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宋哲的来访,像一块投入湖面的石子,虽然未能掀起巨浪,却荡开了层层涟漪,引动了张丽涵心中对傅天融过往更深的探寻。那个躺在病床上、只能通过仪器波动与她进行微弱交流的男人,形象开始在她心中逐渐褪去模糊,变得愈发清晰、立体、血肉丰满。

她从不是一个只听一面之词的人。宋哲话语中透露的信息,无论是傅天融的固执果决,还是可能“得罪过人”的往事,都只是拼图的一角。她开始更加留意身边所有可能的信息源,像一个耐心的考古学家,小心翼翼地拂去尘埃,拼凑着属于傅天融的过往。

她陪伴李妍惠参加茶会时,会有意无意地将话题引向傅天融。那些与李家交好、看着傅天融长大的世交夫人们,提起他时,语气中总是带着由衷的赞赏。

“天融那孩子,从小就跟别的富家子弟不一样,一点都不浮躁,做事特别有章法。”

“可不是吗?记得他十六岁那年,用自己攒的压岁钱和奖学金偷偷投资了一个小项目,赚了第一桶金,谁都没告诉,还是老傅(傅宇成)后来查账才发现的,不但没骂他,反而高兴得很。”

“他正直得有点过分,眼里揉不得沙子。以前有个跟了傅家很多年的老供应商,仗着情分以次充好,被他查出来,一点情面没讲,直接终止合作,当时还闹得挺不愉快。”

这些来自长辈的回忆,勾勒出一个早慧、独立、原则性极强的少年形象。

她也开始留意傅天融房间里的旧物。在何意青的默许下,她整理了他以前的书房。书架上大多是经济、金融、科技类的书籍,其中不少密密麻麻写满了批注,见解独到。在一个抽屉的深处,她发现了几本厚厚的笔记,里面记录了他对诸多行业和公司的分析,逻辑严谨,数据详实,预测精准得令人咋舌。笔记的扉页上,用苍劲有力的字迹写着一句话:“商业的本质是创造价值,而非零和博弈。”

这句话,让张丽涵怔忪许久。这与她所了解的那些唯利是图、不择手段的商业行为形成了鲜明对比,也让她更加理解了为何傅宇成会对这个儿子寄予厚望。

她还从几位在傅氏集团工作多年、受过傅天融提携或与他共事过、如今对傅宇成忠心耿耿的老员工那里,听到了一些零星的评价。他们提起“融少爷”时,语气总是充满敬佩:

“融少看项目的眼光毒辣,而且敢下重注。当年集团投资新能源,内部反对声很大,是他力排众议,甚至用自己的股权做担保,才促成了那笔投资,现在成了集团最赚钱的板块之一。”

“他要求极高,但也极其公平。你做出成绩,他绝不吝啬奖励;你犯了错,也别想蒙混过关。跟着他干活,累是累,但成长飞快。”

“他出事前一段时间,好像特别忙,经常熬夜,似乎在秘密调研一个很大的项目,具体是什么,我们级别不够,不清楚。但他那段时间状态很亢奋,也……格外警惕。”

正直、睿智、极具商业魄力、眼光长远、对下属严格却公平……这些从不同渠道汇集而来的信息碎片,在张丽涵心中一点点拼接、融合,逐渐塑造出一个近乎完美的青年才俊形象。他不仅仅是傅家寄予厚望的继承人,更是一个有着独立思想、崇高商业理想和极强个人魅力的领导者。

然而,这样一个人,却遭遇了如此精准而狠毒的车祸,沉睡了这么久。这背后的阴谋,该是何等的阴暗与庞大?他出事前秘密调研的项目,与他得罪过的人,与那笔去向不明的资金,与傅宇奇一家的焦躁,是否存在着某种可怕的关联?

每多了解傅天融一分,张丽涵心中的痛惜与愤怒就加深一层,但同时,守护他的决心也愈发坚不可摧。她守护的,不仅仅是一个名义上的丈夫,更是一个值得尊敬的生命,一个本该光芒万丈、却被强行拖入黑暗的灵魂。

夜晚,她坐在灯下,翻看着傅天融那本写满批注的《创新者的窘境》,指尖轻轻拂过他那力透纸背的字迹,仿佛能感受到他当时思考的热度。

“天融,”她低声诉说着,声音在寂静的房间里格外清晰,“我好像……越来越了解你了。你那么优秀,那么正直,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太多人的不堪。所以他们害怕你,容不下你,对吗?”

她合上书,走到床边,握住他温热的手,目光坚定如磐石。

“没关系,他们越是害怕你,越是证明你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力量。现在,这面镜子由我来替你擦拭,由我来替你举起。我会让你留下的光芒,照亮所有阴暗的角落,让那些躲在暗处的魑魅魍魉,无所遁形。”

往事的拼图,拼凑出的不仅是傅天融辉煌的过去,更是张丽涵义无反顾走向未来的、最强大的精神动力。她知道,她走的这条路,不仅仅是为了爱情或责任,更是为了正义与公理。这份认知,让她的内心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力量与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