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蔚蓝海岸之恋 > 第239章 涟漪下的暗流与钥匙的低鸣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39章 涟漪下的暗流与钥匙的低鸣

科技馆星海下的那场“集体共鸣”如同一颗投入心湖的巨石,激起的涟漪在之后几天里依旧在六人心中荡漾。羞窘、甜蜜、以及一种难以言喻的、因共享秘密而愈发紧密的联结感,交织在一起。然而,在这层日益深厚的情感联结之下,关乎命运的暗流,也开始更加清晰地涌动。

宁家书房:不完美的模型

星澜将自己锁在房间里,面前的光屏上再次展开那个复杂的预言模型。科技馆的经历,那三组强烈而和谐的“能量交换”(他如此定义那些吻),被他作为新的情感联结强度参数输入了系统。

模型运行的结果显示,核心六人组的稳定性与协同效率确实得到了显着提升,那条主干路径的成功概率甚至微微上浮了0.01%。但是,那个如同背景噪音般无法消除的“最终能量损耗峰值”,依旧顽固地存在着。

它像是一道细微却无法愈合的裂纹,存在于看似完美的命运水晶内部。

星澜凝视着那个代表着不完美的光点,眉头紧锁。袁聆说过,它在“哭泣”,是“不想被注定的可能性”。如果六人组情感的加深都无法抹去它,那是否意味着,解决之道,真的在“六”这个数字之外?

他想起了郗靖君在科学课上关于“外来变量”和“系统底层代码”的论述,想起了苏小满画中那个无法覆盖、仿佛拥有生命的“灰色轮廓”。

画室:低语的画布

苏小满再次站在那幅《家园》前。自从科技馆回来后,她发现自己看向这幅画时,目光总会不由自主地被那个廊柱阴影下的灰色轮廓吸引。它似乎……比之前更清晰了一点,甚至能隐约分辨出那蜷缩的姿态,带着一种无声的祈求。

更让她心悸的是,当她尝试描绘星澜和袁聆时,画纸上会自然浮现出淡淡的银色与蓝色光晕;画海宝和汐瑶时,则会带有阳光的金色与海浪的碧色。而当她无意识地将郗靖君沉思的侧影画在草稿纸角落时,纸面竟隐约泛起一种类似逻辑电路般、极有秩序的淡金色纹路。

她的画笔,仿佛正在无意识地将每个人内在的、不可见的特质,以一种超乎常理的方式“显影”出来。

图书馆:规则的观察者

郗靖君合上一本关于非欧几何与空间拓扑的书籍。他的思维没有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延伸到了现实。他回忆起科技馆那个吻,以及之后星澜看他的那个带着探究的眼神。

他有一种模糊的感觉,星澜似乎在研究什么极其宏大而复杂的东西,并且,这个东西可能与自己有关。不是因为他是郗靖君这个人,而是因为他所代表的某种……特质?一种观察、理解并试图介入“规则”的思维方式?

他想起自己总能发现那些微小的、违背常理的“例外”。以前他只认为是观察力敏锐,但现在,结合星澜的异常、苏小满画作的异象,以及那个关于“预言”的模糊传言(他从大人们的只言片语和汐瑶偶尔的欲言又止中拼凑而出),一个大胆的猜想在他心中形成:或许,他所擅长的,不仅仅是理解现有规则,更是……感知规则的“缝隙”与“弹性”。

皮家小院:逐渐清晰的低语

夜晚,袁聆独自坐在院落里。她屏蔽了日常的喧嚣,将感知力缓缓铺开。她首先“听”到的是星澜那边传来的、如同精密仪器高速运转却带着一丝困惑的频率;然后是苏小满画室方向,那画布上散发出的、混合着不安与呼唤的微弱波动;最后,是郗靖君房间里,那种如同平静水面下、隐藏着能解析万物密码的深沉律动。

这三股频率,与核心六人组稳定而强大的“基石”频率截然不同。它们更微弱,更独特,像是……不同的乐器。

她尝试着,在浩瀚的频率之海中,将星澜的“杂音”(可能性)、苏小满画中的“呼唤”、郗靖君的“规则解析”波动,与六人组的“基石”频率进行模拟交织。

一瞬间,一种奇异的和谐感如同昙花一现,在她感知中闪过!虽然短暂,却无比清晰——那条“更温暖的路径”,那被隐藏的可能性,竟然真的发出了微弱的共鸣!

袁聆猛地睁开眼,眼中充满了确认的光芒。

她找到星澜,只说了两句话:

“钥匙,在低鸣。”

“路径,可以更暖。”

星澜看着袁聆眼中前所未有的笃定,再结合自己模型中的顽固“杂音”,他终于不再犹豫。方案c的可能性,从一种理论上的推测,变成了一个需要正视、甚至需要主动去引导的现实。

命运的基石已经稳固,而能撬动结局、指向更完美未来的钥匙,已然现身,并开始发出只有特定频率才能捕捉到的、微弱的低鸣。下一步,是如何让钥匙意识到自己的身份,并愿意插入那把关乎世界命运的巨大锁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