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清史错位录 > 第107章 宫女被杖责的不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康熙二十八年冬月初,苏州望江楼鸦片商大会被一举肃清的捷报刚传至京城,刘阳明便接到康熙手谕,令他即刻回京汇报江南试点进展。此时的江南已初显成效——杂交水稻在苏州试点田长势喜人,替代种植的茶叶也开始采摘,百姓们自发为他立了“护民碑”,李卫常笑着说“这碑比侯府的金印还金贵”。

带着春桃和一箱试点成果(稻穗样本、茶叶、水利图纸),刘阳明策马赶回京城。辰时的朝阳刚染红宫墙,乾清宫外围的长街上已行人渐少,只有几个太监宫女在清扫积雪。突然,一阵凄厉的哭喊声传来,夹杂着“饶命”的哀求,让他不由自主地勒住了缰绳。

长街东侧的槐树下,两个膀大腰圆的太监正抡着竹杖,狠狠抽打一个跪在雪地里的小宫女。那宫女约莫十五六岁,穿着洗得发白的灰布宫装,发髻散乱,单薄的衣裤下已渗出点点血迹,雪地上落着几片撕碎的绢帕——那是她怀里揣着的、给病重母亲绣的平安符,此刻已被踩得污浊不堪。

“住手!”刘阳明厉声喝道,翻身下马冲了过去。竹杖停在半空,两个太监见是穿着黄绸马褂的护民侯,连忙躬身行礼,语气却带着几分倨傲:“刘大人,这宫女犯了宫规,私自将御膳房的糕点带出宫,按规矩该杖责三十,还请大人不要插手。”

小宫女抬起布满泪痕的脸,嘴唇冻得发紫:“大人……奴婢没有……那糕点是御膳房李总管让奴婢扔的,已经馊了……奴婢想着母亲病重,想带回去给她尝尝……不是私自拿的……”她的声音微弱,每说一句都牵动伤口,疼得浑身发抖。

春桃也快步上前,蹲下身查看宫女的伤势,眉头紧锁:“杖责已过二十,再打下去会出人命的!她的腿骨都快被打断了!”说着便从草药包里掏出止血膏,想要为她包扎。一个太监却伸手拦住:“春桃姑娘,宫规难违,要是坏了规矩,咱们都担待不起!”

刘阳明看着小宫女哀求的眼神,想起现代妹妹小时候犯错时委屈的模样,心里涌起一阵强烈的不忍。他解下腰间的“如朕亲临”金牌,举在太监面前:“宫规是为了约束恶行,不是为了残害无辜!这宫女若真有罪,也该查清真相再处置,而非如此草菅人命!今日这杖责,我替她担了!”

太监们见了金牌,吓得脸色发白,再也不敢多言。春桃趁机将宫女扶起,小心翼翼地为她包扎伤口。小宫女趴在春桃怀里,哭得撕心裂肺:“谢谢大人……谢谢姑娘……奴婢叫小莲,母亲在浣衣局当差,上月染了风寒,一直不好……奴婢只是想让她尝尝糕点,哪怕是馊的……”

“我带你去见苏公公,把事情说清楚。”刘阳明扶起小莲,对春桃吩咐,“你先带她去太医院找陈太医治伤,我去乾清宫面圣,顺便把这事禀明皇上。”春桃点头,小心翼翼地扶着小莲朝太医院走去,留下两个太监在原地瑟瑟发抖。

乾清宫御书房内,康熙正看着江南试点的奏折,脸上带着满意的笑容。见刘阳明进来,连忙招手:“刘阳明,你可算回来了!江南的事办得好,朕已下旨,将你的‘杂交水稻’和‘替代种植法’在全国推广。”

刘阳明躬身行礼,却没有直接汇报试点情况,而是将长街杖责一事一五一十地禀报,最后说道:“皇上,宫规严明是好事,但也该分清是非曲直。小莲宫女一片孝心,却险些被活活打死,若是传出去,恐寒了宫中下人的心。”

康熙的脸色渐渐沉了下来,召来苏公公询问。苏公公跪在地上,支支吾吾地说:“回皇上,御膳房的李总管确实禀报说‘小莲私拿糕点’,奴才想着是小事,就让太监们按规矩处置……没想到……”

“传李总管!”康熙的声音带着威压。片刻后,一个肥头大耳的太监战战兢兢地走进来,正是御膳房总管李福。他一见到刘阳明,眼神闪过一丝慌乱,随即又镇定下来:“皇上,奴才冤枉!是小莲私自偷拿糕点,还撒谎说是奴才让她扔的!”

“你还敢狡辩!”刘阳明厉声说道,“春桃已带小莲去太医院,陈太医能验出糕点是否馊了;而且长街的清扫太监也看到,是你让小莲把馊糕点扔进泔水桶,小莲才趁机藏了一块。你为何要诬陷她?”

