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吴三桂称帝 > 第140章 后勤保障,三线补给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40章 后勤保障,三线补给

开封城的中军帐内,灯火彻夜不熄。叶轻眉身着一袭月白长衫,发丝用一根玉簪束起,眉眼间不见寻常女子的柔媚,唯有沉稳与坚毅。她面前的案几上,摊开着一幅巨大的中原舆图,图上用朱砂笔标注着密密麻麻的红点与线条,那是三条贯穿中原的补给线路,也是郑州守军的生命线。

“叶大人,山东运来的第一批粮草已抵达菏泽,共计两万石,但清军的骑兵在菏泽西郊袭扰,押运的民夫队损失了十几人,粮草也被劫走了三百石。”一名传令兵快步走进大帐,单膝跪地,语气急促地禀报。

叶轻眉指尖落在舆图上的菏泽位置,眉头微蹙。郑州城下战事正酣,穆青岚率领的三万守军每日消耗的粮草、弹药不计其数,慕容雪的蒙古骑兵在敌后奔袭,同样需要补给支援,任何一条补给线出了问题,都可能影响整个战局。“传令下去,命菏泽守军即刻派出五百骑兵,护送粮草商队继续向郑州进发,沿途加强戒备,遇敌即战,务必确保粮草安全送达。”她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另外,安抚受损民夫的家属,每人发放二十两抚恤金,再从开封调拨五百名民夫补充队伍,明日一早出发,接替受损的押运队。”

“遵命!”传令兵领命而去。

叶轻眉转身看向身旁的参军:“河南东部的粮草征集情况如何?商丘那边是否能按时供应?”

参军连忙答道:“回大人,商丘周边州县已征集粮草三万石,由当地士族牵头,组织了一千名民夫,正准备启程。不过,商丘到郑州的官道有一段靠近黄河泛区,道路泥泞,马车难以通行,恐怕会耽误行程。”

“道路不通,便换方式。”叶轻眉当机立断,“传令商丘方面,将粮草分装成小袋,民夫肩扛手推,尽量缩短运输时间;同时,征集当地的渔船,从黄河水路转运部分粮草,走东明、长垣一线,避开泥泞路段,双线并行,务必在三日内将粮草运抵郑州外围的吴军大营。”

参军心中一惊,没想到叶轻眉竟能想出如此灵活的办法,连忙点头记下:“属下这就去传令。”

“等等。”叶轻眉叫住他,补充道,“让民夫队带上足够的防雨油布与伤药,沿途设立三个补给驿站,提供热水与食物,不得克扣民夫的口粮与工钱,若有违令者,军法处置。”

她深知,这些民夫都是普通百姓,自愿参与粮草押运已是不易,唯有善待他们,才能让他们心甘情愿地为吴军效力。此前清军沿途劫掠,早已失尽民心,吴军要想立足中原,不仅要在战场上取胜,更要赢得百姓的支持。

就在此时,另一名传令兵匆匆闯入:“叶大人,不好了!清军派出一支精锐骑兵,突袭了我们的第三条补给线,也就是百姓自发组建的民夫队,他们正在兰考境内与民夫队遭遇,情况危急!”

叶轻眉脸色一变,兰考境内的民夫队大多是郑州周边的百姓,他们自发组织起来,肩扛手推运送弹药与伤药,没有正规军队护送,战斗力薄弱。“传令兰考守军,立刻率一千兵力驰援民夫队,务必击退清军骑兵!”她顿了顿,又道,“让暗影卫的人也出手,沿途袭扰清军,拖延他们的追击速度,为援军争取时间。”

部署完毕,叶轻眉走到舆图前,目光扫过三条补给线,心中暗自思忖。清军显然是察觉到了补给线的重要性,开始有针对性地袭扰,若不采取措施,恐怕后续还会有更多麻烦。她思索片刻,眼中闪过一丝决然:“再传我将令,从开封抽调两千名步兵,分成六队,分别驻守在三条补给线的关键节点,每队三百人,轮流巡逻,形成防护网;同时,动员沿途州县的乡勇,协助守军守卫补给线,凡能击退清军袭扰者,赏白银五十两,斩获敌首者,赏白银百两。”

