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两支舰队护送着商队,一路向西穿越马六甲海峡,驶入印度洋,沿着古老的航线驶向欧洲。陈阳的指令清晰而直接:遇友好城邦便通商,展示商品换取情报;若遇敌意阻拦,或对方实力不济又藏有财富,便以大炮说话——商船即刻变战船,用武力敲开对方国门,能抢则抢,能占则占,不必手软。

这趟旅程,名为“访问”,实为带着利爪与獠牙的试探。海东国的舰炮已在东方海域证明了威力,如今,陈阳要让远在万里之外的欧洲,也尝尝这“一手商品、一手大炮”的滋味。

陈阳想到船上的一千箱鸦片,忍不住笑了。

他想起出发前,跟商队总领和舰队指挥官说:“这东西,用法简单。让欧洲的贵族先尝,沾上了就离不开。”

,咱们的货就好卖。他们不给够价钱,就不把鸦片给他们,让他们求着来换。”

又对指挥官说:“他们要是挡路,就开炮。打下港口,把鸦片散给他们的人,士兵、百姓都给点。他们迷迷糊糊的,就没法反抗了。”

陈阳心里暗道:他们能用鸦片打开大清的大门,我凭什么不能用这些鸦片,打开欧洲的大门?这一千箱东西,比大炮好用得多。

随后几年,大量的鸦片不断运往欧洲。

欧洲的王室成员、贵族勋贵们先迷上了这东西,茶余饭后聚在一处吸食成了风尚,甚至以拥有精致烟枪、珍稀烟膏为荣。商人们见有利可图,纷纷加入买卖,自己也渐渐染上烟瘾。

这些人对鸦片的喜爱到了痴迷的地步,为了换得烟膏,不惜拿出国库的黄金、宝石,地里的铁矿、羊毛,还有工坊里的精密器械。

于是,欧洲的财富源源不断流向海东国。黄金堆满了海东国的国库,各种矿产充实了冶炼工坊,珍稀木材、名贵药材也成批运抵,海东国靠着这些流入的资源,国力日渐雄厚。

与此同时,海东国境内对鸦片的管控严到了骨子里。

陈阳早下了铁令:凡私自种植罂粟者,不论数量多少,一律按大罪论处,轻则流放极寒之地,重则当场问斩;敢私藏、贩卖烟膏烟枪的,同样从严治罪,抄家没产是常事,亲属还要连坐受罚。

官府在各地设了巡查队,田间地头、山林角落都要细细盘查,一旦发现疑似罂粟的植株,立刻连根拔除,追究周边农户的责任。久而久之,别说罂粟,就连知道这花长什么样的百姓都寥寥无几。整个海东国境内,看不见一株罂粟,更无半分烟膏流通,与欧洲那边的沉溺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

陈阳对此毫不松懈,他要的是用鸦片榨取欧洲的血,却绝不容许这东西在自己的土地上生根——外面的毒瘤能肥己,自家的根基却必须干净坚硬。

海东二十年六月十五日,海东国都城的中央广场上彩旗如潮,人头攒动,建国二十周年庆典在此隆重举行。广场中央的高台上,,喇叭将他沉稳有力的声音传遍广场每个角落,甚至飘向远处的街巷。

“今天,我们欢聚于此,共同庆祝海东国二十岁的生日!”顾明轩的声音带着激动,“二十年来,从草创到稳固,从积弱到强盛,我们走过了一条布满荆棘却终见坦途的路。此刻,我可以骄傲地向全体国民宣告:我国人口已正式突破三千万大关!这三千万同胞,每一个都能吃饱穿暖,再也没有一人因饥饿而受困——这是我们用双手挣来的安稳,是海东国给每个子民的承诺!”

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欢呼声此起彼伏。顾明轩抬手示意安静,继续说道:“如今的海东国,国库充盈,粮仓丰实;工坊里机器轰鸣,铁轨连接南北;商船远达四海,带回世界各地的珍宝;军队战力日强,守护着每一寸疆土。这强盛的国力,是先辈奠基、我辈奋进的结果,更将是后辈继续前行的底气!”

话音刚落,广场一侧传来整齐的脚步声。海陆空三军阅兵正式开始——

陆军:身着深绿军服的士兵组成严整方阵,迈着铿锵步伐走过广场,步枪上的刺刀在阳光下闪着寒光,军容肃整如铁壁。

海军:深蓝色队列紧随其后,官兵们身姿挺拔,胸前的锚形徽章格外醒目,仿佛刚从战舰甲板上走来,带着海洋的壮阔气息。

空军:天空中,数十只热气球缓缓飞过,雪白的气囊上印着海东国的旗帜。热气球下方悬挂着观景篮,士兵们站在篮中敬礼,虽无后世战机的轰鸣,却在这时代展现着独有的空中力量,引得广场上百姓仰头欢呼,惊叹不已。

顾明轩站在高台上,望着这一切,眼中满是欣慰。二十载风雨兼程,海东国已从蓝图变为现实,而属于它的未来,才刚刚开始。

六月十六日,建国二十周年庆典的余温尚未散去,国务院行政大会在都城议政厅内庄重举行。

我这担子,也该交给更年轻的人了。”

散会后,转身走向了另一处需要他的战场。

而陈阳,在卸下政事与军事的重担后,彻底成了海东国的“象征”。他不再每日批阅奏折,更多时候是在皇宫里陪着妻子赏花品茶,或是教儿女读书写字,讲讲建国初期的故事。偶尔兴起,便换上便服,带着几名侍从到各省走走——在田间看农人耕作,在工坊听工匠闲谈,在市集和小贩讨价还价,听百姓念叨着日子的变化,哪些地方还需改进。

有百姓认出他,跪地行礼时,他总会扶起对方,笑着说:“不用多礼,我就是来看看大家过得好不好。”夕阳下,他的身影与寻常人家的炊烟融在一起,昔日运筹帷幄的帝王,渐渐成了百姓口中“常来唠嗑的陛下”。

七月一日,海东国按例启动了新一轮货币更替——距上一次发行新币已过三年,市面上部分旧币因流通磨损出现残缺,且铸币技术又有新突破,替换新币的消息早由官府公告周知。

各大银行的柜台前,新币整齐码放:金币成色更足,边缘多了细密的防伪纹路;银币重量校准得更为精准,阳光下泛着均匀的光泽;铜币与钢制大洋则采用了新的合金配比,更耐磨损,币面图案也因模具工艺升级而愈发清晰。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发行的银币和钢制大洋上,首次出现了顾明轩的头像。公告中特意说明:

同日,陈阳通过广播向全国强调:“每三年更新货币,是为防伪、为便民,更是为让钱币跟上国家发展的脚步。而将有功者头像铸于币上,今后也会成惯例——无论哪行哪业,只要为国家强盛、百姓安乐立下汗马功劳,都有资格被铭记于钱币之上,让这份贡献随着每一次交易流转,融进海东国的血脉里。”

人们捏着崭新的钱币,看着上面既熟悉又庄重的头像,更真切地感受到:国家的进步,藏在每一处细节里,也记着每一个付出的人。

(没办法,删的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