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段时间,她为了棒梗的事情,愁得白头发都多了好几根。

但城里的姑娘都嫌弃棒梗坐过牢,腿还有点瘸。媒婆说,人家一听棒梗的名字,想都不想就拒绝。

是的,棒梗现在已经有点出名了。方圆十里,不少人都听说过他。毕竟坐过两次牢的人不多,消息哪能瞒得住。加上秦淮如频繁托媒婆介绍,事情传得更广了。

“棒梗,事已至此,要不咱们去农村找吧。农村姑娘虽然不如城里人气质好,但勤劳能干,娶一个回来,也不一定比城里差。”

秦淮如想了很久,终于开口对棒梗说。

她本来不太情愿考虑农村的,可现实摆在眼前。再这么挑下去,棒梗怕是要打光棍了。与其那样,还不如找个农村姑娘,至少能分担生活,不让棒梗太累。

棒梗沉默了一会儿,没有立刻回答。换作以前,他肯定一口回绝。可现在,他被现实打击得没了信心。

连残疾人都嫌弃他,他还有得选吗?没有。不然秦淮如找了那么多媒婆,也不会一个都说不成。

“农村的就农村的吧,但我只有一个条件,得好看一点的。”

棒梗松了口。在他看来,愿意娶农村的已经是底线,如果还丑,那不如不结。

秦淮如点点头。她这当妈的,当然也希望儿子找个水灵的。

旁边的小当和槐花却撇了撇嘴,对棒梗能娶到漂亮媳妇不抱希望。哪怕是农村的,长得好看的,凭啥要跟一个坐过两次牢的人?

见棒梗答应,秦淮如不再耽搁,收拾一下就动身回农村娘家,托人打听有没有水灵的姑娘。

路过菜市场,她买了两斤猪肉,一斤给娘家,一斤给农村的媒婆。毕竟好几年没回去了,空着手总不好看。

一到乡下,秦淮如便先回了家。

“哎,你看那是不是秦淮如?”

“还真是,好几年没见她回来看爹妈了,今天咋突然回来了?还拎着肉,难不成转了性子,知道孝顺了?”

不远处,两个大娘认出了她,低声议论着。

秦淮如听见了,脸上有些挂不住。

自从嫁进城里,她确实很少回来,上一趟回家,还是好几年前的事。

村里不少人都背地里说她没良心,她也心知肚明。

她不愿多听,加快步子往家走。

到了家,却发现家里没人——父母和弟弟大概下地去了。

于是,秦淮如转身去了村里媒婆家,想请她帮棒梗物色个好姑娘。

“张婶在家吗?”

她站在张媒婆家门外朝里问。

没过多久,一个六十岁上下、嘴角有颗痣的大妈走了出来。

“秦淮如?”张婶一眼就认出了她。

毕竟她在这村里生活了二十多年,就算多年未见,也还有印象。

“是我,张婶。”秦淮如笑了笑,“这次来,是想麻烦您帮我们棒梗在村里说个媒,找个水灵些的姑娘。”

说着,她把事先分好的一斤肉递了过去。

张婶接过肉,脸上笑意多了几分:“棒梗是城里户口,在农村找对象不难,这事儿包在我身上,肯定给他寻个俊的。”

她还不知道棒梗坐过牢,腿还有点瘸。

这也难怪,秦淮如多年未回,乡下消息又不灵通,连她父母都不清楚这些事。

毕竟不光彩,秦淮如自然不会到处说。

“张婶……还有件事得和您说,”她犹豫了一下,还是开了口,“棒梗他……坐过两回牢,不过都是意外,他本性不坏。另外,他腿有点瘸,是当年上山下乡时落下的,但不碍走路。您帮忙说媒的时候,也跟人家提一提。”

她想着,瞒也瞒不住,早晚人家会知道,不如提前说明白,也省得白忙一场。

张婶听完,整个人都愣住了。

她原以为这事不难办,毕竟棒梗是城里人,找个乡下姑娘应该不难。可谁知他不仅坐过两次牢,腿脚还有些不利索。

想想也是,若不是有这么明显的缺陷,又怎会到乡下来找对象?

想必是城里寻不着合适的,才不得不往农村走。

可这样一来,事情就棘手了。哪怕是乡下姑娘,多半也不愿嫁给有前科的人,更何况棒梗已经进去过两回。

这说明他根本就是屡教不改。

“淮如,照这情形,怕是难办了。你也知道,但凡坐过牢的都不好找人家,更何况棒梗还进去了两次。”张婶面露难色。

此刻她已经打起了退堂鼓。这种事吃力不讨好,要是上门给人姑娘介绍个二进宫的劳改犯,还不得被人家爹娘轰出来?

就算棒梗是城里户口,肯点头的估计也没几个。为了一斤猪肉得罪人,张婶实在不愿沾这个麻烦。

见张婶犹豫,秦淮如顿时急了。这要是在农村都找不着,棒梗这辈子岂不是要打光棍?

