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不止我一个。”
这行冰冷的代码如同鬼魅的低语,在安全屋内每一个人的心头萦绕不散,将本就紧绷的神经拉扯到了断裂的边缘。物理隔离被如此轻易地穿透,这超出了他们对吴镜玄能力的已有认知,指向了一个更令人不安的可能性——要么,他们内部存在着一个权限高到难以想象的“鬼”;要么,吴镜玄所掌握的力量层次,已经触及了某种他们无法理解的、近乎“规则”的层面。
王刚的排查近乎偏执,他甚至开始怀疑每一件进入安全屋的物品。李静和高岚则将自己彻底封闭在独立网络中,试图找出那幽灵般信息入侵的痕迹,却一无所获,仿佛那真的只是一个幻觉,却又真实地烙印在所有人的记忆里。
压抑和猜忌如同霉菌,在封闭的空间内无声滋生、蔓延。
而在这片令人窒息的绝望中,唯一“平静”的,或许只有医疗隔间内深度昏迷的陈启。
他的身体依靠仪器维持着最低限度的生命体征,意识沉沦在一片无边无际的黑暗废墟里。那里没有时间,没有空间,只有左眼处传来的、永恒不变的、碎裂般的痛楚作为唯一的坐标。
然而,在这片意识废墟的极深处,在那连痛苦都变得麻木的边界,一点微弱的、与周遭黑暗截然不同的温暖金光,正在顽强地闪烁着。
那是老学者笔记本中蕴含的、属于“执矩”本源的守护意念。它并未因陈启本源的崩坏而消散,反而像是找到了最后的土壤,与陈启残存的精神核心紧密地缠绕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微小的、不受外界干扰的“秩序奇点”。
在这奇点周围,陈启破碎的意识碎片,如同被引力吸引的星辰尘埃,开始极其缓慢地、无意识地重新汇聚、排列。它们不再构成连贯的思维,而是化作了一些破碎的、模糊的“意象”和“感觉”——
意象一: 一片无边无际的、由无数幽蓝符号构成的冰冷海洋(虚无之网),但在海洋的深处,隐约可见几个更加深邃、不断旋转的黑暗漩涡。
意象二:一本摊开的、泛着金光的古书,书页上除了规与矩的符号,开始浮现出一些扭曲的、仿佛由血管和神经构成的暗红色纹路,吴镜玄的侵蚀?力量的另一面?。
意象三:一双眼睛。不是他自己的左眼,而是一双无比苍老、充满疲惫,却又蕴含着难以言喻的智慧与慈悲**的眼睛,正透过无尽的黑暗,静静地“注视”着他,老学者的残留意识?。
感觉:一种强烈的、源自灵魂本能的悸动与呼唤,方向指向……城外,那片他们之前去过的沼泽,废弃水文监测站的深处!
这些破碎的意象和感觉,如同深海鱼类发出的、人类无法听闻的低频声波,虽然无法被陈启昏迷的主意识理解,却持续不断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精神世界的“底层结构”。
与此同时,在外界。
李静在高岚的指导下,对陈启昏迷前捕捉到的四个坐标进行了更深入的风险评估和优先级排序。市图书馆的信标和档案库的后门已被确认,威胁巨大但暂时被“喂养”和监控。废弃天文台距离遥远,且信号微弱。
而那个废弃水文监测站……它再次被提到了首位。不仅仅因为陈启最后的感知指向那里,更因为李静在调取该区域最新的、几乎被忽略的环境监测数据时,发现了一些极其古怪的迹象——那片区域的植物出现了非季节性的、诡异的逆向生长迹象,像是新叶枯萎,老枝返青,沼泽水域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也在短时间内发生了剧烈且不自然的单一化演变。
这不像能量爆发,更像是一种……局部规则的微小但持续的扭曲。
“监测站……可能不仅仅是一个信标或节点,”高岚看着这些异常数据,声音凝重,“它更像是一个……‘调试’环境本身的‘实验场’。吴镜玄在那里测试的,可能不仅仅是针对个体的‘删除’,而是更基础的……对物质世界规则的‘修改’。”
这个推断让所有人头皮发麻。如果吴镜玄真的开始触及到物理规则的层面,那他将不再是“杀手”,而是……神只或者恶魔。
“必须去那里看看!”王刚斩钉截铁,“不能再等了!趁着我们现在还有最后一点主动权,必须搞清楚他到底在沼泽底下搞什么鬼!”
林瑶的声音在加密频道中沉默良久,最终传来:“批准。王刚,由你带领‘暗刃’小队执行侦查任务。记住,是侦查!一旦确认存在不可控风险,立即撤离。李静,提供远程支持。高教授,留守,密切关注陈启状况。”
行动定在次日凌晨,借助黎明前的黑暗作为掩护。
就在王刚和“暗刃”小队进行最后准备时,谁也没有注意到,医疗隔间内,昏迷中的陈启,他那包裹着厚重纱布的左眼眼皮之下,眼珠正在以一种极其缓慢、却异常坚定的速度,逆向转动着。
仿佛在睡梦中,他正跟随着某个无形的指引,再次“望向”那片吞噬了他视力、蕴含着无尽秘密的沼泽。
他的右手指尖,也无意识地、微微地勾动了一下,方向正对着监测站所在的方位。
深渊并非只有沉寂。
在意识的最底层,在崩坏的废墟之上,一些源于古老传承和生命本能的东西,正在死亡的边缘,发出微弱却执拗的回响。
这回响能否穿透现实的壁垒,唤醒沉睡的意志?而即将踏入沼泽的王刚小队,他们面对的,又将是什么?
第四幕的终局,伴随着无声的悸动与未知的凶险,悄然临近。代价已然刻骨,而陷阱的最终形态,即将在沼泽的迷雾中,展露其狰狞的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