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快穿:劳资拆了三千世界 > 第530章 守汉家土.娶于凤至8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30章 守汉家土.娶于凤至8

1911年10月11日,陈阳收到派往南方的情报人员发来的急电——武昌起义已于昨日爆发,革命军已掌控武昌城。

看完电报,陈阳当即召集赵虎、于文斗及两省核心官员议事,随后下令:黑龙江、滨海省正式通电全国,公开支持革命军举事,谴责清廷腐朽统治。

同时,他命赵虎率领第一军进入戒备状态,加强两省边境与海防巡逻,确保局势稳定;民政部门则张贴告示,向两省百姓说明通电缘由,安抚民心,避免恐慌。

通电内容中明确提及“支持革命、共讨逆清”,始终未提“独立”二字,既表明了对革命的立场,也坚守了维护国家统一的原则,完全契合“助力革命而非分裂”的核心意图。

随后,陈阳将两省的清朝旧官员召集到巡抚府议事厅,开门见山问明立场:“如今清廷腐朽,革命党已在武昌举事,你们是想继续跟着清廷助纣为虐,还是留在两省共图新政?”

他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态度:“若是仍想拥护清廷,我不为难你们,会派人护送你们回京城,绝不伤你们分毫;若是愿意留下来,就得摒弃旧念,跟着我好好治理两省,为百姓做事。”

一番威慑与劝导下,部分旧官员见陈阳掌控力稳固,又感念他不赶尽杀绝的态度,选择投诚;另有一部分人仍心念清廷,主动提出离开。陈阳当即命人备好车马,放行离开,全程未动一兵一卒。

处理完旧官员,陈阳立刻着手整顿两省军政事务,接连发布政令:

推行剪辫令:虽不强制百姓剪辫,但要求军中士兵、政府官员必须剪辫,明确表示“剪辫非为弃俗,实为断清廷旧念,若仍留辫,便是心向旧朝,绝非新政所需之人”。

收拢军政大权:任命赵虎为两省军务总负责人,统管所有军队;民政、财政、教育等部门的关键职位,全由之前提拔的实干人才担任,彻底将两省军政大权攥在手中,成为黑龙江、滨海省名正言顺的实际控制人。

随后,陈阳在原有人事安排基础上,补充了两条关键政令:

明确民政核心权责:仍由王士珍任两省民政主事,全面统筹流民安置、粮站建设与地方纠纷调解,同时要求各地县衙简化办事流程,凡百姓诉求需在三日内给予回应。

改革地方治安体系:废除传统捕快制度,全面改为“警察”编制,从巡防营中抽调精干人员组建两省警察队伍,负责城乡治安、交通管理与流民秩序维护,郑明远需在一月内完成人员选拔与培训。

其他如财税细则优化、学堂课程调整等事务,陈阳则交由各部门负责人拟定方案,后续再统一审议,政令末尾以“其余未尽事宜,各部门按需推进,遇难题及时上报”收尾。

安排完政务,陈阳单独叫来赵虎,语气严肃地叮嘱:“边境防线绝不能出岔子——外兴安岭方向要盯紧沙俄动向,吉林边境留意清军残余势力,海参崴海域让胡致礼的舰队加强巡逻,一旦发现异常苗头,先控制局势再上报,绝不能等事态扩大。”赵虎当即领命,转身去部署边境布防。

接下来的几天,陈阳一边和王士珍协同处理民政事务,小到流民安置屋的取暖问题,大到两省税收章程的修订,都亲自把关;一边频繁通过密电与徐世昌联络,两人在电文中既商讨了清廷当下的应对策略,也暗中敲定了后续“若袁世凯出山,两省如何配合”的初步方案,始终保持着紧密的信息互通。

赵虎按照此前与陈阳商定的计划,立刻推进军队改制:将原有的“营-队”旧编制,全面改为“军-师-团-营-连-排-班”的新式序列,第一军下辖的四个师率先完成整编,每个师下设3个团,团级单位再细分营、连,各级主官均通过战功与战术考核选拔,彻底摒弃旧军“论资排辈”的陋习。

改制的同时,赵虎还同步强化边防部署:命第一师(钱斌部)重点驻守黑龙江与吉林的边境线,在关键关口增设岗哨与战壕,严防清军残余势力渗透;第二师(孙磊部)进驻外兴安岭沿线,联合当地猎户组建“边防斥候队”,实时监测沙俄动向;第三师(周勇部)与海军舰队联动,在海参崴周边海域开展联合巡逻,防止日军借局势动荡寻衅;第四师(林二强部)作为机动部队,驻扎在两省腹地,随时准备支援各防线。

