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王老师家访带来的震动,如同在沈家本就波澜起伏的湖面上投下了一块巨石,余波一圈圈扩散,搅得人心神不宁。转学,这个此前或许在心底闪过却不敢深想的念头,一夜之间变成了必须直面、必须尽快做出决断的现实。接连几天,家里的气氛都异常沉闷,连空气似乎都凝滞了,带着一股化不开的愁苦味。

沈卫国眉头锁成了川字,几乎就没松开过,指间夹着的廉价香烟一根接一根,袅袅青烟盘旋上升,模糊了他黝黑而写满焦虑的脸庞。他面前的小方桌上,摊开着王老师留下的那张写着几所学校信息的便签纸,已经被摩挲得有些发毛。白玲则坐在他对面,手里也攥着一张抄录的纸条,唉声叹气的声音时不时在寂静的屋里响起。她一会儿拿起纸条凑到眼前仔细看,一会儿又无力地放下,眼神里充满了无助和挣扎。

“庭州光华学校,之前晴晴初中有个女孩差几分没上高中,最后去的那里,听说都是有钱孩子。”白玲指着纸上第一个名字,声音带着希冀,却又很快低落下去,“可这学费……一学期就要接近两万!然后就是包吃包住。”那数字像座小山,压得她喘不过气。

沈卫国狠狠吸了一口烟,吐出的烟雾浓重而呛人:“省城那个众志中学,听着是光鲜,说什么素质教育,还有啥特色课程,可这费用更是没边了!一万多学费吃饭要充卡!而且位置还远离市区。”他摇着头,语气里满是现实的沉重。

“玛河那个龙腾学校呢?”白玲像是抓住最后一根稻草,急切地问,“王老师说新建的,学费便宜些,八千左右……”

“便宜是便宜,”沈卫国打断她,眉头皱得更紧,“可王老师也说了,新建的,里头具体啥样,谁说得准?管理严是严,可万一光顾着管,学习风气不行呢?或者里头都是些不爱学习、惹是生非的孩子怎么办?把晴晴送到那种地方,我们能放心吗?”

几个选择赤裸裸地摆在面前,像几条岔路口,通往未知的远方。每一条似乎都隐约透着光,却又被高昂的费用或不确定的风险笼罩在阴影里。他们渴望给女儿最好的环境,一个能让她彻底摆脱流言、安心读书的地方,可残酷的现实像冰冷的锁链,紧紧缠绕着他们的脚步,让他们每向前考虑一步,都感到步履维艰。这份纠结和无力感,几乎要将这对朴实的夫妻吞噬。

就在这份几乎令人窒息的焦虑和犹豫中,沈雯晴反而显得异乎寻常的平静。她很少参与父母反复的讨论,只是默默地听着,偶尔在他们看过来时,递上一个安抚的眼神。一个夏末的傍晚,暑气稍稍消退,天边被夕阳染成了大片大片的橘红与瑰紫,绚烂而宁静。她独自一人走出沉闷的家门,信步来到了村外,走向那片承载着全家希望的棉田。

经过一个夏天的雨水滋润和烈日考验,棉株已然褪去了春日的稚嫩,长得颇为茁壮茂盛。棵棵植株挺立,枝干粗壮,叶片肥厚,呈现出一种健康油润的、近乎墨绿的色泽,在夕阳余晖下,仿佛镀上了一层暗金色的光边。放眼望去,沈家这片田地,与旁边其他连队那些显得有些稀稀拉拉、叶色微微泛黄甚至带着些许病斑的棉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里的棉花,每一棵都仿佛铆足了劲向上生长,枝叶舒展,透着一股压抑不住的、蓬勃的生命力。已经开始孕育的棉桃,像一个个羞涩而又充满潜力的小铃铛,三三两两地隐藏在繁密的枝叶间,预示着秋日丰收的希望。

沈卫国不知何时也来到了地头,他没有说话,只是习惯性地蹲下身,伸出那双布满老茧和裂口的大手,极其轻柔地抚过一片厚实油绿的叶片,那动作小心得如同抚摸婴儿的脸颊。泥土的气息混合着青叶的芬芳,在傍晚微凉的空气中弥漫。

“爸,这棉花长得真好。”沈雯晴走到父亲身边,轻声说道,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欣慰。

“嗯,”沈卫国从鼻腔里发出一个沉重的音节,脸上那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了一些,露出这些天来难得一见的、带着实实在在暖意的笑容,“是啊,真不错。多亏了你之前提出的那些想法,间距、施肥的时机,还有人家农业大学技术员后来给的精细方子,追了什么叶面肥,防了病虫害……你看这叶子,这长势,跟旁边的比比,真是高下立判了。”

他说着,顺手从脚下抓起一小把湿润的泥土,在粗糙的掌心里仔细捻了捻,感受着那适宜的墒情和变得松软肥沃的质地:“这地,也慢慢养得好些了。今年是我们种的第一年,长势比连队那些熟地要好上不少,等到秋收的时候,咱家这棉花,我看呐,产量、衣分(棉花纤维含量),肯定能比别家高出一大截去。”他顿了顿,语气里注入了一种久违的、源于土地和劳作的扎实底气,“等这批棉花卖了,家里的光景,就能真的宽裕不少了,往后……”他没再说下去,但眼神里闪烁的光芒,已经说明了一切。

