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吴三桂称帝 > 第119章 情根深种遇考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晨曦微露,开封城外的明军训练场已扬起阵阵尘土。穆青岚一身银甲未卸,手中虎头湛金枪横扫竖劈,枪尖划破空气发出尖锐的呼啸,每一击都带着泄愤般的力道,将面前的木桩打得木屑飞溅。昨日军事会议上的分歧与不甘,此刻都化作了枪杆上的爆发力,让她周身都透着一股生人勿近的凛冽。

“喝!”穆青岚一声怒喝,长枪猛地刺入木桩,整根枪杆都震得嗡嗡作响。她额头青筋暴起,汗水顺着脸颊滑落,浸湿了颈间的披风,眼中却满是未散的郁气。自从军以来,她向来以勇猛善战闻名,渴望在战场上建功立业,昨日“乘胜追击”的提议被驳回,让她满心委屈,只觉得一身本领无处施展。

马蹄声由远及近,吴三桂身着便服,勒马立在训练场边,静静看着场中发泄的穆青岚。他身后的亲兵想要上前通报,被他抬手制止。看着那道银甲身影在晨光中奋力挥枪,每一个动作都透着倔强与不甘,吴三桂心中泛起一丝心疼——他怎会不知穆青岚的心意,只是身为统帅,他不得不兼顾全局。

待穆青岚一枪将木桩拦腰劈断,气喘吁吁地停下动作时,吴三桂才翻身下马,缓步走了过去。“青岚,歇会儿吧。”他递过一壶水,声音温和。

穆青岚回头见是吴三桂,眼中闪过一丝慌乱,随即又恢复了冷硬,没有接水,只是低头看着地面:“末将正在训练,不敢懈怠。”

吴三桂将水壶塞到她手中,自顾自地坐在一旁的石凳上,笑道:“我知你心中委屈。昨日驳回你的提议,并非质疑你的勇猛,而是考虑到全局。河南境内残部未清,粮草不足,若贸然进军山东,一旦后路被断,我军便会陷入险境。”

穆青岚捏着水壶,指节微微发白,沉默片刻后,终于忍不住开口:“将军,末将明白其中道理。只是……只是我军将士士气正盛,正是乘胜追击的好时机,若错过了,我怕……”

“我懂。”吴三桂打断她的话,目光真诚,“你自幼习武,一心报国,渴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这份心意,我都明白。但真正的将领,不仅要有冲锋陷阵的勇气,更要有审时度势的智慧。此次整合河南,并非停滞不前,而是为了后续更大的胜利。”

他站起身,走到穆青岚身边,拍了拍她的肩膀:“我向你保证,待河南整合完毕,进军山东之时,你便是先锋大将,率部冲锋陷阵,让你有足够的机会建功立业。这段时间,你率部清剿残部,积累战功,也好让将士们看看,我明军的银甲将军,不仅勇猛,更能运筹帷幄。”

穆青岚抬头看向吴三桂,他的眼神温和而坚定,带着不容置疑的信任。积压在心中的委屈瞬间烟消云散,她眼眶微微发红,猛地单膝跪地:“末将多谢将军理解!定不辱使命,清剿河南残部,为后续征战扫清障碍!”

吴三桂扶起她,笑道:“起来吧。你的能力,我从未怀疑过。只是以后有什么心事,不必独自承受,尽可来与我商议。”

穆青岚看着吴三桂眼中的暖意,心跳莫名加速,连忙低下头,轻声应道:“末将谨记将军教诲。”晨光洒在两人身上,银甲与便服相映,空气中仿佛多了一丝微妙的情愫,让这段战火中的情谊,悄然升温。

与此同时,帅府的长廊上,沈落雁恰好看到了这一幕。她手中拿着刚制定好的河南整合计划,脚步微微一顿,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她与吴三桂相识多年,深知他的雄才大略,也明白他对麾下将士的体恤,但方才他看向穆青岚的眼神,带着她从未见过的温和与纵容,让她心中泛起一丝不易察觉的波澜。

但沈落雁很快便收敛了心绪,她身为军师,应以大局为重,儿女情长从来都不是她优先考虑的事情。她转身走向训练场,远远便朝着两人拱手道:“将军,穆将军。”

吴三桂与穆青岚闻声回头,穆青岚看到沈落雁,脸上闪过一丝不自然——昨日会议上两人争执激烈,她心中难免有些芥蒂。

沈落雁却毫不在意,径直走到穆青岚面前,坦然道:“穆将军,昨日会议上,我言语有失,还望勿怪。我并非质疑你的勇猛,只是从全局考量,稳健之策更为妥当。”

穆青岚没想到沈落雁会主动道歉,一时有些不知所措,连忙道:“沈军师言重了,昨日是末将太过冲动,未能理解军师的良苦用心。”

“你我皆是为了大军,为了中原百姓,并无对错之分。”沈落雁笑了笑,从怀中取出一份文书,“这是我制定的河南清剿计划,其中豫东一带清军残部最多,战力也最强,我建议由穆将军率部前往,不知你意下如何?”

