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现代皇帝爆笑改造大宋 > 第94章 金筒密卷与凤兮归来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94章 金筒密卷与凤兮归来

(起)

那枚从晋王骸骨胸腔中取出的、刻着“观云”二字的金属筒,如同一条冰冷的毒蛇,缠绕在赵祯的心头。观云台的触角,竟然早已伸向了数十年前的前朝旧事,甚至可能与这位神秘死亡的晋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个组织的古老与庞大,远超他最坏的想象!

他紧紧攥着那枚金属筒,指尖传来冰冷的触感,仿佛能感受到其中封存的、足以掀翻历史的秘密。

“回紫宸殿!”赵祯声音沙哑,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他必须立刻解读这枚金筒,必须在朝堂因池底白骨而彻底失控之前,掌握更多的主动权!

紫宸殿内,留守的百官早已因濯缨池的惊人发现而躁动不安,各种猜测和恐慌在低声交谈中蔓延。当赵祯带着重臣和那枚显眼的金筒返回时,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了过来,充满了惊疑、探寻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恐惧。

赵祯没有理会下方的骚动,他径直走上御阶,坐回龙椅,将金筒重重放在御案之上,发出“咚”的一声闷响,瞬间压下了殿内所有的杂音。

“众卿,”赵祯目光如电,扫过全场,“濯缨池底所现,骇人听闻,朕心亦痛!然,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更在明辨是非,厘清史实!此物,”他指向那金筒,“与晋王骸骨同出,或为解开一切谜团之关键!”

(承)

他没有丝毫遮掩,直接将问题摆在了明面上。此刻,任何试图掩盖的行为都只会加剧猜疑和恐慌。

“墨衡!”赵祯唤道。

“小的在!”墨衡快步上前。

“朕命你,即刻当殿查验此物!看看能否打开,其中所藏,究竟为何!”赵祯下令。他要让所有人都亲眼见证,这秘密是如何被揭开的,他要掌握解释权!

“臣等以为不可!”吕夷简急忙出列,“陛下!此物来历不明,凶吉未卜,岂可当殿开启?若有不祥,恐惊圣驾,动摇国本啊!”

“吕相公过虑了。”赵祯淡淡道,“朗朗乾坤,紫宸殿上,朕受命于天,何惧魑魅魍魉?况且,真相面前,无所遁形,纵有不祥,亦当直面!墨衡,动手!”

墨衡深吸一口气,在百官紧张的注视下,小心翼翼地将金筒捧起。他仔细观察筒身的云纹,手指在几个关键节点轻轻按压、旋转。天工门对机关之术的传承在此刻展现,只见他手法精妙,如同拨动琴弦,随着几声几不可闻的机括轻响,“咔”的一声,那严丝合缝的金筒,竟从中间缓缓旋开!

没有毒烟,没有暗器。筒内,是一卷保存完好的、色泽暗黄的羊皮纸。

墨衡将羊皮纸取出,在御案上轻轻展开。纸张不大,上面是用朱砂混合着某种特殊墨汁写就的密密麻麻的蝇头小楷,字迹略显潦草,似乎是在极度仓促或激动的情况下书写。

赵祯凝目望去,开篇几行字便让他瞳孔骤缩:

“余,晋王赵廷美,泣血绝笔。太祖崩,烛影斧声,千古奇冤!太宗继位,非出正统,乃矫诏篡逆!余手握铁证,欲昭告天下,然遭其忌,构陷谋反,兵围府邸……今陷绝境,唯以此卷藏于身,盼后世有明君,能雪此沉冤,重正乾坤!观云台诸君,助我藏此密卷,恩同再造,然太宗势大,恐累及诸君,自此隐匿,待时而动……”

后面的字迹更加潦草,似乎书写者已到了极限,断续记录了被围困、部分忠于他的将士携带部分兵甲突围失败、最终他被逼自尽(或被杀)并秘密埋骨于此的经过,最后几近是一笔一划地挣扎着写下:

“太宗……非仁……得位不正……大宋……危矣……观云……护……真龙……”

字迹至此,戛然而止。

(转)

紫宸殿内,死一般的寂静!