李福脸色大变,额头渗出冷汗。康熙一拍龙案:“说!是不是有人指使你?”李福身子一软,瘫倒在地:“是……是八爷党的余党‘白公公’让奴才做的!他说小莲的母亲曾向苏公公举报过八爷党在宫中的眼线,要奴才借机除掉小莲,给那些‘不听话’的下人一个教训……”

“白公公?”康熙眼神冰冷,“朕早已知晓此人与八爷党勾结,只是没想到他竟敢在宫中如此放肆!苏公公,传朕旨意,将李福和白公公拿下,打入天牢,严加审问!小莲宫女孝心可嘉,免去她的杖责,还她清白,将她母亲调至御花园当差,方便照顾。”

“谢皇上!”刘阳明躬身行礼,心里松了口气。康熙看着他,语气缓和下来:“你做得很好。朕虽重视宫规,却也明白‘人心’比‘规矩’更重要。若不是你及时阻止,朕险些错杀一个孝女,寒了众人的心。”他顿了顿,又说,“这宫中还有不少八爷党的残余眼线,你刚回来,对江南的情况熟悉,朕想让你和四阿哥、十三阿哥一起,彻查宫中的八爷党余孽,还皇宫一个清净。”

“臣遵旨!”刘阳明点头应下。离开御书房时,苏公公追了出来,递给她一个锦盒:“刘大人,这是皇上赏给小莲的,里面有银子和上好的伤药。皇上还说,让您带话给小莲,以后有困难可以直接找苏公公,皇上会为她做主。”

太医院里,小莲正躺在病床上,陈太医刚为她上完药。春桃坐在床边,给她喂着温热的小米粥。见刘阳明进来,小莲挣扎着想要起身行礼,被刘阳明按住:“别乱动,好好养伤。皇上已经查明真相,还你清白了,你母亲也被调去御花园当差了。”

小莲看着锦盒里的银子和伤药,眼泪再次涌出,却这次是喜悦的泪水:“谢谢大人……谢谢皇上……奴婢以后一定好好当差,报答皇上和大人的恩情!”春桃笑着说:“这都是你自己的孝心换来的。以后要是再有人欺负你,就去找刘大人,他可是咱们的‘护民侯’呢!”

从太医院出来,已是午时。阳光洒在宫墙上,积雪开始融化,空气里带着一丝暖意。刘阳明看着来来往往的宫女太监,心里明白:宫中的斗争虽没有战场上的刀光剑影,却同样凶险。八爷党的残余势力像毒瘤一样,潜藏在各个角落,稍不留意就会酿成大祸。

“刘大人,你在想什么?”春桃追上他,手里拿着一个热乎乎的烤红薯,“这是太医院的小太监给的,说让你暖暖手。刚才四阿哥派人来说,让你去雍和宫一趟,十三阿哥也在,说是要商量彻查宫中八爷党余孽的事。”

刘阳明接过烤红薯,暖意顺着指尖传到心底。他咬了一口红薯,香甜的味道在口中散开:“好,咱们现在就去雍和宫。彻查宫中余孽,不仅是为了皇上和皇宫的安全,更是为了不让像小莲这样的无辜之人再受伤害。江南的试点刚有成效,京城也得安稳,这样大清才能真正太平。”

雍和宫的星纹泉旁,四阿哥和十三阿哥早已等候在那里。见刘阳明过来,四阿哥笑着迎上去:“听说你刚回京就救了个宫女,还揪出了八爷党的眼线,真是厉害!皇上让咱们彻查宫中余孽,你有什么想法?”

刘阳明走到星纹泉边,看着泉水中自己的倒影:“我觉得可以从‘举报制度’入手。像小莲的母亲那样敢于举报的人,应该给予奖励和保护;同时,利用春桃的草药包,在宫中分发‘清心散’,让那些被八爷党胁迫的下人有勇气说出真相。另外,十三阿哥熟悉宫中的侍卫部署,可以加强宫门和各宫的巡逻,防止余党逃跑。”

十三阿哥点头:“好主意!我这就去安排侍卫巡逻。四阿哥负责制定举报奖励制度,刘大人和春桃负责分发清心散和安抚下人。咱们分工合作,不出一个月,定能把宫中的八爷党余孽全部肃清!”

夕阳西下,雍和宫的飞檐在余晖中泛着金色的光芒。刘阳明站在星纹泉旁,想起长街杖责时小莲哀求的眼神,想起江南百姓立的护民碑,心里明白:“护民侯”的称号不仅是一份荣宠,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无论是在江南的田间地头,还是在京城的宫墙之内,守护无辜、惩治邪恶,都是他必须坚守的初心。

春桃走到他身边,递过一件披风:“天快黑了,别着凉了。咱们回去吧,苏府的李卫肯定已经做好晚饭等着咱们了。他还说,要给你炖你最爱喝的排骨汤,庆祝你回京。”刘阳明接过披风,披在身上,看着身边的伙伴们,心里充满了温暖。他知道,彻查宫中余孽的路或许还有波折,但只要他们兄弟同心、坚守仁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而这份对“不忍”的坚守,终将让大清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温暖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