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快穿:劳资拆了三千世界 > 第347章 景泰帝朱祁钰12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陈阳的日子是非常舒适的,为了保障所有将士们的伙食,他只能出了几次海。还有从交趾等几国采购了大量的粮食、瓜果蔬菜等。

为此很多将士都胖了,气的陈阳罚所有人每天5公里的跑步锻炼。陈阳自从找到合作的商行,安排货船把所有将士们的缴获给送回家里后,这些个士兵更是无所顾忌了。很多没有媳妇的,更是在这里快安家了,一个个“家里”都出现了孕妇。

景泰四年四月后,由于陈阳的提议,开始换防。新的两万将士到来后,陈阳安排之前的将士返回大明,至于她们的媳妇,只能安排一起带回。

现在每月产金20多万两,产银60多万两。产铜80吨,其它若干。主要他下不去狠手,不然产量还能在翻倍。至于原因,要骂就骂那些文官集团,他们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嘴里说着文明的话语。

六月初五,陈阳开始着手交接事宜,把所有事情交代好福生。他带着10万女俘返回大明,7天后到达天津港,然后就是各大商行的人开始选人。最后以每人一两银子成交,他安排人运送官银入宫后,骑快马回京。

天黑前入城回到府中,秀秀她们见到陈阳纷纷哭了起来,陈阳答应好好陪着她们不出去了,她们才破涕为笑。

次上午进宫,两位帝王把眼下的情况介绍一遍。原来是各地贪腐、江南各家大族、文官的势力交错等问题,他汇报只说要是剔除腐肉和刮骨就交给他,不然不如派其他人去。

见到赵武和苏文后,陈阳说了此事,赵武答应下来。次日正式上任锦衣卫指挥使。陈铁(铁蛋)和张毅(牛二)二人任千户,协助赵武。

由于陈阳的关照,所以很顺利的掌握了锦衣卫上下,暗中成立影卫。

七月初一的大朝会上,皇帝正式宣布,免除农业的一切赋,税收为十取一;成立商业司,税丁为退伍老兵充任,成立海关暑,太上皇暂代管理。商业税最高收取40%,最低免税,详细的定制朝会后进行公布张贴。

所有官员加俸,翻倍。兵部不在管理指挥军队事宜,只做好后勤事宜。

恢复五军都督府权力,调整五军都督府与兵部的关系,兵部不再干涉作战指挥和军队规划等事务,只专注于为军队提供粮草、兵器、马匹等后勤保障。同时,建立五军都督府与兵部之间的定期沟通机制,确保作战需求与后勤供应能够有效对接。

完善五军都督府的内部管理:五军都督府下设左、右都督,都督同知,都督佥事等官职。为更好地履行全面指挥作战的职责,需进一步明确各官职的分工和职责,加强内部协调与合作。

加强对五军都督府的监督:由于五军都督府全面负责军事指挥,权力较大,为防止权力滥用,需加强对其的监督。由皇帝直接派亲信官员对五军都督府进行监督,成立监察机构,对五军都督府的军事决策、作战指挥等进行监督。建立相应的问责机制,若五军都督府在作战中出现重大失误或滥用权力的情况,要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厉问责。

检查机构交给于谦,监督交给陈阳。

大朝会散后,宁国公陈阳带两名随从直奔国子监。国子监祭酒已领司业、博士们在彝伦堂前等候,见他到来,忙拱手行礼。陈阳抬手虚扶,目光落在堂前整齐站立的国子监学子身上。

“皇上有旨,命我牵头新设监管之职,今日来,是与诸位说件关乎家国,也关乎你们前程的事。”陈阳开口,声音沉稳。

祭酒立刻对学子们朗声道:“诸生肃立,听宁国公训话!”

堂前瞬间安静,陈阳上前一步:“想必你们中消息灵通的已听过风声——皇上恩典,命我执掌监管事宜,今日召你们来,是给你们提前出仕、施展抱负的机会。”

这话让底下起了细微骚动,不少学子眼中闪过亮光。陈阳继续道:“你们都是大明储官,未来要担起建设朝堂的担子。现在有两条路给你们选:

第一,去往各府州县,监督调查当地官员治下所有问题。你们有直接上奏的权利,奏书不经内阁,直接送抵皇上御书房,由皇上亲自处理。

第二,去往各个边关,调查将领贪污腐败问题,同时监督卫所士兵的训练、装备、种地等各项事宜。无论选哪条,你们掌握真实数据后,奏书都会呈到皇上案前。”

他顿了顿,语气加重:“做得好,不包庇、不隐瞒,你们不仅能提前出仕,朝廷会按你们的表现授官,也可直接进入我负责的监管部门任职。但若是敢徇私舞弊,立刻取消日后科举资格。”

“要是你们能做出贡献,不仅能青史留名,你们的事迹还会通报大明各府州县,让百姓都记住你们,称你们为青天大老爷!”

