时间,北京总统府的钟声敲响了。左宝贵元帅站在窗前,看着窗外的雪花,手里拿着那个小小的“饺子”标记,轻声说:“老伙计们,你们看到了吗?咱们的将士们,正在用命守护着这个国家。这仗,咱们一定能赢!”

雪花落在窗棂上,像是在回应他的话。而在遥远的三线前线,龙国的将士们正用鲜血和生命,书写着属于龙国的传奇。他们知道,只要坚持下去,来年的春节,他们一定能在北京,吃上一顿真正的热饺子,能和家人一起,享受和平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