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清史错位录 > 第104章 与十三阿哥的兄弟情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04章 与十三阿哥的兄弟情

辰时的露水还沾在官道旁的野草上,刘阳明的马车已驶出京城五十里。车厢里摊着江南水系图,春桃正用炭笔标注鸦片种植的重点区域,李卫则骑马守在车旁,时不时探头进来提醒:“刘大人,前面就是河间府地界,听说这里的知府和鸦片贩子往来密切,咱们得小心行事。”

话音刚落,前方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十几名骑士簇拥着一位身着宝蓝色骑射装的少年疾驰而来。少年约莫十八九岁,眉目锐利如刀,腰间佩着一把镶嵌宝石的弯刀,看到刘阳明的马车,立刻勒住缰绳:“前面可是一等护民侯刘阳明大人的车驾?”

李卫立刻拔刀戒备:“你是何人?竟敢拦侯爷的车驾!”少年爽朗一笑,翻身下马,快步走到车旁行礼:“在下胤祥,奉皇阿玛之命,前往江南协助四阿哥处理水利事务,听闻刘大人也去江南试点,特在此等候,想与大人同行。”

“十三阿哥?”刘阳明连忙掀开车帘下车,眼前的少年正是康熙的第十三子胤祥——他早从四阿哥口中听过这位阿哥,说他“文武双全,尤擅水利,性情豪爽,最是重情义”。“臣不知是十三阿哥,有失远迎,还望恕罪。”

胤祥一把扶住他,笑着摆手:“刘大人客气了!我久仰大人治水禁烟的威名,早就想见识一下大人的‘异世奇术’。四阿哥在信里把你夸上天了,说你用‘肥皂水验水质’‘石灰粉固堤坝’,都是闻所未闻的妙法!”

春桃也从车里出来,给胤祥行了一礼:“十三阿哥安好,奴婢春桃,是刘大人的随侍医女。这是奴婢做的薄荷糕,阿哥一路辛苦,尝尝解乏。”胤祥接过糕点,咬了一口,眼睛一亮:“好吃!比宫里御膳房做的还清爽!刘大人真是好福气,身边有这么能干的姑娘。”

众人说笑间,重新启程。胤祥的骑士与李卫的护卫混编在一起,护着马车前行。车厢里,胤祥凑到江南水系图前,指着图上的太湖流域:“刘大人,这太湖周边的堤坝年久失修,去年汛期就冲垮了十几个村庄。四阿哥让我先去勘察,你看咱们是不是可以先从这里入手,把水利和鸦片替代种植结合起来?”

刘阳明眼睛一亮——胤祥的想法竟与他不谋而合!“十三阿哥所言极是。太湖流域水源充足,适合种植水稻和茶叶,正好可以作为‘杂交水稻’和‘鸦片替代种植’的试点。只是这里的地方官……”

“放心!”胤祥拍着胸脯,“有我在,地方官不敢作乱!我已让人查清,河间府知府张大人私藏鸦片烟馆二十余间,还收受鸦片贩子贿赂白银五万两。咱们今晚就去‘拜访’他,给江南的地方官一个下马威!”

夜幕降临时,马车抵达河间府城。张知府早已带着官员在城门口等候,脸上堆着谄媚的笑容:“不知侯爷和十三阿哥驾到,下官有失远迎,已备下接风宴,还请二位赏光。”胤祥冷笑一声,盯着他的眼睛:“张知府倒是消息灵通。只是本阿哥听说,你府里的‘接风宴’,用的是鸦片贩子送的‘西洋酒’?”

张知府脸色瞬间发白,支支吾吾说不出话。刘阳明上前一步,拿出康熙赐的“如朕亲临”金牌:“张知府,皇上有旨,彻查河间府鸦片烟馆及官员贪腐之事。请你立刻交出府衙账目,并带我们去查封鸦片烟馆,若有隐瞒,休怪臣不客气!”

