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粗瓷碗的边缘,带着几个磕碰出的缺口。

碗里的清水,倒映着赵云那张没有表情的脸。

他身前,须发皆白的老者跪在泥地里,身后,是几十个村民,捧着他们仅有的食物,眼中是混杂着恐惧、期盼与卑微的复杂光芒。

赵云沉默地接过那碗水。

他没有喝。

他只是看着碗中自己那身精良的铠甲,和身后那些同样装备精良,气势如虹的白马义从。

然后,他将碗递还给老者,亲手将他从地上扶起。

“老丈,我们不拿。”

赵云的声音很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

老者愣住了,浑浊的眼睛里满是困惑和惶恐。

“将军……是嫌弃俺们的东西粗鄙?”

“不。”

赵云摇了摇头,他转过身,对着身后五百名骑士,下达了一道让他们,也让所有村民都目瞪口呆的命令。

“传我将令。”

“所有军士,将随身携带的半数干粮、盐巴,以及所有金疮药,全部分发给村民。”

“另外,派一队人,去帮老乡们把被曹军毁坏的院墙和农具,都修好!”

命令下达,没有一个士兵迟疑。

他们利落地翻身下马,从行囊中取出自己的口粮。那些用油纸包得整整齐齐的肉干和麦饼,被小心翼翼地送到每一个村民的手中。

一名随军的医者,更是打开药箱,开始为村里几个生病的老人和孩子诊治。

村民们彻底傻了。

他们手里攥着还带着体温的肉干,看着那些高大威武的军爷,竟然真的卷起袖子,扛起石头,开始为他们修补被曹军砸烂的院墙。

一名年轻的士兵,不小心碰倒了村口的一只水缸。

他吓得脸色一白,立刻对着缸的主人,一个老婆婆,连连鞠躬道歉,然后二话不说,拿起自己的水囊,将里面宝贵的饮水,全都倒进了缸里,直到补满为止。

这一切,都像是在梦里。

他们这辈子见过太多官兵了。

那些人,穿着官服,拿着兵器,却比土匪还凶,比豺狼还狠。

可眼前这支军队,不一样。

他们是天兵天将吗?

夜幕降临。

寒意从湿润的泥地里升起。

村子里,家家户户的屋子都空着。

村民们自发地走出家门,来到村口,看着那五百名骑兵,在村外的田埂上,就着冰冷的夜风,和衣而眠。

他们宁愿睡在露天的荒野里,也没有一个人,踏入任何一间民宅。

老村长再也忍不住了。

他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走到正在篝火旁擦拭长枪的赵云面前。

“将军……”

老者的声音,带着一丝哽咽和浓浓的不解。

“你们……你们到底是什么兵?为何……为何与其他官兵,如此不同?”

赵云抬起头,篝火的光芒,在他清澈的眸子里跳动。

他看着眼前这张布满了风霜与苦难的脸,想起了委员长在出征前,对他们所有将领说过的话。

他站起身,对着老者,郑重地抱拳一礼。

“老丈,我们不是官兵。”

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了每一个竖起耳朵的村民和士兵耳中。

“我们是百姓子弟兵。”

百姓子弟兵?

这是一个全新的,从未有人听说过的词。

老者喃喃地重复着这五个字,浑浊的眼睛里,渐渐亮起了一道光。

他好像懂了。

百姓的,子弟兵。

是儿子,是兄弟,是自家人。

所以,他们才不抢东西,不睡民房。

因为,没有儿子会抢老子的粮食,没有兄弟会占家里的屋子!

“好……好一个百姓子弟兵!”

老者激动得浑身颤抖,老泪纵横!

他猛地转身,对着身后所有的村民,用尽全身力气嘶吼道:

“都听见了吗!这是咱们自家的队伍啊!”

* * *

第二天清晨。

赵云的部队准备开拔。

村口,却已经站满了黑压压的村民。

他们没有再送吃的,只是沉默地站在那里,为这支即将离去的队伍送行。

就在这时,一名曹军的斥候,骑着快马,从远处的官道上飞驰而来。

所有白马义从的士兵,瞬间握紧了手中的兵器,眼神变得冰冷。

那斥候显然也发现了他们,脸色大变,就要拨转马头逃跑。

可他还没来得及拉动缰绳。

“噗通!”

村口一个正在玩泥巴的半大孩子,猛地将手中的一块石头,用尽全力砸了出去!

石头精准地砸在了马腿上!

战马吃痛悲鸣,瞬间失足,将马背上的斥候狠狠摔了下来!

不等士兵们反应,几十个拿着锄头、粪叉的青壮村民,已经怒吼着冲了上去,将那名摔得七荤八素的曹军斥候,死死按在了地上!

整个过程,快如闪电!

赵云看着眼前这一幕,愣住了。

他身后的所有士兵,也都愣住了。

他们第一次,如此直观地,感受到了什么叫做“人民的力量”。

老村长走到赵云面前,将一卷刚刚从斥候身上搜出的地图,递了过去。

“将军,往东三十里,是曹军的一个岗哨,有五十多人。”

他又指了指另一条不起眼的小路。

“从村后这条小路走,可以绕过去。这条路,只有俺们村的人知道。”

赵云深深地看着眼前的老者,看着他眼中那份不容置疑的决绝。

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他们不再是孤军奋战。

在这片敌人的土地上,他们有了无数双眼睛,无数双耳朵。

他们,如鱼入大海!

* * *

接下来的几天,整个兖州后方,彻底成了一锅沸水。

一支支曹军的巡逻队,被引入错误的包围圈。

一个个隐秘的粮草囤积点,被精准地找出并烧毁。

“百姓子弟兵”这个名号,和“李将军的仁义之师来了”这句话,像长了翅膀一样,飞速传遍了兖州与徐州交界的每一个村庄,每一个集镇。

百姓们开始自发地行动起来。

他们为路过的赤曦军士兵送上一碗热水,为他们指明正确的道路,为他们传递曹军最新的动向。

而曹军,则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他们发现,自己仿佛瞎了,也聋了。

斥候派出去,就再也回不来。

当地的百姓,看他们的眼神,充满了毫不掩饰的仇恨与警惕。

这仗,没法打了!

一支被人民拥护的军队,和一支被人民唾弃的军队,在战斗力上,形成了天壤之别!

这股代表着希望的风,越刮越猛。

它越过了曹军的重重封锁,穿过了绝望的旷野。

终于,吹到了那座被围困得水泄不通,城中军民早已陷入绝望的孤城。

下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