听着父亲的话,看着眼前这片由自己和家人亲手照料、如今长势喜人的绿色海洋,沈雯晴的心中仿佛也被注入了一股温润而坚实的力量。这片土地,以及土地上按照更科学、更精细的方式即将结出的饱满果实,是她和这个家能够从泥泞中重新站立起来的根基,也是未来能够支撑她走向更广阔天地的、最重要的底气之一。这希望,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然而,现实的紧迫性,并不会因田野的希望而放缓脚步。棉花的收获、扎花、售卖、款项回笼,尚需等待两三个月的时间,而转学的各项事宜,尤其是那笔不容回避的费用,却像悬在头顶的利剑,迫在眉睫。光是第一个学期的学费,按照最便宜的龙腾学校计算,也要八千元,这还不包括必然产生的住宿费、生活费、学杂费等等,稍微一算,轻松过万。若是选择听起来更可靠的光华中学,或是条件更优渥的众智中学,费用更是直奔两万元而去,甚至可能超出。家里现有的那点积蓄,是多年来省吃俭用、加上之前沈雯晴部分稿费攒下来的,无论支付哪一所都显得捉襟见肘,还必须留有一定的冗余来应对入学初期的其他开销以及家庭日常用度。钱,成了横亘在希望与现实之间,最冰冷、也最现实的一道鸿沟。

正当沈家被这学费问题压得愁云惨淡,气氛凝重得几乎能拧出水来的时候,一个意想不到的插曲发生了。林薇在一个天色灰蒙蒙的午后,再次出现在了沈家院外。她似乎刻意避开了人多的时段,身影显得有些单薄和犹豫。看到沈雯晴恰好出门倒垃圾,她迅速低下头,几步上前,飞快地将一个折叠得小小的、甚至有些皱巴巴的纸条塞进了沈雯晴手里,连指尖都带着一丝冰凉的颤抖。她抬起眼,目光复杂地看了沈雯晴一眼,那眼神里有关切,有愧疚,似乎还想说什么,但最终什么也没说,只是用力抿了抿嘴唇,便像受惊的小鹿般,转身匆匆离开,很快消失在巷子的拐角。

沈雯晴捏着那张尚带着对方体温和一丝潮气的纸条,心中疑窦丛生。她回到自己那间小小的卧室,关上门,背靠着门板,才小心翼翼地展开纸条。上面的字迹潦草而急促,仿佛是在极度紧张和匆忙的状态下写就的:

雯晴,小心袁岩和沈丽雪。杨科研之前……好像听他们怂恿过。

寥寥数语,却像一道惨白的闪电,骤然劈开了沈雯晴心中那些一直盘旋未去的模糊疑团!难怪!难怪杨科研那次在河边,除了重复他爹那套令人作呕的浑浊逻辑外,言语间还透着一股被刻意煽动起来的、不正常的亢奋和扭曲的势在必得!原来背后,竟然还有这两只手在黑暗中推波助澜!袁岩!沈丽雪!这对各怀鬼胎、纠缠在一起的男女,为了他们那点龌龊的心思和见不得光的利益,竟然在背后使出如此阴损歹毒的招数!他们轻飘飘的几句话,就可能、也差点真的将她彻底推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一股冰冷刺骨的怒意,瞬间从脚底窜上头顶,让她几乎控制不住要颤抖起来。指甲深深掐入掌心,带来尖锐的痛感,才勉强帮助她稳住几乎要失控的情绪。她死死咬住下唇,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现在,她没有确凿的证据,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去直接对抗他们。愤怒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会让自己失去理智。

但这笔账,她默默地、无比清晰地刻在了心里。如同在内心最隐秘、也是最坚硬的角落,用最冷的火焰,烙下了一道深可见骨的刻痕。‘袁岩,沈丽雪……’她在心中一遍又一遍地默念着这两个名字,眼神锐利如淬了冰的刀锋。现在还不是时候,力量的差距如同天堑。但她相信,命运的轨迹既然已经改变,她绝不会永远处于被动。总有一天,这些施加在她身上的阴暗算计,她会连本带利地、一一清算干净。

外部环境的压迫、知晓背后阴暗手段的愤怒与寒意,以及对一个崭新、干净、可以自由呼吸的开端的强烈渴望,如同几股强大的水流,在她心中激烈地交汇、碰撞。沈雯晴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清楚地意识到,她必须更快地变得强大,必须尽快掌握能打破眼前困局的力量和资源。而这一切的前提,就是先解决迫在眉睫的学费问题,让父母能够安心,也让自己能够毫无后顾之忧地、体面地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她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向了记忆中那届即将拉开淘汰赛大幕的世界杯,飘向了那些在旁人看来充满偶然、却在她脑中留下了不可磨灭印记的、关乎胜负与晋级的比赛结果。八强赛……这是一个相对稳妥的切入点。赛程紧凑,结果相对明确,投注的风险在她可控的范围内,初始投入的金额也可以从较小的数目开始,既能初步验证那些记忆碎片的准确性,也能像滚雪球一样,为她积累起第一笔至关重要的启动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