张知府见金牌,再也不敢反抗,只好带着众人前往城中最大的鸦片烟馆“云香楼”。烟馆里乌烟瘴气,数十人躺在榻上吸食鸦片,见到官兵闯入,吓得四散奔逃。胤祥拔出弯刀,斩断挂在房梁上的鸦片烟灯:“全部查封!涉案人员一律带回府衙审问!”

混乱中,一个鸦片贩子头目趁机从后门逃跑,李卫刚要去追,胤祥已策马追出,弯刀一挥,将头目肩上的钱袋砍落在地:“哪里跑!留下命来!”头目转身反抗,两人在街道上缠斗起来——胤祥的弯刀招式凌厉,招招直指要害,没几个回合就将头目按在地上。

“好功夫!”刘阳明走上前,忍不住称赞。胤祥拍了拍手上的灰尘,笑着说:“这点本事不算什么,比起刘大人用‘迷魂散’制服歹徒的法子,差远了!”张知府跪在一旁,吓得浑身发抖,胤祥踹了他一脚:“说!还有多少鸦片烟馆?和你勾结的鸦片贩子还有哪些?”

在胤祥的威慑下,张知府一五一十地招供,共查出河间府鸦片烟馆四十五间,涉案官员七人,鸦片贩子二十余人。胤祥立刻让人将涉案人员全部关押,查封的鸦片当众销毁,百姓们围在一旁拍手称快:“侯爷和十三阿哥为民除害,真是青天大老爷!”

回到府衙,已是深夜。胤祥让人准备了简单的酒菜,两人坐在庭院里对饮。月光洒在石桌上,酒杯里的米酒泛着淡金色的光。“刘大人,说实话,我以前对‘异世之人’总有些怀疑,觉得你们来历不明,恐对大清不利。”胤祥喝了一口酒,语气诚恳,“可今天见你查鸦片、护百姓,才明白四阿哥为什么那么信任你——你心里装着的是‘天下’,不是‘私利’。”

刘阳明也举起酒杯:“十三阿哥过奖了。臣只是做了该做的事。其实在异世,百姓们也和大清一样,渴望安稳的生活。臣带来的科技手册,不过是让‘安稳’来得更容易些。”他翻开手册,指着“简易水库”图纸,“你看这个,用土石和水泥(臣已找到替代品)筑坝,既能储水,又能防洪,比传统堤坝坚固三倍。”

胤祥凑过去仔细查看,眼神发亮:“妙!太妙了!这个‘水泥’替代品是什么?咱们明天就试试!我在江南考察过很多堤坝,都是‘雨季冲垮,旱季无水’,要是能建成这种水库,百姓们就再也不用怕旱涝了!”

两人越谈越投机,从水利谈到禁烟,从百姓疾苦谈到朝堂纷争。胤祥说起自己小时候随康熙出巡,看到黄河决堤,百姓流离失所,从此立志要“修好水利,让天下百姓有饭吃”;刘阳明则说起现代的“精准扶贫”,如何帮助贫困地区的人们摆脱困境。月光下,两人的身影交叠在一起,仿佛不是君臣,而是相识多年的兄弟。

“刘大人,”胤祥突然握住他的手,眼神坚定,“我知道江南试点不容易,鸦片贩子和腐败官员盘根错节。但你放心,我胤祥这辈子最敬佩的就是你这样心怀百姓的人。以后你去哪,我就去哪,你要查鸦片,我帮你挡着官官相护;你要修水利,我帮你召集工匠。咱们兄弟同心,定能把江南试点办好!”

刘阳明心里一暖,用力点头:“好!咱们兄弟同心!定不负皇上所托,不负江南百姓!”两人碰杯,将杯中的米酒一饮而尽,酒液辛辣却暖心,仿佛将两颗心系天下的心紧紧连在了一起。

次日清晨,胤祥带着刘阳明去河间府城外的河滩,试验“水泥替代品”——用石灰、黏土、铁矿粉按比例混合,加水搅拌后制成砖块。三天后,砖块凝固,坚硬如石,用锤子都砸不开。胤祥高兴得像个孩子:“成功了!刘大人,咱们这就去江南,用这个建水库、修堤坝!”