此外,他还要求各师加强新兵训练,每日增加两小时实弹射击与战术演练,同时让陆军教官重新制定训练手册,将“协同作战”“阵地防御”等新式战术融入日常训练,短短半个月内,军队的纪律性与战斗力便有了明显提升。

1912年2月12日,溥仪正式颁布退位诏书,清廷宣告灭亡。陈阳第一时间给袁世凯发去通电,电文中既祝贺“共和新政肇始,天下大势归心”,又明确提及“黑龙江、滨海两省愿遵中央号令,拱卫边疆,为国家安定效力”,暗表效忠之意。袁世凯看到通电后,对陈阳的识时务颇为满意,当即命人回复,对其“顾全大局”的做法予以肯定。

开春后,陈阳此前订购的12架德国教练机、8架英国侦察机陆续运抵齐齐哈尔空军基地。陈阳亲自前往基地视察,看着崭新的飞机整齐列阵,当场宣布东北空军正式成立,并任命李启云为空军总负责人,统筹飞行训练与部队管理;张墨林任飞行教官总领,负责制定训练计划、带教飞行员;周修远任维修保障主管,牵头组建飞机维修团队,确保所有战机随时能投入使用。三人领命后,立刻着手展开飞行员选拔与飞行训练,东北的天空自此有了属于自己的空中力量。

陈阳先是视察了两省已开学的三所综合性大学——分别是位于齐齐哈尔的东北实业大学、海参崴的滨海文理大学与庙街的远东农林大学。走进校园,教室里传来朗朗书声,实验室里学生们正围着外教学习器械操作,处处是朝气蓬勃的景象。

他拉着东北实业大学校长询问招生情况,校长笑着汇报:“大人,三所大学的名额早就招满了!除了两省的学子,还有不少从山东、直隶赶来的学生,经过笔试、面试筛选,留下来的都是成绩拔尖的,现在课程已经按计划推进了一个多月,学生们的积极性特别高。”陈阳听后频频点头,看着教室里认真听讲的学生,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随后,他又前往陆军大学、海军大学与筹备中的空军大学。陆军大学的学员们正在操场进行战术演练,海军大学的学生则在海参崴港口登上军舰实习,而空军大学虽未正式挂牌,却已招收了30余名有文化基础的士兵,在李启云的带领下学习航空理论。看到各所军事院校都在有序推进教学,陈阳叮嘱校领导:“咱们办军事院校,是为了培养自己的将才,一定要严抓教学质量,绝不能敷衍了事。”

最后,陈阳又去了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地的高中、初中与小学。小学里,孩子们捧着崭新的课本朗读,教室里还生着暖炉;高中课堂上,老师正讲解新式数学与物理知识。负责教育的官员汇报:“目前两省已有80%的城镇开设了小学,高中与初中也实现了每个地级市至少一所,免费义务教育的政策落实后,来上学的孩子比去年多了一倍还多。”

一路视察下来,陈阳对教育领域的成果十分满意,他对王树楠说:“教育是百年大计,现在只是开始,后续还要继续建学校、培师资,让两省的孩子都能有书读、读好书。”

视察结束后,陈阳特意留下王树楠,语气郑重地叮嘱:“今年下半年,务必把计划中的另外三所大学——牡丹江师范大学、佳木斯工学院、双城医学院给运营起来,招生、师资、校舍筹备这些事,你要多盯着,有困难随时跟我说。”

王树楠当即挺直身子,信心十足地回道:“请大人放心!属下已经让团队拟定了详细的筹备方案,校舍正在加紧修缮,外教也联系得差不多了,下半年一定能按时开学,绝不耽误招生!”

陈阳拍了拍他的肩,语气温和了些:“这几年教育部门的担子重,你们所有人都辛苦了。黑龙江、滨海两省的教育能不能真正兴起来,能不能让更多孩子走出大山、走出村镇,我在此就全拜托你了。”

听到这话,王树楠眼眶微微发热,激动地拱手承诺:“属下定不辱使命!就算拼尽全力,也会把两省的教育办好,不辜负大人的托付,更不辜负百姓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