这道命令很快传了下去,沿途州县的百姓早已对清军的劫掠恨之入骨,得知吴军招募乡勇守卫补给线,还能获得赏赐,纷纷踊跃报名。短短一日之内,便有三千多名乡勇加入,他们熟悉地形,善于游击战,与吴军步兵配合,形成了一道坚固的防线。

兰考境内,民夫队正被清军骑兵追击得狼狈不堪。这些民夫大多是农民,手中只有扁担、锄头之类的农具,根本无法与装备精良的清军骑兵抗衡。清军骑兵如狼似虎,挥舞着马刀砍杀,民夫们纷纷倒地,弹药箱被打翻,伤药散落一地。

“大家快跑!往前面的山林里跑!”民夫队的领头人是一位名叫李大牛的庄稼汉,他手持一把锄头,奋力抵挡着清军的进攻,保护着身后的乡亲们。

但清军骑兵速度极快,很快便追上了落在后面的民夫,马刀落下,惨叫声此起彼伏。李大牛眼睁睁地看着身边的乡亲被杀害,眼中满是悲愤,他猛地举起锄头,冲向一名清军骑兵,却被对方一刀砍中肩膀,鲜血喷涌而出,倒在地上。

就在这危急关头,远处传来了震天的喊杀声,兰考守军与暗影卫的人及时赶到。清军骑兵见状,不敢恋战,想要转身撤退,却被早已埋伏在山林两侧的乡勇们用弓箭与滚石袭击,一时间陷入了包围之中。

“杀!为乡亲们报仇!”守军士兵与乡勇们并肩作战,向清军骑兵发起猛攻。清军骑兵腹背受敌,人数又处于劣势,很快便溃不成军,死伤过半,剩下的人狼狈逃窜。

李大牛被救起,他看着赶来救援的守军与乡勇,眼中满是感激:“多谢各位大人救命之恩!”

带队的守军将领连忙扶起他:“李大哥客气了,你们为前线运送补给,是我军的功臣,我们怎能让你们白白牺牲?”他让人为李大牛包扎伤口,又清点了民夫队的损失,“损失的弹药与伤药,后续会有人补充,你们先随我们回驿站休整,明日再继续赶路。”

经过这一次袭扰,民夫队虽然损失惨重,但并没有退缩。他们亲眼看到吴军为了保护他们不惜代价,心中更加坚定了支持吴军的信念。休整一晚后,补充了新的弹药与伤药,民夫队再次出发,这一次,有守军与乡勇护送,他们再也没有了往日的恐惧,步伐愈发坚定。

开封中军帐内,叶轻眉收到了兰考援军击退清军的消息,稍稍松了口气,但她并没有放松警惕。她知道,清军绝不会就此罢休,后续的袭扰只会更加猛烈。她再次召集参军与将领们议事,商议如何进一步加强补给线的防护。

“如今三条补给线都已受到袭扰,虽然都成功击退了清军,但也暴露了我们的薄弱环节。”叶轻眉沉声道,“我决定,将三条补给线合并为两条主线,一条走商丘-民权-兰考-郑州,以粮草运输为主;另一条走菏泽-东明-长垣-郑州,以弹药与伤药运输为主,这样可以集中兵力进行保护。”

“另外,从今日起,所有补给商队都要配备一定数量的火铳手,民夫队也要进行简单的军事训练,教授他们如何躲避骑兵、如何利用地形自保。”叶轻眉继续说道,“沿途的驿站要增加守军,储存足够的粮草与弹药,一旦商队遭遇袭扰,驿站可以迅速出兵支援。”

