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三国:第一革命集团军 > 第432章 一五计划启动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最高政务会议厅内,气氛肃穆。

政务院总理陈默,将一份厚重的报告放在了长桌中央。

他的手指轻轻敲了敲封面,发出沉闷的声响,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诸位。”

陈默的声音沉稳而有力。

“内部隐患既已肃清,共和国的重心,必须回到建设上来。”

“我手中这份,便是由政务院联合各部,历时三月拟定出的《中华共和国第一个五年发展计划》草案。”

他翻开报告,没有一句多余的客套,直入主题。

“未来五年,共和国将集中一切力量,完成三大基础工业指标!”

“一,钢铁!”

陈默伸出一根手指,语气斩钉截铁。

“以冀州铁厂为核心,整合全国矿产资源,五年内,钢铁年产量必须突破三十万石!”

这个数字,像一块巨石砸进平静的湖面,让在场所有人都心头剧震。

三十万石!

这几乎是前汉王朝巅峰时期,数年产量的总和!

不等众人消化这惊人的目标,陈默的声音再次响起。

“二,煤炭与水泥!”

“五年内,太行山煤矿年产量必须达到百万石!水泥产量必须满足至少一条贯通南北的国道修建所需!”

“三,交通!”

“以许都、邺城为枢纽,五年内,必须建成连接冀、豫、徐三州的水泥硬化驰道网!确保主力兵团七日之内,可抵达境内任何一个郡县!”

一个又一个宏伟到近乎疯狂的目标,从陈默口中被清晰地抛出。

每一条,都像一柄重锤,狠狠砸在与会众人的心上。

“除此之外。”

陈默翻过一页报告。

“政务院计划,在五年之内,于共和国每一个郡县,至少建立一所蒙学,一所医疗所!”

“我们要让所有学龄儿童有书可读,让所有百姓病有所医!”

在许多旧臣看来,这简直是痴人说梦!

“我反对。”

一个清冷的女声响起,打断了陈默的陈述。

所有人循声望去,开口的正是新上任的财政部长,甄姬。

她站起身,一身干练的深色制服,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她手中同样拿着一份报告,只是薄了许多。

“陈总理的计划,宏伟壮阔,令人心潮澎湃。”

甄姬的话语很客气,但内容却像一把冰冷的刀子。

“但是,我作为财政部长,必须指出一个最致命的问题。”

“钱。”

她将自己手中的财政报表,放在了桌上。

“以共和国去年的财政总收入计算,即便不考虑军费开支,不考虑行政开销,将每一个铜板都投入到‘一五计划’中,其资金缺口,依旧高达七成!”

“更不要说,支撑如此庞大计划所需的技术人才,我们从何而来?”

“计划一旦强行启动,不出一载,共和国的财政便会彻底崩溃!届时,不用等南方的敌人打过来,我们自己就会因为发不出军饷,买不起粮食而崩溃!”

这番话,如同一盆冰水,浇在了所有人火热的心头。

会场内,瞬间陷入了一片死寂。

甄姬提出的问题,无比尖锐,也无比现实。

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由自主地汇聚到了主位上,那个从始至终都未发一言的男人身上。

李峥。

他缓缓站起身,脸上带着平静的笑容。

他先是赞许地看了一眼甄姬。

“甄部长说得很好。”

“敢于直面问题,这才是共和国的官员应有的态度。”

他随即环视全场,声音变得洪亮而充满力量。

“困难,确实巨大。但我们是为了什么,才推翻那个旧世界?不就是因为它腐朽、落后,让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永远在贫穷与战乱中挣扎吗?”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这个计划,必须执行!”

他的目光变得锐利。

“至于钱和人的问题,我有两个解决方案。”

“第一,关于钱。”

李峥伸出一根手指。

“由新成立的国家银行,向全体国民,发行‘五年期建设国债’!我们用共和国未来的税收作为担保,向人民‘借钱’来搞建设!”

“我们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更要让人民享受到国家发展的红利!凡购买国债者,五年之后,连本带息,双倍奉还!”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

向百姓借钱搞建设?这简直是闻所未闻的创举!

“第二,关于人。”

李峥的目光,扫过在场所有人。

“没有人才,我们就自己培养!”

“我提议,正式成立‘格物院’!广招天下能工巧匠,集中资源,攻克技术难关!”

“同时,扩大军政大学与赤曦学院的招生规模,用最快的速度,为共和国培养出数以万计懂技术、懂管理、有信仰的基层干部!”

“我相信,只要我们万众一心,这天底下,就没有我们迈不过去的坎!”

李峥的话,掷地有声,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强大自信与号召力!

会场内,所有人心中的疑虑与不安,被这股磅礴的气势一扫而空!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被彻底点燃的,名为“建设新世界”的狂热与激情!

“我同意!”

“附议!”

“请委员长下令!”

激昂的声音,此起彼伏!

一项足以改变国家命运的伟大工程,在所有人的见证下,正式拉开序幕!

* * *

随着“一五计划”启动的总动员令,通过《民声报》传遍共和国的每一个角落。

整片北方大地,瞬间变成了一个热火朝天的巨大工地!

冀州铁厂。

数十座新式高炉拔地而起,冲天的烟柱遮天蔽日,奔流的钢水如同赤色的巨龙,昼夜不息。工人们高喊着号子,汗水浸透了他们的衣衫,脸上却洋溢着前所未有的自豪笑容。

太行山深处。

一列列轨道车满载着乌黑的煤炭,从幽深的矿井中被拉出。无数矿灯在黑暗中汇成璀璨的星河,每一盏灯,都代表着一份为新世界添砖加瓦的力量。

连接许都与邺城的“京邺大道”工地上。

数以万计的民夫、士兵、甚至放下了手中工作的干部,都加入了这场史无前例的筑路工程。他们喊着整齐的号子,用最原始的工具,开山劈石,填平沟壑,一条坚实平坦的水泥大道,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向着远方延伸。

无数百姓,以一种近乎狂热的激情,投入到了这场建设自己家园的伟大事业之中。

因为他们知道,脚下修的每一寸路,手中炼的每一斤钢,都是在为自己,为子孙后代,构建一个崭新的,强大的,不再受人欺辱的未来!

报纸上,每一天都在刊登着各项建设飞速增长的数据。

钢产量突破历史新高!

第一段水泥路面正式通车!

第一所县级蒙学正式开学!

一个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极大地凝聚了民心,汇聚了国力!

一个工业化的,崭新的国家雏形,正在北方大地上,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冉冉升起!

然而,强大的国家建设,需要同样强大的军队来保卫。

就在全国建设如火如荼之际,赤曦军政大学的扩大会议上,一份关于深化“教导官制度”改革的方案,被正式提上了议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