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早已在出发阵地待命的数十辆63式装甲车,此刻如同挣脱锁链的钢铁巨兽,引擎发出狂暴的咆哮,排气管喷出浓黑的柴油烟雾。钢铁履带碾过工兵临时加固的通道,在震耳欲聋的轰鸣声中,这些披着绿褐色伪装的战车组成楔形突击阵型,如离弦之箭般冲向弥漫着硝烟与尘埃的城墙缺口。

车顶的12.7毫米重机枪和并列的7.62毫米机枪疯狂喷吐着火舌,密集的弹链在昏黄的天空中划出耀眼的轨迹,形成一道道致命的金属风暴。弹雨泼洒在缺口处的砖石废墟上,激起一连串火花与碎石。任何试图在缺口处集结或进行零星抵抗的清军士兵,瞬间就被这狂暴的火力撕成碎片。残破的蓝色号褂混合着血肉在冲击波中四散飞溅,几面残存的龙旗在烈焰中化作灰烬。

就在装甲集群突入缺口的刹那,头戴钢盔、臂缠白巾的工兵爆破组如猎豹般矫健地跃出战车掩护。这些经过特殊训练的工兵以三人为小组,紧贴着装甲车提供的移动掩体,在弹雨中敏捷地穿梭。

他们背负着捆扎好的炸药包,手持爆破筒,迅速对缺口后仍在顽抗的箭楼和街垒实施定点爆破。

“轰!轰!”

接连不断的爆炸声震得地面发颤,一座负隅顽抗的箭楼在冲天而起的火光中轰然坍塌,碎石砖块如雨点般落下。工兵们冒着纷飞的碎屑,迅速清理出更宽阔的通道,为后续部队打开进攻通路。

“前进!杀清妖!”

等待已久的一师一团步兵们发出震天的怒吼。

在手持56式冲锋枪的军官率领下,太平军士兵们如同决堤的洪流般从多个被炸开的缺口汹涌而入。雪亮的刺刀在硝烟中反射着冷冽的光芒,士气如虹的冲锋浪潮瞬间淹没了莱州城残缺的城墙。

激烈的巷战随即在城内各处展开。但清军残存的抵抗意志,在先前那场超越他们理解能力的恐怖炮火准备中,已经被摧毁了大半。许多守军面色惨白,握着火枪的手仍在不住颤抖。

在城东一条狭窄的街道上,一支约两百人的清军火枪队刚刚完成装填,就与太平军突击队迎面相遇。

“放!”

清军把总嘶哑着嗓子下令。

一排铅弹呼啸而出,冲在最前的几名太平军士兵应声倒地。

然而令清军毛骨悚然的是,这些被击倒的太平军在地上挣扎片刻后,竟又摇摇晃晃地站了起来!虽然军装上破开了口子,但这些士兵仿佛不知疼痛般,继续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稳步推进。

“妖孽!真是妖孽啊!”

“娘啊!这些长毛全都是怪物!他们有不死之身”

一个清军老兵惊恐地后退,手中的火枪“咣当”一声掉在地上。

更多清军士兵注意到这个令人胆寒的景象——这些太平军胸前鼓鼓囊囊的板子竟然挡住了致命的铅弹!他们不知道,这是太平军装备的新型防弹衣,其防护能力已经完全超出了这个时代所有人的想象。

带队冲锋的太平军少尉抹了把脸上的灰尘,露出狰狞的笑容。他拍了拍胸前被铅弹打得凹陷的防弹钢板,用尽全身力气高喊:

“太平天国——万胜!”

这声呐喊如同投入干柴堆的火把,瞬间点燃了所有突击队员的斗志。更多的太平军士兵从硝烟中涌现,如同不可阻挡的钢铁洪流,向着崩溃的清军阵地席卷而去。

……

面对太平军士兵手中射速极快、火力凶猛的自动武器,以及伴随突击队提供持续火力支援的装甲车,清军零散的反击显得苍白无力,往往刚一接火便被压制、击溃。许多绿营兵和临时征召的团勇早已肝胆俱裂,纷纷丢弃了手中的刀矛鸟枪,跪在街道两旁或从房屋中举着白布乞降。

只有在城中心的知府衙门和附近的武库方向,传来了较为激烈的枪声和喊杀声,那是残存的少数八旗兵在佐领的督战下负隅顽抗。但在太平军一个全部装备冲锋枪和手榴弹的精锐突击排的迂回包抄和强攻下,这点最后的抵抗也很快便被粉碎。

莱州知府孙葆元试图组织衙役抵抗,在衙门口被乱枪击毙。城守尉见大势已去,在官署内横刀自刎。

至午时刚过,莱州城内的主要战斗基本结束。象征着太平天国的“太平”战旗,以及陈玉成的“陈”字帅旗,高高飘扬在原本知府衙门所在的高地,宣告着这座胶东重镇易主。

陈玉成在精锐警卫的护卫下,踏入还在四处冒着青烟、弥漫着硝烟和血腥味的莱州城。他看着街道两旁门窗紧闭、偶尔从缝隙中透出惊惧目光的百姓,以及跪满街道、黑压压一片的俘虏,脸上并无太多喜色,只有大战后的冷峻。

他对紧随其后的参谋吩咐道:

“迅速张贴安民告示,申明我军纪律,开仓赈粮,稳定民心秩序。清点府库缴获,登记造册。全力救治双方伤员,我军伤员优先,俘虏中的伤者亦不可怠慢。传令各部,严守军纪,不得扰民,违令者斩!部队休整一日,同时,立即派出多支骑兵侦察队,向西南胶州、即墨方向侦察敌情动向!”

“是!军长!”

参谋肃然领命。

渤海湾的南岸门户,已然洞开。东路军的下一个兵锋,直指扼守胶东半岛咽喉的胶州湾,占领这里就可威胁富庶的山东腹地,也使得京畿屏障——大沽口乃至天津,彻底暴露在其兵锋之下。

京津为之震动,清廷上下,从龙椅上的咸丰帝到枢机军机大臣,都已能清晰地听到那来自南方的钢铁轰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