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吴三桂称帝 > 第147章 军师累倒,灵魂羁绊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47章 军师累倒,灵魂羁绊

郑州决战的余威尚未散尽,中军帐内的灯火依旧彻夜通明。帐外,士兵们正忙着清点战果、收治伤员,偶尔传来的战马嘶鸣与器械碰撞声,都被帐内密集的议事声盖过。沈落雁身着一袭素色戎装,长发用一根木簪简单束起,眼底的红血丝如同蛛网般蔓延,显然已是多日未曾合眼。

她面前的案几上,摊满了密密麻麻的舆图与军报,指尖划过泛黄的纸张,落在中原与北方交界的重镇之上。“多尔衮率残部北撤至直隶境内,虽元气大伤,但仍有三万余兵力,需派慕容雪率蒙古骑兵追击百里,趁其立足未稳再予重创,断其反扑之念。”沈落雁的声音带着难以掩饰的沙哑,却依旧条理清晰,“河南境内残余清军据点,命柳如眉分兵清剿,务必在三日内肃清,确保后方安稳。”

帐内的将领们屏息静听,手中的笔墨飞速记录着军令。自郑州决战打响以来,沈落雁便如同中枢枢纽,日夜统筹调度,从诱敌深入到三面合围,再到战后部署,每一步都精准狠辣,硬生生扛住了十万清军与南明援军的双重压力。可此刻,她苍白的脸色与微微颤抖的指尖,都在诉说着极致的疲惫。

“军师,”一名副将迟疑着开口,“您已经三天三夜未曾歇息,不如先歇息两个时辰,后续部署我们再向您请示?”

沈落雁摆了摆手,强撑着精神摇头:“战机稍纵即逝,多尔衮狡猾多端,若不趁胜追击,待他与北方清军汇合,日后必成大患。”她抬手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视线落在舆图上的漕运河道,“另外,粮草调度需即刻跟上,叶轻眉在开封统筹后勤,需传信让她开辟漕运专线,将山东的粮草快速转运至河南,支援追击部队与地方重建。”

话音未落,沈落雁只觉得眼前一阵天旋地转,胸口涌上一股强烈的眩晕感,手中的令旗“啪”地一声掉落在地。她下意识地想要扶住案几,指尖却扑了个空,身体软软地向前倒去。

“军师!”

“沈先生!”

帐内众人惊呼出声,离她最近的将领连忙上前扶住她摇摇欲坠的身体。只见沈落雁双目紧闭,脸色苍白如纸,呼吸微弱,已然失去了意识。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般,迅速传到了后方医营。彼时,吴三桂正坐在穆青岚的床边,为她掖了掖被角,听她轻声讲述着战场之上的惊险瞬间。听闻沈落雁晕倒,吴三桂的脸色骤然一变,心中咯噔一下,不顾穆青岚的挽留,起身便向外走去。

“王爷,你去吧,我这里有白芷薇照料,军师她……比我更需要你。”穆青岚虚弱地笑了笑,眼中带着理解与担忧。她深知沈落雁在吴军之中的分量,更明白她在吴三桂心中的位置——那是无可替代的智囊,是并肩作战的知己。

吴三桂点了点头,语气急促却坚定:“我会尽快回来,你好生休养。”说完,便大步流星地冲出医营,翻身上马,朝着中军帐疾驰而去。

夜色深沉,马蹄声打破了营地的宁静。吴三桂心中满是焦灼,他比谁都清楚沈落雁的性子,看似柔弱,实则坚韧,若非累到极致,绝不会在如此关键的时刻倒下。这些日子,她既要运筹帷幄,制定战术,又要协调各方,处理繁杂的军政事务,肩上的担子比任何人都重。

赶到中军帐时,沈落雁已被安置在侧帐的软榻上,白芷薇正为她诊脉,眉头紧锁。看到吴三桂进来,白芷薇起身行礼,神色凝重:“王爷,沈军师是积劳成疾,长期不眠不休,心力交瘁,加上饮食不规律,气血大亏,需好生静养,切不可再劳心费神。”

吴三桂走到软榻边,俯身看着沈落雁。她此刻褪去了战场上的锋芒,眉头微微蹙着,像是在梦中仍在思索战事,长长的睫毛在烛光下投下淡淡的阴影,脸色苍白得让人心疼。他伸手轻轻拂过她额前的碎发,指尖触及的皮肤冰凉,心中的自责与担忧愈发浓烈。

“都下去吧,这里有本王守着。”吴三桂挥了挥手,声音低沉。将领们与医官们纷纷退下,帐内只剩下他与昏迷中的沈落雁,烛光摇曳,映照着两人的身影,静谧而肃穆。

吴三桂搬来一张椅子,坐在软榻边,目光久久停留在沈落雁的脸上。他想起初识沈落雁时,她隐居在嵩山脚下的书院,一身布衣,却对天下大势了如指掌。彼时他刚起兵不久,根基未稳,屡屡陷入困境,是她主动出山,献上《平戎策》,为他指明了“先定华北,再图中原,最后一统天下”的战略方向。

这些年,她始终陪伴在他身边,无论是开封军纪之乱,还是清军南下之危,亦或是南明勾结之险,每次面临绝境,都是她临危不乱,献上奇策,一次次化险为夷。她不仅是他的军师,更是他可以毫无保留信任的人,是他在刀光剑影的乱世中,唯一能安心倾诉的知己。

“落雁,你太累了,”吴三桂轻声呢喃,声音温柔得能滴出水来,“这些年,辛苦你了。若不是你,本王恐怕早已败于清军之手,何谈平定中原,复汉家天下?”