启程时,百姓们自发地在城门口送行,手里拿着鸡蛋、馒头,往刘阳明和胤祥的马车上塞。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拉住胤祥的手,泪流满面:“十三阿哥,刘大人,谢谢你们查封了烟馆,救了我的孙子!他以前吸食鸦片,把家里的东西都卖光了,现在终于戒了,还能下地干活了!”

胤祥握住老人的手,郑重承诺:“老人家放心,我们到了江南,会让所有鸦片贩子都无处藏身,让所有百姓都能安居乐业!”刘阳明看着眼前的场景,心里明白:他与胤祥的兄弟情,不是建立在身份地位上,而是建立在“守护百姓”的共同使命上。这份情谊,比金银更珍贵,比权势更牢固。

马车继续向南行驶,胤祥骑马走在最前面,腰间的弯刀在阳光下泛着光芒。刘阳明坐在车里,翻开江南水系图,胤祥已在图上标注了十几个需要修建水库的地点,旁边还写着“优先修建贫困县”的字样。春桃笑着说:“刘大人,十三阿哥真是个好人,和你一样,心里装着百姓。”

“是啊,”刘阳明点头,“有他帮忙,江南试点肯定能顺利推进。而且他精通水利,比我更懂江南的水土情况,咱们的‘杂交水稻’和‘简易水库’一定能发挥最大的作用。”李卫也凑过来说:“十三阿哥的骑士个个都是好手,咱们的护卫力量更强了,就算鸦片贩子来捣乱,也不怕了!”

傍晚时分,一行人抵达济南府。胤祥的朋友、山东巡抚李光地早已在府衙等候。李光地是康熙朝的名臣,以清廉正直着称,见到刘阳明和胤祥,高兴地说:“二位能来江南,真是百姓之福!我已让人查清江南各府的鸦片种植情况,还准备了工匠和材料,就等二位来主持试点了。”

府衙的晚宴上,李光地说起江南的鸦片之害:“苏州、杭州的鸦片烟馆比米铺还多,很多农户为了种鸦片,把稻田都毁了,去年闹饥荒,饿死了不少人。二位一定要救救江南的百姓啊!”胤祥拍着桌子:“李大人放心,我们这次来,就是要彻底禁绝鸦片,让农户们重新种上粮食和茶叶,再也不用饿肚子!”

刘阳明拿出科技手册,递给李光地:“李大人,这是异世的‘杂交水稻’和‘鸦片替代种植’图纸,咱们先在苏州、杭州选十个试点村,派工匠指导农户种植,同时修建简易水库,确保灌溉用水。十三阿哥负责水利工程,臣负责替代种植,咱们分工合作,三个月内定能看到成效。”

李光地看着图纸,激动不已:“好!好!我这就安排人去准备!明日我亲自陪二位去苏州,那里的鸦片贩子最猖獗,咱们先从那里开刀!”

夜深了,刘阳明站在济南府衙的庭院里,望着南方的夜空。胤祥走过来,递给她一壶酒:“在想什么?是不是担心苏州的鸦片贩子不好对付?”刘阳明接过酒壶,喝了一口:“有点担心,但更多的是期待。有你、李大人,还有春桃、李卫他们,我相信咱们一定能成功。”

胤祥拍了拍他的肩:“别担心,咱们是兄弟,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明天去苏州,我打头阵,你只管指挥就行!”月光下,两人相视一笑,眼中满是信任与坚定。刘阳明知道,与十三阿哥的兄弟情,将是他在江南试点最强大的支撑。而这份建立在守护百姓使命上的情谊,也将在江南的土地上,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