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英国远东舰队在杭州湾遭遇毁灭性打击,狼狈逃回香港的消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遍了长江南北。

江西,湘军大营。曾国藩拿着那份薄薄的、却重逾千钧的探报,久久不语,手指微微颤抖。他面前的地图上,代表猛攻的红色箭头仿佛瞬间失去了所有力量。

“英夷……数十艘坚船利炮……竟惨败至此……”

他喃喃自语,声音中充满了难以置信和深沉的疲惫。他原本指望英军能在东线打开局面,迫使太平军分兵,从而为他在西线的进攻创造机会。然而现在,最强大的外援不仅指望不上,反而用一场惨败证明了太平军拥有足以正面击溃西方一流海军的力量!

“大哥,我们还……继续攻吗?”

曾国荃脸色发白地问道。营帐内的其他湘军将领也面面相觑,士气肉眼可见地低落下去。连洋人的舰队都败了,他们这些靠土枪土炮和血肉之躯的陆军,还能有多少胜算?

曾国藩长叹一声,仿佛瞬间苍老了十岁,他无力地挥了挥手:

“传令……各营暂停进攻,转入防御,加固营垒……没有我的命令,不许擅自出击。”

他知道,战略机遇已经丧失。太平军东线无忧,甚至可以抽调精锐支援西线,再强行进攻,无异于以卵击石。湘军,需要为未来做更长远的打算了。

长江北岸,僧格林沁大营。“砰!” 精致的马奶酒银碗被狠狠摔在地上,汁液四溅。

“废物!红毛夷都是废物!!”

僧格林沁暴跳如雷,额头上青筋暴起,

“他娘的!几十条铁船,几千条枪炮,竟然打不过发匪的破船?!真是丢尽了洋人的脸!”

他原本摩拳擦掌,只等南岸炮响便挥师渡江,一雪前耻。如今等来的却是英军惨败的消息,这如同一盆冰水从头浇到脚,将他满腔的复仇火焰和建功热忱彻底浇灭。

“王爷……那咱们……还过江吗?”

一名蒙古将领小心翼翼地问道。

“过江?过个屁!”

僧格林沁烦躁地吼道,

“杨秀清现在没了东边的顾虑,肯定把精锐都调回来等着咱们呢!现在过去,不是正好撞他刀口上?传令!各营严守阵地,没有本王将令,谁也不许轻举妄动!再多派斥候,给老子盯紧南岸发匪的动向!”

曾经不可一世的蒙古铁骑,此刻也只得龟缩营垒,再不敢提南下之事。

而在太平天国控制的江南各地,以及那些尚在摇摆观望的区域,英国舰队惨败的消息产生了截然不同的效果。

那些潜伏的清朝余孽、心怀异志的豪强地主,听到消息后如丧考妣,刚刚燃起的一点侥幸心理瞬间熄灭。连洋人都靠不住了,他们这些散兵游勇还能掀起什么风浪?许多人连夜销毁证据,偃旗息鼓,甚至开始暗中向太平天国的地方乡官示好。

而那些普通的商贾和百姓,则在太平天国官方的宣传下,欢欣鼓舞。东王殿下连西洋人的大军舰都能打败,还有什么做不到的?天国的统治看来是真的稳固了!市面更加繁荣,对新政的推行也更为顺从。

金陵,东王府。

林阳听着各方传来的情报,脸上露出了预料之中的笑容。

“翼王打得好,罗大纲、曾晚妹来得更是时候!”

苏雨晴也笑道:

“可不是吗,曾国藩缩回去了,僧格林沁也不敢动了,江南的那些墙头草也老实了。东王,您这‘杀鸡儆猴’之计,真是起到了定鼎乾坤的作用。”

左宗棠捻须颔首:

“经此一役,西方列强短期内必不敢再轻启战端,清妖遭此震慑,亦难有作为。我军可谓一举扭转了四面受敌之危局。当务之急,是趁此良机,全力巩固内政,发展工农,整训军队。”

冯云山补充道:

“还需将此次大捷广而告之,以安民心,以振士气,让天下人皆知,顺天应人者昌,逆天悖理者亡!”

林阳点头:

“没错。外患暂平,内忧渐消,这正是我们消化胜利果实,将天国根基扎得更深更牢的时候。传令下去,嘉奖东线、水师所有有功将士!各州县务必将大捷消息晓谕百姓!同时,工部、农政部等各衙署,按既定方略,全力推进生产建设!”

随着英国舰队战败,清军精心策划的“南北对进、东西夹击”的战略,也不攻自破,彻底沦为一纸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