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三国:戏诸侯霸娇妻我乃张角之子 > 第302章 刘协威严 子羽请辞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稚嫩却威严的声音,让董卓心中一惊。

虽然心里一万个不乐意,但在这众目睽睽之下,也不敢造次。

他赶忙带着所有人下马,跪在地上,大喊。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张子羽冷哼一声,说道。

“董太守,既然知道是陛下在此,还不速速让开道路?莫非你真想抗旨不成?”

董卓咬了咬牙,心中暗自诅咒张子羽,但表面上还是恭敬地说道。

“镇北侯误会了,某只是听闻陛下蒙难,心急如焚,赶来救驾,并无他意。

只是不知镇北侯从何处迎回陛下,又为何不提前知会朝廷一声?”

张子羽不屑地说道。

“董太守这话说得可笑,陛下身处险境,我等救驾如救火,哪有时间知会朝廷?

再者说,我若提前告知,万一消息走漏,让陛下再次陷入危险,你担当得起吗?”

董卓被张子羽怼得哑口无言,脸上一阵青一阵白。

李儒见状,赶忙打圆场道。

“镇北侯息怒,董太守也是关心则乱,如今既然陛下平安归来,实乃大汉之幸。

不如我等一同护送陛下回宫,也算是皆大欢喜。”

刘协在一旁说道。

“既然如此,董太守与镇北侯便一同护送本宫与皇兄回宫吧,但切不可再生事端,以免惊扰圣驾。”

董卓和张子羽对视一眼,各自心怀鬼胎,但都应了一声“遵旨”。

于是,两支队伍合在一起,继续朝着洛阳城进发。

一路上,董卓和张子羽表面上相安无事,但彼此之间的火药味却愈发的浓烈。

仿佛随时都会再次爆发冲突,而洛阳城,也即将因他们的到来,陷入一场更为复杂的风云变幻之中……

当张子羽和董卓率军护送天子回到洛阳城后,两军皆驻扎在城外,各带着数百亲卫随车架入皇宫。

一路上,百姓们听闻天子归来,纷纷涌上街头,夹道欢呼。

然而,张子羽和董卓这两位护驾之人,心中所想却截然不同。

董卓骑在马上,眼神中闪烁着贪婪与野心,望着洛阳城的繁华。

暗自盘算着,如何在这风云变幻的局势中谋取最大利益。

而张子羽则一脸警惕,时刻留意着董卓的一举一动。

心中明白,这个肥头大耳的家伙绝非善类,真正的乱世他才是主力军。

进入皇宫,宫殿依旧宏伟壮丽,但经过十常侍之乱,却多了几分破败与凄凉。

刘辩和刘协在众人簇拥下,来到大殿之上。

刘辩坐在龙椅上,望着殿下站立的张子羽和董卓,心中五味杂陈。

他深知,自己虽为天子,但在这乱世之中,权力早已旁落,如今这两位手握重兵的臣子,究竟是福是祸,实难预料。

刘协站在一旁,同样面色凝重,他看了看张子羽,又看了看董卓。

思索着如何在这两人之间周旋,以重振汉室。

沉默片刻后,刘辩清了清嗓子,说道。

“今日朕能平安回宫,多亏镇北侯与董太守全力相救,实乃朕之幸,亦是大汉之幸。朕心甚慰,必有重赏。”

董卓一听,脸上立刻堆满了谄媚的笑容,赶忙跪地谢恩。

“陛下洪福齐天,臣不过是尽了些绵薄之力,何足挂齿。

陛下若真要赏赐,臣只愿能为陛下分忧解难,保我大汉江山稳固。”

说罢,还不忘偷偷瞥了张子羽一眼,眼神中满是挑衅。

张子羽冷哼一声,也跪地说道。

“陛下,臣为大汉臣子,救驾乃分内之事。

但如今朝廷动荡,百废待兴,还望陛下能励精图治,重振朝纲。

至于赏赐,臣不敢奢求,只愿能为陛下和天下百姓多做实事。”

刘辩点了点头,说道。

“二位皆是忠臣,朕心中有数,只是如今这洛阳城历经战乱,满目疮痍,还需二位爱卿多多费心。

董太守,朕命你暂理洛阳防务,务必确保京城安全。

镇北侯,朕听闻你在并州治理有方,朕想让你协助朝廷整顿吏治,不知你意下如何?”

董卓一听,心中暗喜,这洛阳防务可是个肥差,掌控了洛阳的兵权,就等于握住了朝廷的命脉。

他连忙说道:“陛下放心,臣定不负陛下重托,定让这洛阳城固若金汤。”

张子羽心中明白,刘辩此举是想平衡两人势力,但他清楚董卓野心勃勃,绝非轻易能掌控之人。

而且,他来洛阳的目的可不是为了陷入这个泥潭。

想到这里,张子羽拱手说道。

“陛下,臣不求任何赏赐,但求陛下能明白臣之忠诚。

还望陛下能为臣正名,臣愿继续回边疆帮大汉收好门户。”

刘辩微微一愣,他本以为张子羽会借此机会在朝中谋取高位,以巩固自身势力。

毕竟,在这乱世之中,权力才是立足的根本。

但张子羽这番话,倒让他有些意外。

刘协在一旁,眼中闪过一丝思索。他明白张子羽的想法,边疆对于大汉来说至关重要。

而张子羽在边疆多年,不仅抵御了外敌,还将并州治理得井井有条,确实是守护边疆的不二人选。

而且,让张子羽离开洛阳这个权力漩涡,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他与董卓过早产生激烈冲突。

对汉室而言,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刘辩沉思片刻后,说道。

“镇北侯忠心耿耿,朕岂会不知。

只是如今大汉正值多事之秋,朝廷上下百废待兴。

朕正需要镇北侯这样的栋梁之才相助,若镇北侯就此离去,朕实感惋惜。”

张子羽再次躬身,诚恳地说道。

“陛下厚爱,臣感激涕零。

但边疆局势同样严峻,鲜卑、匈奴等外敌一直对我大汉虎视眈眈。

臣在边疆多年,对当地情况较为熟悉,也与将士们并肩作战,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若臣留在洛阳,恐边疆防务出现疏漏,给外敌可乘之机。

还望陛下以大局为重,准许臣回边疆继续效力。”

刘辩心中权衡利弊,觉得张子羽所言有理。

而且,若能让张子羽继续为大汉镇守边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制衡董卓。

毕竟,董卓的西凉军势力庞大,若无人牵制,后果不堪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