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三国:第一革命集团军 > 第383章 荀彧的抉择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皇宫门前,已是一片人间炼狱。

喊杀声,惨叫声,兵刃碰撞声,混杂在一起,织成了一张巨大的、包裹着死亡与绝望的网。

荀彧就站在这张网的中央。

他一动不动。

混乱的人流,惊惶的禁军,从他身边奔涌而过,如同湍急的河水绕过一块顽固的礁石。

他的世界,寂静无声。

他的眼中,只剩下那辆渐行渐远的,空空如也的马车。

以及,那支护卫着空马车,向城外决死冲锋的,曹氏最精锐的虎卫。

一个时辰前,当城内大乱,他没有丝毫犹豫,便带着府中亲卫,赶赴皇宫。

他要守在这里。

他要与汉室最后的君王,与那个他追随了半生的主公,一同流尽最后一滴血。

他相信,曹操会来。

那个在官渡惨败后,跪在天子面前,声泪俱下,嘶吼着“臣誓与陛下、与许都共存亡”的男人,一定会来。

然而,他等来的,只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金蝉脱壳。

那辆空马车,像一记无声的耳光,狠狠抽在了他的脸上。

也抽碎了他坚守一生的,所有信念。

“呵……”

一声干涩嘶哑的轻笑,从荀彧的喉咙里挤了出来。

那笑声,比哭声,更令人心碎。

他想起了二十年前,在颍川,那个意气风发的青年,握着他的手,慷慨激昂。

“文若,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

他想起了不久前,在丞相府中,那个人将天下舆图铺开,指点江山。

“文若,天下,自此定矣!”

一幕幕画面,在眼前闪过。

然后,破碎。

碎得,像被狂风吹散的烟尘。

「奉天子以令不臣……」

荀彧在心中,无声地咀嚼着这七个字。

他咀嚼了一辈子。

到头来,他才发现,自己奉的,不是天子。

他令的,也不是不臣。

他只是在用自己毕生的才华与心血,为另一个董卓,披上了一件名为“汉相”的华丽外衣。

他才是那个最可笑的,助纣为虐的,不臣之人。

可笑。

何其可笑!

荀彧的身体,开始不受控制地,剧烈颤抖起来。

一种源自灵魂深处的冰冷,瞬间席卷了他的四肢百骸。

他那张素来平静温润的脸上,血色,在一瞬间褪得干干净净。

“令君!”

一名浑身是血的属下,连滚带爬地冲到他面前,一把抓住他的衣袖,声音因为恐惧而扭曲。

“令君!曹公他……他弃城了!我们快走吧!再不走就来不及了!”

荀彧缓缓地,转过头。

他看着那张年轻而又惊惶的脸,眼神空洞得,像一口枯井。

“走?”

他轻声反问。

“去哪里?”

那属下被问得一愣,随即急切道:“去荆州!去投刘表!只要令君振臂一呼,天下士人,必群起响应!我们还有机会!”

“机会?”

荀彧的嘴角,勾起一抹悲凉的弧度。

“响应谁?响应一个连天子都敢抛弃的……国贼吗?”

那属下彻底呆住了。

他看着荀彧那双死寂的眼睛,终于明白了什么。

他猛地一咬牙,声音压低,带着一丝决绝。

“那……令君!我等当为汉室殉节!留清白于人间!黄泉之下,方有颜面去见历代先帝!”

说着,他便要拔出腰间的佩剑。

死。

对于一个像荀彧这样的士族领袖而言,当理想破灭,当大厦将倾,以身殉国,是最后,也是最体面的归宿。

然而。

荀彧却缓缓地,摇了摇头。

他抬起手,阻止了属下的动作。

“死?”

他的声音,很轻,很飘,仿佛不是从他口中发出。

“为何而死?”

是啊。

为何而死?

为那个已经名存实亡的汉室吗?

还是为那个,将自己视作棋子,用完便弃的主公?