话音刚落,底下的学子们瞬间沸腾,纷纷上前,在陈阳面前踊跃报名,都想抓住这提前为国效力、实现抱负的机会。

陈阳雷厉风行,仅用两天就将都察行台安置妥当,这个新成立的监管监督部门正式走上台前,肩负起监察重任。随后的十天里,陈阳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对1000名报名儒生的培训上。

他深知,这些初出茅庐的学子即将奔赴各地,以微服出访的方式执行监察任务,稍有不慎便可能陷入险境,因此,事无巨细地教导他们调查方法与自保之道。

“你们此去,身份隐秘,切记不可轻易暴露。行路在外,衣着要朴素,言行需低调,混入人群之中,切不可张扬。”陈阳目光扫过台下的学子,神色凝重地说道,“与人交谈时,多听少说,旁敲侧击获取信息,别让人察觉你们的真实目的。”

他又详细讲解了如何收集证据:“发现问题后,证据至关重要。文字记录、证人证言、物证都要妥善保存,且务必保证真实可靠,不能道听途说。

说到人身安全,陈阳提高了音量:“遇到危险,千万不要逞强。若有人刁难、威胁,不要正面冲突,找机会脱身。若实在无法摆脱,就向当地锦衣卫求助。”

培训结束,陈阳开始分组。每两人一组,对应大明的各个府州县,学子们将奔赴全国各地,对官员和将领治下事务展开监督调查。

“你们两两搭档,要相互照应、相互监督。遇到棘手问题,共同商议解决。”陈阳看向台下的学子,认真叮嘱。

安排妥当后,陈阳亲自为他们送行。他看着意气风发的学子,语重心长地说:“你们肩负着大明的未来,望你们秉持公正,不辱使命。若有难处,尽管向锦衣卫求助,他们定会全力协助。”

在接下来的三日,1000名儒生分为500组,陆续踏上征程。他们怀揣着陈阳的期望与嘱托,奔赴大明朝的各个角落,一场大规模的监督调查行动就此拉开帷幕 ,大明官场即将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洗礼。

管事快步走进陈阳的府衙,躬身行礼时声音带着几分恭敬的急促:“禀宁国公,您此前吩咐的事,小的已全数通知到位!日后凡国子监出来的那些学子,向咱们大明皇家豆油商行求助,银钱上的所有花销,商行都会全力接济,绝无半分推辞。”

陈阳放下手中的公文,抬手拍了拍管事的肩膀,语气带着认可:“你做得不错,办事利落。”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往后每月或每季度,你让商行把学子们消耗的银钱数目理清楚,详细报给我。账目我会亲自过目,届时直接给商行结清,不必让学子们多费心。”

“您放心,小的记牢了!”管事连忙应下。

陈阳看着他,又缓声道:“你该清楚,这些学子里,大半日后都会走进朝堂,成为大明朝的官员,将来少不了有能在朝中立足的。现在他们承了商行的人情,等日后他们掌权,对商行的助力,可不是眼下这点银钱能比的。”

管事眼睛一亮,连忙躬身:“国公大人远见,小的明白!商行上下定不会怠慢此事。”

陈阳点头,抬手挥了挥:“既如此,你先回去吧,有后续情况再随时来报。”

管事再次行礼,恭敬地退了出去,府衙内又恢复了往日的安静,陈阳重新拿起公文,目光却多了几分沉定——他为学子们铺下的路,正一步步扎实起来。

陈阳揣着文书进了御书房,没等行完大礼,朱祁钰就抬手摆了摆:“得了得了,私下里别来这套虚的,快说说都察行台那事儿办得怎么样了?”

陈阳直起身,笑着把安置行台、培训学子、派往各地的事儿捋了一遍,连联动锦衣卫、托豆油商行接济银钱的安排也没落下,末了补了句:“学子们都上路了,往后地方上的动静,很快就能传回来。”

朱祁钰听得眉梢一挑,放下手里的朱笔:“好小子,办事就是利索!有这批人盯着,那些藏着掖着的猫腻也该露露头了,朕看着舒心。”

一旁的朱祁镇放下卷宗,伸手拍了下陈阳的胳膊,语气带着点“埋怨”:“你这脑子咋不早点动?朕这边海关官署正愁没法子铺开呢,你倒先把地方的活儿干漂亮了!”

陈阳挠了挠头,笑着回话:“太上皇您别急啊,海关那边其实也能照这思路来——比如抽些懂商税的学子扮成商贩去港口查,再跟沿海锦衣卫搭上线……具体的细节,回头我写好条陈请你过目。”

朱祁镇眼睛一亮,点了点头:“这么一说倒真是个路子,成,回头咱再细琢磨。”

三人你一言我一语,从学子的安全聊到后续的账目结算,不知不觉窗外就黑透了。陈阳看了眼天色,起身道:“陛下、太上皇,天色不早了,我就不在这儿叨扰了,有新消息我再过来。”

朱祁钰挥了挥手:“去吧,路上当心点。”朱祁镇也跟着补了句:“有事随时来,别跟我客气。”陈阳应了声,转身退出了御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