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太行山的秋阳裹着桂香钻进靖南营的栅栏,晒谷场上的占城稻堆成了小山,金黄的谷粒在风里翻涌,像撒了一地碎金。狗儿攥着把新磨的短刀,蹲在粮堆旁啃着烤红薯,鼻尖沾着黑灰,却笑得眼睛发亮——这是他加入靖南营的第三个月,终于不用再饿肚子了。

“狗儿!”王二的大嗓门从训练场传来,“李先生叫你去靶场!”

狗儿蹦起来,手里的红薯掉在地上也没顾得上捡。他跑向靶场时,看见靖南队的士兵正端着“守家一号”燧发枪练习齐射,枪声震得靶场的杨树叶子簌簌落。王二站在队伍旁边,腰间挂着把新配的腰刀,不再是之前那副落魄样,脸上的蜡黄褪了些,多了点精神。

李昊站在营地的岗楼上,望着眼前的景象,嘴角扯出点笑。

半年前,这里还是个连像样围墙都没有的山坳;现在,栅栏换成了夯土筑成的石墙,墙头上插着削尖的竹签,了望哨的木楼高高立在山脊,能俯瞰方圆十里。营地里分了四个区:屯田区的梯田种满了占城稻和红薯,工坊区的修械所飘着铁匠铺的青烟,居住区的土坯房整整齐齐,甚至还有间简陋的学堂——赵刚正带着几个孩子认字,黑板上写着“靖南营”三个歪歪扭扭的字。

“李先生,”赵刚捧着本账册走上来,“这个月的收成:占城稻亩产三百斤,红薯亩产五百斤,够三千多人吃三个月。修械所那边,又造了五十支‘守家一号’,枪管的质量比上月好多了。”

李昊接过账册,指尖划过“三千五百人”那行字——这是靖南营现在的总人数:老团队三十人,王二带来的四十多人,还有陆续归附的流民、散兵,凑成了这支小有规模的武装。

“还有件事,”赵刚压低声音,“山下张家庄的张财主派人来,说要送二十担小米,还有两头耕牛——说是感谢我们帮他打跑了偷粮的土匪。”

李昊笑了:“不是感谢,是怕我们抢他。不过没关系,收下吧——正好给新兵补补体力。”

下午,李昊在演武场召开全体会议。

所有的人都到了:老队员穿着洗得发白的粗布衫,腰间挂着燧发枪;王二的手下穿着新发的军装,虽然布料粗糙,却浆得笔挺;连刚归附的流民都来了,手里攥着锄头,眼里带着期待。

“今天叫大家来,是想说说咱靖南营的事儿。”李昊站在台阶上,声音不大,却能让每个人都听见,“咱们从几个月前的几十个人,到现在的三千五百人,不是靠我一个人,是靠大家一起拼出来的。”

他指了指身后的粮堆:“这是屯田区种的粮,够咱们吃;这是修械所造的枪,能打清军;这是咱们的营寨,能挡住土匪和斥候。现在,咱们不是流浪的溃兵,不是占山的土匪——咱们是靖南营,有自己的家,有自己的地,有自己的枪。”

王二往前站了一步,拱手道:“李先生说得对!以前我带着黑风寨的人,天天怕饿死、怕被清军砍,现在不一样了——跟着李统领,有饭吃,有枪拿,还能打鞑子!我王二第一个赞成,跟着李先生干到底!”

人群里爆发出掌声。接着,狗儿举着手喊:“我也赞成!李先生教我打枪,教我种地,我要跟着他打清军!”

“赞成!”“赞成!”

喊叫声此起彼伏。李昊等声音小了些,继续说:“既然大家都愿意跟着我,那从今天起,我李昊就是靖南营的统领——但我不是你们的主子,是跟你们一起扛枪、一起种地、一起打仗的兄弟。咱们的规矩很简单:不抢老百姓的粮,不打无辜的人,跟着我,活出个人样来!”

傍晚,李昊坐在营地的老槐树下,看着天边的晚霞。

王二端着碗红薯粥走过来,坐在他旁边:“李先生,明天我想带百户的人去修工事——清军的斥候最近又多了,得把栅栏再加高些。”

“好。”李昊喝了口粥,“让狗儿跟着你,他机灵,能帮着盯着。”

“还有,”王二犹豫了下,“昨天有个流民来找你,说是想加入靖南营,但家里还有老娘……”

“让他来。”李昊放下碗,“咱们的屯田区需要人,让他去种地,每月分三斤米,够他娘俩吃。”

王二笑了:“我就知道,你不会不管他们。”

李昊望着远处的山峦,想起最初在山洞里激活系统的夜晚,想起第一次用燧发枪打退土匪的紧张,想起王二跪在地上归顺的样子。他摸了摸怀里的系统面板——【太行小堡垒建立】【人口:3523人】【耕地:1200亩】【武装:燧发枪120支】【成就:“立寨安民”(+500点数)】。

这些数字不是冰冷的,是活生生的人:是屯田区里挥汗如雨的农民,是修械所里叮当作响的工匠,是训练场上喊着口号的士兵,是学堂里认字的孩童。

“王哥,”李昊突然说,“我不想只做个‘统领’——我想让咱靖南营的人,都能吃饱饭,都能有个家,都能活得像个人。”

王二看着他的侧脸,眼里泛着光:“会的。跟着你,肯定能。”

深夜,靖南营的篝火燃得正旺。

李昊站在篝火旁,看着围坐的人们:赵刚在教孩子写字,王二在跟手下喝酒,狗儿在擦燧发枪,孙神医在给人包扎伤口。有人唱起了民谣,声音沙哑却温暖:“太行山,山高水长,靖南营,守咱家乡……”

李昊笑了。他知道,这不是一个结束,是一个开始——明天,他要带着靖南营的人,去跟清军的斥候打一仗;后天,要教新兵种地;再后天,要去山下收更多的流民。

但他不怕。因为他有这个“太行小堡垒”,有一群愿意跟他一起守家的人。

风里飘来占城稻的香气,是屯田区的农民在浇地。李昊抬头望着星空,心里默念:“下一个百年,咱们的堡垒,会更牢;咱们的家,会更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