当信仰崩塌,当他发现自己坚守了一生的“道”,不过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谎言时,就连死亡,都失去了意义。

荀彧缓缓地,推开了那名属下。

他转过身。

不再看曹操逃离的方向。

他的目光,穿过眼前混乱的厮杀,望向了城西。

望向了那片炮火最猛烈,喊杀声最震天的地方。

那里,是赤曦军总攻的方向。

那里,是那个名为李峥的男人,所在的方向。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

「主权在民。」

「我们要建立的,是一个没有皇帝的国家!」

那份从天而降的报纸上的文字,如同惊雷,再一次,在他脑海中轰然炸响!

曾经,他视这些文字为千古未有之乱言,是足以颠覆人伦纲常的洪水猛兽。

但此刻。

当他亲眼见证了自己所维系的“纲常”,是何等虚伪与脆弱之后。

一种冰冷的、纯粹的、近乎病态的好奇心,如同藤蔓,从他那片已经化为废墟的心田中,疯狂地滋生出来。

一个没有皇帝的国家?

那会是什么样子?

一个由万民共同执掌权力的天下?

那又是何等光景?

李峥。

那个将曹操逼入绝境,那个用一份报纸便搅动了整座城池人心的男人。

他究竟,是怎样一个存在?

他和他口中的“共和”,究竟是开创一个前所未有盛世的良药,还是将这天下拖入更深地狱的剧毒?

他想知道。

他迫切地,想知道答案。

荀彧缓缓地,直起了那因为绝望而微微佝偻的背。

他伸出手,一丝不苟地,整理了一下自己那件虽然沾染了些许尘土,却依旧平整的朝服。

这个动作,他做了一辈子。

但这一次,意义却截然不同。

他不再是汉献帝的尚书令。

也不再是曹操的“王佐之才”。

从这一刻起,他只是一个见证者。

一个旧时代的幽魂,一个新时代的,旁观者。

“我不走了。”

他平静地开口。

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绝。

那名属下,呆呆地看着他。

只见荀彧缓缓抬起头,目光穿透了漫天的火光与硝烟,仿佛看到了一个正在冉冉升起的,他无法理解,却又无法忽视的未来。

“我要留下来。”

“亲眼看看。”

“那个李峥,和他所谓的‘共和’,究竟要如何,颠覆这个天下。”

……

厮杀声,渐渐平息。

城内,曹军最后的抵抗,在起义军与赤曦军的内外夹击之下,土崩瓦解。

“吱呀——”

一声沉重而又悠长的巨响。

许都的西门,那扇象征着汉室最后壁垒的城门,在无数百姓与起义士兵的欢呼声中,被缓缓地,从内部推开。

夕阳的余晖,如同融化的金水,从敞开的城门,倾泻而入,为这条通往新世界的道路,铺上了一层神圣的光晕。

外面,没有狰狞的敌军。

只有一片望不到边际的,赤色的海洋。

以及,道路两旁,无数自发前来,手捧着粗粮与浊酒,脸上带着激动与期盼神情的,许都百姓。

在万众瞩目之中。

一骑白马,缓缓驶入。

马上之人,一身朴素的灰色干部服,没有任何华丽的甲胄。

他的面容很年轻,但那双深邃的眸子,却平静得,仿佛能倒映出整个天地的变迁。

李峥。

在他的身后,赵云、张辽、高顺等一众赤曦军高级将领,如众星捧月般,策马相随。

他们没有露出胜利者的骄狂。

每一个人的脸上,都带着一种近乎肃穆的庄严。

他们进入这座城,不是为了征服,而是为了接收。

接收一个旧时代的结束,与一个新时代的开启。

欢呼声,如同山呼海啸。

“委员长万胜!”

“共和万胜!”

荀彧静静地站在皇宫的阴影之下,看着那个在万民拥戴中,缓缓向他走来的年轻人。

看着那张年轻而又陌生的脸。

他知道。

一个时代,结束了。

而另一个,他完全无法想象的时代,在这一刻,正式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