所有人都被这羊皮卷上记载的、足以颠覆整个大宋官方史观的惊天秘闻震得失语!烛影斧声,太宗篡位,晋王含冤……这些只在野史杂闻中隐约流传的秘辛,此刻竟以如此确凿的方式,呈现在了满朝文武面前!

尤其是最后那句“太宗非仁,得位不正,大宋危矣”,以及“观云台护真龙”,更是如同惊雷,炸得每个人头晕目眩!

观云台……他们不是单纯的阴谋组织,他们竟然自前朝起,便以“护真龙”、对抗“得位不正”的太宗一系为己任?!那他们如今针对赵祯(太宗嫡系子孙)的一系列行动,岂不是……师出有名?!

巨大的历史冲击和政治风暴,瞬间席卷了整个朝堂!不少官员脸色惨白,浑身发抖,几乎站立不稳。吕夷简、张耆等老臣更是面如死灰,他们深知,这羊皮卷一旦公之于众,将引发何等可怕的政治地震!

赵祯也感到一阵天旋地转。他穿越而来,本就对这段历史心存疑虑,却没想到真相竟以如此惨烈和直接的方式被揭开!他成了“得位不正”者的后代,而一直针对他的观云台,反而成了“护真龙”的“正义之师”?这荒谬的错位感让他几乎窒息。

“妖言惑众!此必是伪造!意在扰乱朝纲,颠覆我大宋江山!”一位御史率先反应过来,声嘶力竭地喊道,试图否定这一切。

“证据确凿,字迹、印鉴(羊皮卷末尾有一个模糊的晋王私印痕迹)皆可查验,如何伪造?!”立刻有官员反驳,声音却带着颤抖。

朝堂瞬间陷入了更大的混乱,支持和否定羊皮卷真实性的两派几乎要当场争执起来。

(合)

“够了!”

赵祯猛地一拍御案,巨大的声响让殿内瞬间安静下来。他站起身,胸膛剧烈起伏,眼神却异常冰冷和坚定。

他拿起那卷羊皮纸,目光缓缓扫过下方神色各异的臣子,声音带着一种压抑到极致的平静:

“此卷所载,骇人听闻,关乎太祖、太宗声誉,更关乎我大赵江山法统!然,是真是假,非凭一人之言可定,亦非当殿争吵可明!”

他深吸一口气,做出了一个艰难却无比重要的决定:

“传朕旨意!将此羊皮卷,连同晋王骸骨、兵甲等一应证物,封存于宫中秘阁!由翰林院、史馆、大理寺抽调饱学宿儒、干练臣工,共同组成‘稽古阁’,专司核查辨伪!无论最终结果如何,朕要的,是一个经得起天下人、后世子孙检验的真相!”

他没有选择立刻相信,也没有选择粗暴地否定,而是将其纳入官方核查程序。这既安抚了那些要求查明真相的官员,也给了保守派缓冲的余地,更将解释权和最终定论的权力,牢牢抓在了自己手中。

“在真相大白于天下之前,”赵祯语气转厉,目光如刀,“任何人不得妄议,不得私下传播!违者,以谋逆论处!”

(悬念结尾)

就在赵祯凭借超乎年龄的沉稳和政治智慧,暂时稳住即将崩溃的朝堂局势时,一名宝慈殿的宫女却不顾礼仪,疯了一般冲入紫宸殿,扑倒在地,声音凄厉:

“官家!官家!太后娘娘……太后娘娘她……她不见了!!”

赵祯霍然转头,瞳孔骤缩!

几乎同时,殿外传来一阵整齐划一、沉重而富有韵律的脚步声,伴随着甲胄摩擦的铿锵之音,由远及近,迅速包围了整个紫宸殿!

一个清冷、威严,却带着一丝久病初愈后虚弱的女声,透过殿门清晰地传了进来,如同冰珠落玉盘:

“皇帝年幼,难辨忠奸,易受奸佞蛊惑。此等动摇国本之邪物,岂可留存于世?哀家今日,便替列祖列宗,清理门户!”

太后?!她不仅“恢复”了,更是直接调兵,包围了紫宸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