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蔚蓝海岸之恋 > 第138章 小姨父与“小哲学家”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38章 小姨父与“小哲学家”

在宁剑陆那里体验了厨艺与哲学的碰撞,在皮康诚那里进行了秩序与规则的思辨,李星澜的人际版图中,还有一位风格截然不同的长辈——他年轻的小姨父皮一夏。同时,由于皮一夏是袁聆的舅舅,这层关系在未来或许还会增添一层“舅丈人”的色彩。

“哥们儿”式的靠近

十九岁多的皮一夏,本质上还是个半大的小伙子,虽然早早当了爹,眉宇间比同龄人多了几分责任带来的沉稳,但骨子里依旧跳脱、爱玩。面对星澜这个思维方式异于常人、却又异常聪慧冷静的小外甥,他很难端起传统长辈的架子,更多的是以一种近乎“哥们儿”的好奇和尝试去靠近。

他不会像宁剑陆那样试图教导什么,也不会像皮康诚那样探讨抽象规则。他的方式更直接——分享他觉得有趣的东西。

“星澜,看小姨父新买的篮球!”皮一夏会拿着色彩鲜艳的篮球在星澜面前运两下,篮球撞击地面发出“砰砰”的规律声响。

星澜的注意力会被声音吸引,他看着皮球弹跳的轨迹,然后说:“它每次跳起来的高度,都在减少。能量,被地板和空气,吃掉了。”

皮一夏:“……”他挠挠头,“呃……对,摩擦力和空气阻力嘛。不过玩起来很爽,你要不要试试?”

星澜会伸出小手,尝试拍一下,但他的动作更多是在观察球体变形与回弹的过程,而非享受运动的乐趣。皮一夏也不强求,自己玩得满头大汗,觉得在旁边有个安静的小观众也挺好。

“技术支援”与“降维打击”

皮一夏正值高三,课业繁重,尤其是数理化。有时他会在客厅茶几上绞尽脑汁地解一道物理题,比如斜面滑块问题。

星澜可能会被那些画满受力分析的草稿纸吸引,默默走到旁边看。

皮一夏正卡壳,嘴里念叨:“这个摩擦力方向到底怎么回事……”

星澜看了一会儿,伸出小手指着草图上的斜面,清晰地说:“小姨父,它想往下滑,但是被斜面‘托着’。‘托着’的力,和垂直的力,不一样。摩擦,是阻止它滑动的,‘托着’的力的一部分,变了方向。”

他用自己创造的“想下滑”、“托着”等拟人化又本质的词汇,将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与方向解释得通俗易懂。

皮一夏愣住,顺着星澜的思路一想,茅塞顿开:“对啊!我怎么就钻牛角尖了!星澜你可以啊!”他兴奋地揉了揉星澜的头发,有种被小学生(还是幼儿园级别的)点拨了的奇妙感受。

当然,这种“技术支援”并非总是有效。当皮一夏背诵语文古诗词,感慨“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境时,星澜可能会平静地陈述:“很多水分子反射了特定频率的光,和天空的光混合在一起,形成了视觉上的颜色融合。鸟的飞行轨迹是一个变量函数。”

皮一夏顿时觉得眼前的诗意荡然无存,只剩下物理和数学公式,哭笑不得地求饶:“停停停,小姨父我在陶冶情操呢!”

关于“聆聆妹妹”的默契

因为大姨姐宁以卿和自己姐姐皮小丹的亲密关系,加上皮一夏是袁聆的亲舅舅,他自然格外关注星澜和袁聆之间的互动。他看着星澜会把找到的“好看”石头送给袁聆,会安静地坐在她身边,会用他那些特别的话跟她“聊天”,而袁聆也会给出罕见的微笑或细微反应。

皮一夏没有像他爸皮康诚那样进行秩序分析,也没有像他妈秦雪琪那样单纯觉得可爱。他会用一种属于年轻人的、带着点戏谑又了然的语气,悄悄对星澜说:“行啊,小子,眼光不错。我们聆聆是世界上最特别的小姑娘。”

星澜抬头看他,蔚蓝的眼睛里没有羞涩,只有坦然,仿佛在说“这是显而易见的事实”。

皮一夏看着他这反应,反而笑了,用力拍拍他的小肩膀:“好好好,你厉害。”一种属于男性之间的、无需多言的认可,在悄然传递。

有时,皮一夏抱着海宝,看着并排坐着的星澜和袁聆,会对自己儿子说:“海宝,你看星澜弟弟和聆聆妹妹,像不像你妈妈给你看的那些动画片里的主角?自带气场的那种。”

海宝似懂非懂,只会指着他们说:“弟弟!妹妹!好!”

亦亲亦友的独特纽带

在星澜的认知里,皮一夏这个“小姨父”,是一个会带来新奇运动器材、有时会被学习困扰、会给他和聆聆一种不同于其他长辈的、带着点随意鼓励的存在。和他相处,没有与外公探讨“道”的深邃,也没有与爷爷分析“规则”的严肃,更像是一种轻松的、伴有实际帮助(比如解题)和隐性支持的陪伴。

而对皮一夏而言,星澜这个特殊的小外甥(兼未来可能的甥女婿),是一个小小的“哲学家”和“科学家”,时常语出惊人,能在他困顿时提供意想不到的视角,也让他对自己那个安静的外甥女未来的情感归宿,感到一种莫名的放心。这个年仅十九岁多的年轻小姨父,正以一种亦亲亦友的方式,参与并见证着这段独特关系的萌芽与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