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现代皇帝爆笑改造大宋 > 第27章 数据的力量与“偶遇”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7章 数据的力量与“偶遇”

第27章:数据的力量与“偶遇”

司马光的警告,像一根尖锐的刺,精准地扎在了赵祯意图的模糊地带。这位御史的嗅觉,果然灵敏得可怕。

赵祯心中警铃大作,面上却依旧保持着那种带着些许少年意气的坦然:“司马卿家提醒的是,朕定当谨记,执纲挈领方为根本。朕此番研究,亦是欲从这些繁琐细节中,提炼出可供‘执纲挈领’者参考的‘要领’与‘常例’,以免日后被虚文所误。譬如,知晓安置万人大致需粮几何,需药几许,总比临事茫然,只听下面一句‘若干’要强些。此所谓‘格物以致知’也。”

他再次祭出“格物致知”的法宝,将自己的行为定义为更高层次的“求知”和“把握规律”,而非简单的越权干涉具体事务。

司马光张了张嘴,还想再辩,但看着皇帝那一脸“朕很好学,朕在探索真理”的无辜表情,又瞥了一眼旁边两位深以为然、频频点头的老翰林,一时竟有些语塞。他总不能直接说“陛下您就不该知道安置流民需要多少粮食”吧?那岂不成了堵塞圣听?

最终,他只能闷闷地一拱手:“陛下……圣虑深远,老臣……受教。” 说完,便带着一脸便秘般的表情,转身去书架那边翻找典籍,不再多言。

赵祯看着司马光吃瘪的背影,心里稍稍松了口气。这司马光,道理讲得通,但认死理,只要能在道理上站住脚,他即便不认同,也不会胡搅蛮缠。这是一个可以预测的对手。

打发了司马光,赵祯更加快了“案例研究”的进度。在他的“指导”下,周、吴二位翰林陆续从故纸堆里翻找出几条有用的信息,而赵祯自己设计的“数据框架”也逐渐完善。他甚至还“突发奇想”,建议是否可以“参考”一下当前京西地区的人口、田亩旧档,与历史案例中的数据进行“粗略对比”,以验证某些估算方法的可靠性。

这个要求合情合理,属于“研究”范畴,周、吴二人并未起疑,通过崇文院的渠道,调阅了一些相关的、非核心的档案资料。

而当赵祯将自己整理的历史案例中的关键数据(如流民数量、安置耗时、消耗粮食等),与当前京西地区上报的受灾范围、人口基数进行粗略的、保守的类比推算后,得出的结果让他心头一沉。

根据他的估算,如果京西旱情持续,且赈济不力,潜在需要救助的流民数量,可能远超目前朝廷所知的“数百人”,甚至可能达到数千之众!而维持这数千人生存直至下一季收成(如果还有收成的话),所需的粮食将是一个惊人的数字,绝非目前地方官府那点杯水车薪的粥棚所能支撑。

这份基于数据和逻辑的推演,比任何形容词堆砌的奏章都更具冲击力。一股寒意沿着赵祯的脊背爬升。他知道,必须有人站出来,捅破这层窗户纸,将危机的严重性清晰地摆在太后和政事堂面前。

但他不能自己去说。一个“潜心格物”的皇帝,突然对千里之外的灾情了如指掌并做出精准预测?这太可疑了。

他需要一个代言人,一个能理解并相信他这份推演,并且有资格、有胆量在朝堂上发声的人。

他的脑海中,再次浮现出范仲淹的身影。范仲淹务实,关心民瘼,而且在士林中声望高,他的话有分量。

可是,如何将这份“研究成果”不动声色地传递给范仲淹,并让他相信、采纳呢?直接派人送去?风险太大,也无法解释来源。

机会,有时就藏在看似不经意的安排中。

赵祯知道,范仲淹偶尔会来崇文院查阅典籍。他吩咐双喜,留意范仲淹的行程。

几天后,双喜来报,范仲淹将于次日午后至崇文院查阅前朝水利文献。

赵祯心中有了计较。

次日午后,赵祯“恰好”也在编修书局“钻研”他的流民安置案例。他将那份写有关键数据推演和结论的纸张(刻意隐去了推算过程,只留下结果和担忧),“无意间”夹杂在几份已经“整理完毕”、准备归档的案例研究草稿之中,放在了书局内一个范仲淹很可能经过的桌案显眼处。

然后,他算准时间,以“请教经义”为名,将周、吴两位翰林暂时引到了偏殿的另一侧。

一切安排就绪,赵祯的心跳有些加速。这是一次冒险的赌博。范仲淹会不会注意到那份文件?注意到了会不会重视?重视了会不会采纳并行动?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就在赵祯以为计划可能失败时,他眼角的余光瞥见,一个身着紫色官袍、面容清癯的身影,果然出现在了书局门口,正是范仲淹。

范仲淹与周、吴二位翰林简单寒暄后,便自行去书架寻找所需文献。他的目光扫过房间,很快,便落在了赵祯刻意摆放文件的那张桌案上。他似乎被那叠“案例研究”的标题所吸引,信步走了过去,随手拿起最上面几张翻阅。

赵祯假装与周翰林讨论经义,眼角的余光却紧紧锁定在范仲淹身上。他看到范仲淹起初只是随意浏览,但很快,翻阅的速度慢了下来,眉头微微蹙起,手指停留在那张夹带着关键推演结论的纸张上,目光变得专注而凝重。

范仲淹拿着那张纸,反复看了几遍,又抬头看了看正在“专心”讨论经义的皇帝和两位翰林,脸上露出一丝若有所思的神情。他没有声张,也没有将纸张带走,而是轻轻将其放回了原处,只是放的位置,稍微偏离了原先那叠文件,显得有些突兀。

然后,他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找到自己需要的水利文献,与周、吴二人打了声招呼,便从容地离开了崇文院。

范仲淹离开后,赵祯立刻找了个借口,走到那张桌案前。他看到自己那份关键文件被移动过的痕迹,心中一块大石落地。范仲淹看到了,而且显然看进去了!

然而,还没等赵祯仔细回味这步险棋的成功,陈忠和就脚步匆匆地走了进来,脸上带着一丝慌乱,低声道:“官家,不好了!宫外传来消息,说……说京西流民与开封府派去维持秩序的兵丁发生了冲突,有……有人受伤了!现在城外流民聚集处,人心惶惶,局势恐将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