将领们纷纷点头,对叶轻眉的部署表示赞同。他们原本以为,后勤保障不过是征集粮草、运输物资那么简单,没想到其中竟有如此多的门道,叶轻眉的沉稳与智慧,让他们深感敬佩。

接下来的几日,清军果然又多次袭扰补给线,但由于叶轻眉早已做好了防备,加上守军、乡勇与民夫队的密切配合,清军的袭扰都以失败告终。商丘的粮草通过水陆双线,顺利运抵郑州;菏泽的弹药与伤药也在守军的护送下,源源不断地送到前线。

郑州城下,穆青岚率领的守军正与清军激战,粮草与弹药的及时供应,让他们士气大振。一名士兵拿着刚送来的干粮,一边啃着,一边对身边的战友说道:“还是叶大人厉害,咱们的粮草从来没断过,有了充足的补给,咱们一定能守住郑州!”

战友深有同感:“是啊,清军想断咱们的后路,简直是做梦!等吴将军的大军发起总攻,咱们内外夹击,一定能把清军打得落花流水!”

城外的临时医营里,白芷薇看着源源不断送来的伤药与医疗器械,心中充满了感激。有了这些物资,她就能救治更多的伤员,为前线的将士们提供更坚实的后盾。“叶大人真是我们的及时雨啊!”白芷薇对身边的医女说道,“有了这些伤药,重伤的弟兄们就有救了。”

与此同时,慕容雪率领的蒙古骑兵在敌后奔袭,也收到了叶轻眉调拨的粮草与弹药。原本他们深入敌后,粮草供应困难,只能靠劫掠清军的小股补给队维持,如今有了吴军的补给支援,他们再也没有了后顾之忧,作战更加勇猛。

“叶大人统筹调度,真是厉害!”哲别对慕容雪说道,“有了充足的粮草,我们可以继续深入清军后方,烧毁他们更多的粮草囤积地,让多尔衮首尾不能相顾!”

慕容雪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叶轻眉虽为女子,却有经天纬地之才,有她坐镇开封,我们才能无后顾之忧。传令下去,休整一日,明日继续向清军的另一处粮草囤积地发起突袭!”

开封城内,叶轻眉依旧日夜操劳,她每天都要处理数十份来自各地的禀报,调整补给线路,调配物资,安抚民夫,几乎没有片刻休息。她的双眼布满了血丝,脸色也有些苍白,但她始终没有停下脚步。她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沉重,三条补给线,不仅是郑州守军的生命线,更是整个中原战局的关键。

这一日,叶轻眉正在查看粮草账目,突然感到一阵头晕目眩,险些栽倒在地。身边的侍女连忙扶住她:“大人,您太累了,快歇歇吧!您已经三天三夜没合眼了!”

叶轻眉摆了摆手,揉了揉太阳穴,强撑着说道:“无妨,现在正是关键时期,我不能休息。”她喝了一口热茶,稍稍缓过劲来,又继续查看账目。

就在此时,一名传令兵带来了好消息:“叶大人,吴将军传来捷报,苏凝香统领已成功摸清清军的兵力部署,慕容雪将军也烧毁了清军的另一处粮草囤积地,清军士气大跌,吴将军决定三日后发起总攻!”

叶轻眉眼中闪过一丝精光,连日的疲惫瞬间消散了大半。她猛地站起身,走到舆图前,语气坚定地说道:“好!传令下去,三条补给线(已合并为两条主线)全力运转,务必在三日内,将足够的粮草、弹药与伤药运抵郑州前线,为吴将军的总攻做好准备!告诉所有参与补给的将士与民夫,胜利就在眼前,只要我们坚持住,中原定能光复!”

传令兵高声应诺,转身离去。叶轻眉望着舆图上郑州的方向,心中充满了期待。她知道,一场决定性的大战即将打响,而她与她的后勤团队,将用源源不断的粮草与弹药,为吴军的胜利保驾护航。夜色渐深,开封城的中军帐内,灯火依旧明亮,叶轻眉的身影在灯光下显得格外挺拔,她就像一座灯塔,照亮了中原的战局,也照亮了吴军一统天下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