穆青岚接过文书,仔细翻阅起来。豫东残部虽多,但皆是乌合之众,正好适合她率骑兵快速清剿。她抬头看向沈落雁,眼中满是感激:“多谢沈军师信任!末将定不辱使命,早日平定豫东!”

“有穆将军出马,我自然放心。”沈落雁点头道,“豫东地形复杂,清军残部熟悉环境,可能会设下埋伏,你率军前往时,务必小心谨慎,若遇紧急情况,可随时传信求援。”

两人相视一笑,昨日的隔阂瞬间烟消云散。吴三桂看着眼前的一幕,心中甚是欣慰——这便是他麾下的红颜将领,即便有分歧,也能以大局为重,彼此包容,这份默契与担当,正是明军能够不断胜利的关键。

另一边,柳如眉正率部巡查开封城郊的降兵营地。自周世忠投降后,明军收编了近万名清军降兵,将他们安置在城郊营地进行整训。连日来,柳如眉每日都会前来巡查,了解降兵的情况。

走到营地边缘时,柳如眉发现几名士兵正围在一起低声议论,脸上满是愁容。她悄悄走上前,隐约听到“想家”“不想打仗”“不如逃了”等话语。柳如眉心中一紧,连忙叫来营地的将领询问。

“柳将军,实不相瞒,”将领面露难色,“这些降兵大多是山东、河北一带的人,离家已久,又刚经历战败,思乡情绪很重,这几日已经有十几人逃跑了,我等严加看管,却还是防不胜防。”

柳如眉眉头微蹙,若任由逃兵现象蔓延,不仅会影响军心,还可能泄露明军的军情。她沉吟片刻,跟着将领走进营地,与几名降兵交谈起来。

“将军,不是我们不愿效力,只是家中还有老母亲和妻儿,不知他们是否安好,我实在放心不下。”一名年轻的降兵眼眶发红,声音哽咽。

另一名降兵也附和道:“清军抓我们当兵,本就不是自愿,如今投靠明军,只盼能早日回家看看,若能安稳度日,我们也愿意为明军效力。”

柳如眉心中了然,这些降兵并非心存叛逆,只是思乡心切。她安抚好降兵后,立刻骑马返回帅府,向吴三桂禀报此事。

“将军,降兵思乡之情可以理解,若强行压制,恐引发哗变。”柳如眉躬身道,“末将建议,对思乡的士兵实行‘放假探亲’政策,允许他们回家探望亲人,约定归队日期,按期归队者给予奖励,逾期不归者则按军法处置。这样既能安抚降兵军心,又能彰显我军的仁厚,让他们真心归顺。”

吴三桂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赞赏:“柳姑娘此计甚妙!这些降兵若能真心归顺,便是我军的重要力量。准奏!你即刻拟定具体细则,传我命令,在降兵营地公布实施。”

柳如眉领命而去,很快便制定好了政策细则。当“放假探亲”的消息在降兵营地传开时,营内瞬间沸腾起来。降兵们纷纷奔走相告,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原本低落的士气瞬间高涨。不少士兵当场表示,探亲结束后定会按时归队,为明军效力。

几日后,第一批探亲的降兵身着便服,带着明军发放的路费与粮食,踏上了回家的路。柳如眉亲自送到营地门口,叮嘱道:“路上小心,早日归来,明军的大门永远为你们敞开。”

降兵们纷纷跪倒在地,磕头道谢:“多谢柳将军!多谢明军!我等定不负厚望,按期归队!”

看着降兵们远去的背影,柳如眉心中甚感欣慰。这一政策不仅稳定了降兵军心,更让周围的百姓看到了明军的仁厚,不少青壮年主动前来投军,为明军补充了新鲜血液。

夕阳西下,帅府内灯火通明。吴三桂看着手中柳如眉呈报的降兵安抚情况,满意地点了点头。穆青岚已率军前往豫东清剿残部,沈落雁在府中统筹全局,楚嫣然、叶轻眉、白芷薇各司其职,苏凝香则加强了情报搜集,明军上下一心,河南整合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着。

吴三桂走到窗边,望着窗外的夜色,心中满是感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不仅有生死与共的战友情,还有悄然滋生的儿女情长,这些情感交织在一起,成为了支撑他前行的力量。他知道,前路依旧充满挑战,但只要身边有这些红颜知己与麾下将士的相助,他定能平定中原,实现心中的大业。

而此刻的豫东战场上,穆青岚率领骑兵正与清军残部激战。银枪舞动间,她如战神附体,枪尖所至,敌军纷纷落马。昨日吴三桂的安抚与信任,化作了她今日冲锋陷阵的动力,她要用胜利证明自己,不辜负将军的期望,也不辜负自己心中的那份情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