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从明朝开始的工业化 > 第78章 改造蒸汽机(2)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接下来的一个月,这座秘密的工坊,变成了一座名副其实的炼狱。

铸造,失败,再铸造,再失败。无数的铁水被浪费,只为得到几根勉强没有沙眼和裂纹的汽缸毛坯。

然后,是更为残酷的、永无止境般的手工研磨。匠人们被分成三班,日夜不休。工坊里,只剩下一种声音——锉刀与金属摩擦时发出的、令人牙酸的“沙沙”声。铁屑如同黑色的雪,纷扬飘落,将每个人的脸庞和衣衫都染成了铁灰色。

李怀安变成了一个冷酷无情的暴君。他设计出了一种最原始的、却又极其有效的内径卡尺。他每天的工作,就是拿着这把卡尺,一遍又一遍地,测量着汽缸内壁的尺寸。

“这里,高了半根头发丝!磨!”

“这边,凹进去一钱!这根废了!扔掉!”

“你们的手,不是手!是尺!是规矩!你们的眼睛,不是眼睛!是线!是水平!”

他的咆哮声,在地底工坊里反复回荡,如同戒律。

匠人们的精神,在崩溃的边缘徘徊。他们不明白,为何要为了那几乎看不见的、微小到可以忽略不计的瑕疵,而付出如此巨大的、近乎于自虐的代价。

终于,那位德高望重的钱师傅,在连续打磨了三天三夜,又一次因为零点一毫米的误差而被李怀安判定为“废品”后,彻底爆发了。

“不干了!老子不干了!”他猛地将手中的锉刀狠狠地摔在地上,那双布满血丝的眼睛死死地瞪着李怀安,如同困兽,“你这是在折磨人!老子打了一辈子铁,给王公贵族造过刀,给将军们造过甲!从没有人敢说老子的手艺不精!你这个黄口小儿,懂个屁!”

工坊内的空气,瞬间凝固了。所有人都停下了手中的活计,紧张地看着这一幕。

李怀安没有发怒。他只是静静地看着钱师傅,然后,缓缓地捡起了地上那根被判定为“废品”的汽缸。

“钱师傅,”他的声音,出人意料地平静,“你过来。”

他将钱师傅带到汽缸旁,拿起一盏油灯,凑近那看似光滑无比的内壁。

“你看这里。”他指着一处微不可察的凹陷,“这个凹陷,比一张纸还薄。但是,当滚烫的蒸汽冲进来的时候,它就会在这里,形成一个微小的漩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个漩涡,就会像水滴石穿一样,将这里磨损、扩大。最终,有一天,当我们的船行驶在江河之上,当数百人的性命都系于此物之上时,它,就会在这里,裂开一道缝。”

他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看着钱师傅,那眼神,仿佛能穿透人的灵魂。

“我们追求的,不是一件‘天衣无缝’的艺术品。我们追求的,是一件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绝对可靠、绝对不会背叛我们的工具。”

“这不是手艺,”他的声音,如同宣告,“这是‘律法’!是我们用生命,为这头钢铁巨兽,刻下的第一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律法——绝对的精准,意味着绝对的生命!”

钱师傅呆住了。他看着李怀安那双亮得惊人的眼睛,看着那盏油灯下、被无限放大的、致命的微小瑕疵。

他那颗属于老工匠的、充满了经验与骄傲的心,在这一刻,被一种全新的、冰冷的、却又充满了无可辩驳的真理力量,悍然击碎。

他缓缓地、深深地,弯下了腰。

一个月后,当那根内壁光滑如黑色镜面、用卡尺在任何一个截面测量、其直径误差都小于半毫米的汽缸,终于被宣告“合格”时,整个工坊,陷入了一片死寂。

随即,爆发出了一阵惊天动地的、如同劫后余生般的疯狂欢呼。匠人们互相拥抱着,又哭又笑。他们做到了。他们用凡人的手,完成了一件只属于神仙的、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而接下来的组装,便不再是一项工作,而是一场充满了神圣与敬畏的、创造的仪式。

那些曾经被他们视为“折磨”的、按照绝对标准制造出来的零件,此刻如同最神圣的法器,被小心翼翼地陈列在工坊的中央。光可鉴人的汽缸,如同黑色的圣杯;用浸透了油脂的皮革作为密封圈的活塞,宛如权杖;由黄铜铸造、结构复杂的分离式冷凝器,闪烁着黄金般的光泽;而那套由一个“太阳轮”和三个“游星轮”构成的行星齿轮组,更是如同神明冠冕上的宝石,精巧绝伦,充满了令人心悸的几何学美感。

匠人们在李怀安的指挥下,开始了这场庄严的仪式。他们的脸上,不再有丝毫的怀疑与抗拒,只有一种……参与了创世纪的、狂热的虔诚。

仪式的第一个高潮,是“活塞的初吻”。

当那枚被打磨得完美无瑕的活塞,被缓缓地、推入那同样完美的汽缸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没有卡滞,没有旷量。活塞如同最默契的情人,顺滑地、严丝合缝地,滑入了汽缸的怀抱。在它完全进入的瞬间,发出了一声轻微而满足的、如同叹息般的“嘶——”声。那是被压缩的空气,从预留的排气孔中溢出的声音。

成了!气密性,完美!

第二个高潮,是“编织血脉”。

一根根粗大的、用红铜打造的管道,如同巨兽的血管与神经,被小心翼翼地连接起来。从锅炉到汽缸顶部的进气管,从汽缸底部到冷凝器的排气管,从冷凝器到空气泵的排水管……李怀安的指令,清晰而精准,充满了系统论的逻辑。

“这里的弯头,必须是九十度,以减少蒸汽的能量损失。”

“冷凝器的进水口在下,出水口在上,利用冷热水的密度差,形成自然对流,提高冷却效率。”

匠人们第一次意识到,他们制造的,不是一堆零件的简单组合。他们正在构建的,是一个有机的、拥有自己循环与呼吸的、活生生的生命体。

最后的加冕,是“灵魂的觉醒”。

当那套复杂的行星齿轮组,被安装在主轴之上,当“游星轮”的齿,与“太阳轮”的齿,第一次,完美地啮合在一起时,所有人都仿佛听到了一声来自天外的、和谐而庄严的钟鸣。

机器的灵魂,在这一刻,被注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