“还记得上次在山海关,清军数十万大军压境,我们内无粮草,外无援兵,全军上下人心惶惶,是你深夜不眠,制定‘诱敌出关,伏兵夹击’之计,才大败清军,稳住了防线。还有这次郑州决战,若不是你识破多尔衮与南明的勾结,及时调整部署,我们恐怕早已陷入南北夹击的绝境。”

他就这样守在床边,一夜未眠,时而为她掖掖被角,时而为她擦拭额头上的冷汗,目光中满是珍视与疼惜。帐外的天渐渐亮了,第一缕阳光透过帐帘的缝隙照进来,洒在沈落雁的脸上,为她苍白的脸颊增添了一丝血色。

沈落雁的睫毛轻轻颤动了一下,缓缓睁开了眼睛。映入眼帘的,是吴三桂布满血丝却依旧深邃的眼眸,他正一瞬不瞬地看着她,眼中的担忧与关切毫不掩饰。

“王爷……”沈落雁的声音微弱沙哑,带着刚苏醒的迷茫。

“你醒了!”吴三桂心中一喜,连忙起身扶她坐起,小心翼翼地为她垫上一个软垫,“感觉怎么样?有没有哪里不舒服?”

沈落雁摇了摇头,目光扫过帐外,轻声问道:“战事……都安排妥当了吗?多尔衮有没有趁机反扑?”

看着她刚醒来便心系战事,吴三桂心中既是感动又是无奈。他握住她的手,语气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坚定:“都安排好了,慕容雪已经率军追击,柳如眉正在清剿残余清军,你不必担心。现在,你唯一要做的,就是好好休养。”

沈落雁轻轻点头,顺从地靠在软垫上。她能清晰地感受到吴三桂掌心的温度,那温度透过冰凉的指尖传遍全身,让她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这些年,她习惯了独当一面,习惯了为他排忧解难,却很少有人这样细致地照顾她,关心她的安危。

“王爷,此次郑州决战能够大胜,多亏了将士们奋勇杀敌,也多亏了青岚、凝香她们鼎力相助。”沈落雁轻声说道,目光中带着欣慰,“中原已定,我们终于有了稳固的根据地,离一统天下的目标,又近了一步。”

“是啊,离目标又近了一步。”吴三桂感叹道,他看着沈落雁的眼睛,认真地说道,“但这一切,最该感谢的人是你。落雁,你是本王的智囊,更是本王的知己。没有你,就没有今日的吴军,更没有今日的局面。”

沈落雁心中一暖,脸上泛起一抹淡淡的红晕。她与吴三桂相识多年,彼此心意相通,无需过多言语,便能明白对方的想法。她知道,他懂她的谋略,懂她的抱负,更懂她心中那份对太平盛世的期盼。

“王爷,”沈落雁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看着他,“如今中原已定,但北方清军仍在,南明据守江南,天下尚未一统,我们肩上的担子还很重。后续,我们需先稳固中原,恢复生产,积蓄力量,再图南下江南,最后挥师北上,彻底扫清清军,一统天下。”

吴三桂点了点头,赞同道:“你说得极是。中原历经战乱,百姓流离失所,当务之急是休养生息,推行轻徭薄赋,让百姓安居乐业。同时,要招揽人才,安抚士族,为后续的征战储备力量。”

两人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地谈论着后续的战略布局,从粮草调度到兵力部署,从地方治理到人才招揽,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得面面俱到。言语间,他们时而意见相合,会心一笑;时而产生分歧,激烈争辩,但最终总能达成共识。

不知不觉间,已近正午。阳光透过帐帘,将两人的身影拉得很长,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无需言说的默契与信任。

沈落雁看着吴三桂,眼中满是依赖与坚定:“王爷,落雁此生,别无他求,只愿辅佐王爷,扫清寰宇,还天下百姓一个太平盛世。”

吴三桂心中一震,他紧紧握住沈落雁的手,目光深邃而认真:“落雁,本王何德何能,得你如此倾心相助。你不仅是本王的军师,更是本王的灵魂伴侣。待一统天下,本王愿与你共掌朝政,携手开创盛世,让汉家天下重焕荣光,此生不渝。”

沈落雁的眼中瞬间蓄满了泪水,这是喜悦的泪,是感动的泪。她等待这句话,等待这份认可,已经等了太久太久。她用力点了点头,哽咽着说道:“王爷,落雁信你。此生,定与王爷风雨同舟,不离不弃。”

吴三桂将她轻轻拥入怀中,动作温柔而坚定。帐内的烛光映照着两人相拥的身影,仿佛预示着这段历经风雨的羁绊,将在未来的岁月中,愈发坚固。

白芷薇进来送药时,看到这一幕,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她轻手轻脚地将药碗放在案几上,便悄悄退了出去,没有打扰这来之不易的温馨时刻。

阳光正好,中军帐内的气氛温暖而祥和。沈落雁靠在吴三桂的怀中,感受着他沉稳的心跳,心中充满了希望与坚定。她知道,未来的路依旧充满荆棘,但只要有他在身边,有彼此的信任与扶持,她便无所畏惧。

而吴三桂抱着怀中的女子,心中同样感慨万千。他知道,一统天下的道路还很长,但有沈落雁这位灵魂伴侣相伴,有红颜团队的鼎力相助,有万千将士的忠心追随,他定能实现心中的抱负,开创一个属于汉家的太平盛世。

两人就这样相拥着,感受着彼此的温度与心意,帐外的喧嚣与纷争仿佛都与他们无关。这一刻,他们心中只有彼此,只有那份跨越了战火与岁月的灵魂羁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