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现代皇帝爆笑改造大宋 > 第75章 釜底抽薪与民心可用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75章 釜底抽薪与民心可用

(起)

太后懿旨,皇城司接管案件,证物被提走!这突如其来的釜底抽薪,让赵祯瞬间陷入了极大的被动。他手中虽有“烬尘”这一关键线索,却失去了与现场直接比对验证的渠道。太后此举,用意再明显不过——她要掌控调查的走向和结果!

暖阁内的气氛降到了冰点。范仲淹眉头紧锁,墨衡脸色发白,陈忠和更是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

“陛下,如今证物落入皇城司手中,他们若……若刻意歪曲,甚至伪造证据,我等空有‘烬尘’之秘,亦难取信于人啊!”范仲淹忧心忡忡。皇城司虽名义上隶属皇帝,但其内部派系复杂,尤其在太后明显表态的情况下,能否秉公办理,实在难说。

赵祯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在暖阁内来回踱步。太后的手段老辣而直接,几乎封死了他通过正常调查渠道翻盘的可能。刘美即将入宫,更是增添了武力威慑。难道真要坐以待毙,等待对方编织好罪名扣下来?

不!绝不可能!

他猛地停下脚步,眼中闪过一丝决绝。正常渠道走不通,那就走不正常的!官方证据可能被篡改,那就制造无法被轻易掩盖的舆论声势!

一个大胆的念头在他脑海中成型。

(承)

“他们想掌控宫内的调查,那我们就将战场引到宫外去!”赵祯目光炯炯地看向范仲淹和墨衡。

“引到宫外?”范仲淹一怔。

“不错!”赵祯思路愈发清晰,“范卿,你即刻出宫,去找晏殊,还有……包拯!将‘烬尘’之事,以你个人推断的方式,透露给他们。重点强调此物之诡谲,以及其与天工门禁忌、辽地油渍的关联,暗示宫中大火恐有内外勾结之嫌,意在动摇国本!”

晏殊圆融,但在大是大非和国家安全面前,立场相对公正。而包拯,此时虽官职不高,但其刚正不阿、不畏权贵的名声已显,正是可以利用的“利剑”。通过他们,将疑点和舆论散播出去,至少能在朝堂和士林之中,制造一种不同于皇城司单一结论的声音。

“臣……臣明白了!”范仲淹瞬间领会了赵祯的意图,这是要借清流言官之力,对太后和皇城司形成制衡!

“还有,”赵祯看向墨衡,“墨衡,你之前说,‘烬尘’遇特定油脂,爆燃极猛。朕要你立刻准备一次小规模的、安全的公开演示!不在宫内,就在……就在开封府衙门外,或者人多眼杂的汴河街市!朕要让满城百姓都亲眼看看,这构陷于朕的‘邪物’,究竟是何等模样!要让所有人都知道,宫中那场大火的真相,绝非意外那么简单!”

墨衡倒吸一口凉气,公开演示“烬尘”?这风险极大!但看着赵祯决绝的眼神,他咬牙道:“小的……遵旨!定会准备周全,确保万无一失!”

(转)

范仲淹和墨衡领命,各自匆匆离去准备。

赵祯则回到书房,铺开纸张。他要用另一种方式,将水搅得更浑。他提笔写下密旨,内容是严令皇城司就宝慈殿走水一事,限期三日,查明“北地油渍”与“禁忌火物”之来源,给天下一个交代。他故意用了些模糊却严厉的词汇,盖上了皇帝私印。

“陈大伴,”赵祯将密旨封好,递给陈忠和,“你想办法,让这份密旨的内容,‘不经意’地泄露给刘美的人知道。”

陈忠和先是一愣,随即恍然大悟!官家这是要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明面上催促皇城司调查,实则是故意打草惊蛇,让太后和刘美以为皇帝手中并无实证,只能虚张声势,从而可能放松警惕,甚至可能在慌乱中露出马脚!

“老奴明白!定办得妥帖!”陈忠和接过密旨,眼底闪过一丝精光。

安排完这一切,赵祯独自站在殿内,感受着风暴来临前的死寂。这是一场豪赌,赌的是人心,是舆论,是对手可能出现的失误。

傍晚时分,各种消息开始陆续反馈回来。

范仲淹成功见到了晏殊和包拯。晏殊听闻后,沉默良久,只说了句“事关社稷安稳,不可不察”。而包拯则反应更为激烈,直言“若真有奸佞以邪术构陷君王,动摇国本,臣必追查到底!”清流之中,已暗流涌动。

墨衡那边也已准备就绪,他利用手头有限的“烬尘”,设计了一个极其震撼却又相对安全的演示方案,只待时机。

而刘美,也已奉旨入宫,住进了宝慈殿旁的院落,其带来的数十名精锐家兵,虽未着甲胄,却隐隐控制了通往宝慈殿的各处要道,宫禁气氛陡然紧张。

(合)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赵祯接到禀报,太后召他前往宝慈殿偏殿一同用膳。

这无疑是一场“鸿门宴”。

赵祯整理好衣冠,带着陈忠和与必要的侍卫,坦然赴宴。偏殿内,气氛微妙。刘太后坐于上首,神色平静,看不出喜怒。她身旁坐着一位身材魁梧、面容精悍的中年将领,正是殿前司副都指挥使刘美。他见到赵祯,依礼参拜,但眼神锐利,带着一丝审视。

席间,太后绝口不提火灾之事,只闲话家常,询问赵祯饮食起居,仿佛真是一场寻常的家宴。刘美也并不多言,只是偶尔附和几句。

直到宴席接近尾声,太后才仿佛不经意地提起:“官家,哀家听闻,你身边那位墨工匠,似乎还在鼓捣些什么?如今多事之秋,宫禁之内,还是安稳些好。”

刘美的目光也瞬间投向赵祯,带着无形的压力。

赵祯放下银箸,拿起绢帕擦了擦嘴角,迎向太后的目光,语气平和却带着一丝不容置疑:“母后放心,墨衡所为,皆是为了查明真相,以证清白,绝无他意。儿臣相信,朗朗乾坤,自有公道。某些人以为掌控了证物便能颠倒黑白,却不知,这世上还有民心天理,还有……无法被掩盖的真相。”

他这话一语双关,既回应了太后,也暗指皇城司接管证物之事。

太后的眼神微微一凝,拨动念珠的手指停顿了一瞬。刘美的眉头也几不可察地皱了一下。

(悬念结尾)

宴席在一种看似和谐、实则剑拔弩张的气氛中结束。赵祯起身告辞,刘太后并未挽留。

走出宝慈殿,夜风凛冽。陈忠和小声禀报:“官家,刚刚收到宫外消息,包拯包希仁,已连夜上书,奏请陛下公开宝慈殿走水一案勘查进展,以安民心,并严查‘北地油渍’及一切可疑之物来源!”

赵祯嘴角勾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弧度。很好,第一步棋,已经落下。

然而,他刚回到福宁殿,还没来得及喘口气,一名派去监视刘美动向的心腹侍卫便急匆匆赶来,低声禀报:

“官家,刘美将军一刻钟前,秘密派了一名心腹家将,持其手令,连夜出了宫城,看方向……似是往殿前司衙门去了!”

赵祯的心猛地一沉。

刘美调动殿前司的人?他想干什么?是要加强宫禁控制?还是……有了别的更危险的打算?

局势,似乎正朝着不可预测的方向,加速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