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就在太平天国以秋风扫落叶之势荡平江南、江北大营,稳固东南半壁之际,西线沉寂、休整了数月之久的曾国藩湘军,如同蛰伏的恶虎,已然舔舐完伤口,磨利了爪牙,正卷土重来,以更为浩大的声势,自湖南倾巢而出,沿江而下,直扑太平军控制的江西、安徽腹地。

这一次的湘军,与之前相比,已然脱胎换骨。

在曾国藩“以理学治军”的方略下,湘军进行了彻底的整顿和扩充。其核心骨干,多是笃信程朱理学、与太平天国意识形态水火不容的湖南士子,凝聚力、战斗意志远超绿营。经过精心操练,军纪更为严明,战术更加呆板却也更加坚韧。更重要的是,曾国藩通过厘金、劝捐乃至默许部下某些“非常手段”,极大地缓解了粮饷问题,使得湘军兵员充足,装备也得到了改善,尤其是火炮数量有所增加。

曾国藩本人,在经历了前期的挫败后,变得更加沉稳、老辣。他不再急于求成,而是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其麾下大将,如塔齐布、罗泽南、李续宾、彭玉麟等,皆非易与之辈,各具才能,且对曾氏忠心耿耿。

湘军水陆并进,声势浩大。陆师以塔齐布、罗泽南为前锋,锐气正盛;水师在彭玉麟统领下,战船经过加固和扩充,牢牢控制着长江中游水道,成为了湘军机动和补给的生命线。他们的第一个目标,便是扼守长江咽喉、战略地位极其重要的九江府!

驻守九江的太平军主将,乃是林启容。他是一员骁勇善战的悍将,曾在镇江等地立下赫赫战功。面对来势汹汹的湘军,林启容毫不畏惧,下令加固城防,囤积粮草军械,准备依托坚城,与湘军决一死战。

然而,此时的湘军,已非吴下阿蒙。曾国藩吸取了以往攻坚伤亡巨大的教训,并不急于发动蚁附攻城。他命令部队在九江城外深挖壕沟,高筑营垒,构筑起密密麻麻的工事体系,将九江城如同铁桶般团团围住,切断了其与外界的陆路联系。同时,彭玉麟的水师巡弋江面,封锁水路,使得九江彻底成为一座孤城。

湘军仗着兵力、火力优势,开始日夜不停地用火炮轰击九江城墙,并不断挖掘地道,试图爆破攻城。林启容率部拼死抵抗,战斗异常惨烈。太平军将士凭借城防工事和顽强的意志,多次击退湘军的猛攻,并摧毁了数条地道。但湘军韧性极强,败而不溃,稍作整顿便再次扑上,攻势一浪高过一浪。

九江攻防战,陷入了残酷的消耗战。在此守城的秦日纲虽然英勇,但城内粮草弹药在持续消耗下日渐捉襟见肘,向外求援的信使也多被湘军截杀。形势对太平军愈发不利。

金陵城内,林阳第一时间接到了九江告急的军报。他立刻召集核心文武商议。

“曾国藩这条老狗,果然又扑上来了!”

韦昌辉怒道,

“东王,让我带兵去增援秦日纲,定叫曾妖头有来无回!”

石达开相对冷静:

“北王莫急。湘军此番有备而来,势大锋锐,且深沟高垒,围城打援恐是其惯用伎俩。我军若贸然前往,正中其下怀。”

左宗棠捻须分析道:

“翼王所言极是。曾国藩用兵,最重根基。其倾巢而出,后方湖南必然空虚。九江城坚,林启容将军亦非庸才,短期内当可支撑。我军或可效仿围魏救赵之策,派一精锐偏师,西进威胁湖南,或南下攻击赣中,迫其回援。同时,命皖北陈玉成部积极动作,牵制湘军侧翼。”

林阳听着众人的意见,目光凝视着地图上九江的位置,以及湘军漫长的补给线。他知道,与湘军的这场较量,将是决定天国能否真正站稳脚跟,乃至北上中原的关键一战。曾国藩,是他在这个时空遇到的第一个,也是最为棘手的真正对手。

“九江不能丢,但也不能硬拼。”

林阳最终决断,

“石达开听令!”

“末将在!”

“命你率本部精锐,并加强两个‘海鹰’快艇分队,即日西进,寻机切断湘军水师补给,骚扰其后方,策应九江守军!记住,以袭扰、破交为主,不必与敌主力硬撼!”

“韦昌辉听令!”

“末将在!”

“命你统筹皖北、苏南兵力,加强对江西方向的压力,做出大举西进姿态,迫使曾国藩分兵!”

“传令陈玉成,在皖北积极出击,威胁湘军侧后!”

“再令秦日纲,九江务必坚守待援!告诉他,天国绝不会放弃九江!”

九江前线的战报如同雪片飞来。秦日纲的坚守虽然顽强,但在湘军昼夜不休的猛烈攻势和严密封锁下,城内的压力与日俱增。曾国藩“结硬寨,打呆仗”的策略,正一点点地消磨着守军的意志和资源。尤其是夜间,湘军时常发动骚扰性攻击或加紧土工作业,让太平军疲于应付,难以获得充分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