她连忙把手里另一斤猪肉也塞给张婶,又从兜里掏出二十块钱递过去:“张婶,这些您都收着。只要您肯用心给棒梗张罗,最好找个水灵的姑娘。要是事成了,我再给您一百块。”

为了儿子的终身大事,秦淮如算是豁出去了。都这节骨眼了,她还不忘叮嘱要找水灵姑娘,真是拎不清状况。

就棒梗这条件,也配挑三拣四?能找个普通姑娘都算烧高香了。

看着眼前的钞票和猪肉,张婶顿时两眼放光,忙不迭接过来。再加上事成后的一百块承诺,她心里简直乐开了花。

没想到秦淮如出手这么阔绰,果然城里人就是有钱。

张婶当即拍着胸脯保证:“行,淮如,有你这句话,我就是把邻村都跑遍,也定给你寻个合适的。”

不得不说,钱财果然是好东西。

方才还推三阻四的张婶,得了好处后态度立刻大变。

这番保证听得秦淮如心头一暖。

“那就劳您费心了。找到合适的人选后,烦请告诉我爹娘,让他们给我捎个信就行。”秦淮如笑着叮嘱道。

从张婶家出来后,秦淮如没有回娘家的打算,直接往家走。

她回村本就不是为了看望父母,而是为了给棒梗说亲。既然已经跟张婶谈妥,就更不必回去了。

说到底,棒梗和小当他们不孝顺、像白眼狼,也不是没有缘由。秦淮如本人对父母就不怎么上心,心里很少装着他们。

自嫁进城里,她几乎快把娘家人给忘了。这些年拢共没回来几趟,每次都是有事才现身。

这一趟难得回来,竟连爹娘的面都不想见。

她本打算避开父母悄悄回城,没料到在回去的路上,遇见了刚从田里回来的二老。

“淮如?”老俩口见到她,有些意外。

“爸,妈。”秦淮如面露尴尬,没想到半路撞个正着。

“你这是要回城里?难得回来,连爹娘都不想见一面就走?”秦父看她走的方向是去大路坐车,语气里透着不满。

秦母听见,苍老的脸上也露出几分不快。

“不是的爸,我是看家里锁着门,正要去田里找你们呢,正好在这碰上了。”秦淮如赶紧否认。

可秦父并不相信。他们正站在岔路口,如果她真是去田里,应该走旁边小路,现在却在大路上——分明就是要去坐车回城。

秦父也懒得戳穿她,反正早就不指望女儿会惦记着回来看他们。

“说吧,这次又是为了什么事回来的?”秦父问。

他太了解这个女儿了,没事根本不会回来,早把他们老俩口忘到脑后了。

“我这次是来看你们,顺便想请张婶帮棒梗在村里介绍个对象。”秦淮如解释道。

她自然不会承认,是为了说媒才想起回村的。毕竟已经好几年没回来,若说是为儿子才来,总不太好听。

“既然是回来看我们,那带东西了吗?”秦父却问了个让她难堪的问题。

秦淮如顿时脸色一僵,整个人都窘住了。

她原本确实买了两斤肉,打算一斤给娘家、一斤给媒婆,但后来全都送给了张婶,现在空着手,什么也没有。

“本来……本来是买了两斤猪肉的,但刚刚为了请张婶帮忙,都送给她了。”

秦淮如无奈地道出实情。

“哼!你走吧,我没你这样的女儿!既然不肯回来,以后都别踏进这个家门!”秦父怒气冲冲,拽起秦母转身就走,不再理会秦淮如。

秦母此时也明白了,秦淮如此番回来根本不是真心看望他们,心里同样有气。她便没有劝阻秦父,二人就这样丢下秦淮如,径直回了家。

秦淮如独自站在原地,脸色铁青。

“不回就不回,谁稀罕回来似的。”她气呼呼地丢下这句话,当真不再回头,直接往前走去,打算乘车回城。

当秦淮如到家时,天色已深。

“妈,怎么样了?有消息吗?”棒梗一见她就急忙问道。对于自己的终身大事,他确实着急。

“哪能这么快?总得给媒人时间去寻访吧。”秦淮如朝儿子白了一眼。

“我已经跟娘家那边的张媒婆说好了,估计过几天就会有信儿。”她补充道。

小当和愧花也在旁边听着。等秦淮如和棒梗说完,小当立刻催促道:“妈呀,您可算回来了!再晚点我们仨都要饿扁了。既然哥的大事说完了,能给我们做饭了吗?”她一边说一边揉着肚子,愧花也在一旁点头。

原来三人到现在还没吃上饭。秦淮如下乡去了,傻柱加班未归,没人给他们做饭。

秦淮如听了简直气不打一处来。两个女儿都不小了,明明会做饭,却宁愿饿着也不动手,偏要等她回来。

“你哥不会做饭也就算了,你俩我记得都会做。我不在,自己动手做顿饭就那么难吗?”她感到心力交瘁。

“那不是因为……我们做的没您好吃嘛!”小当油嘴滑舌地辩解。愧花连忙在旁附和。

可真相是,两人互相推诿,谁都不愿动手,一直拖到了现在。

秦淮如自然不信,但自己也饿了,只好起身去做饭。

……

秦淮如原本设想得很顺利,可一连四五天过去,乡下那边始终没有消息传来,等得她有些焦急。

“没道理呀……棒梗就算条件再一般,好歹是个城里人。在农村说亲,总不至于这么困难吧?”她心里直犯嘀咕。

在她的观念里,农村想嫁进城的姑娘应当不少,没道理四五天过去了,那边还找不出一个合适的。

“妈,我这辈子是不是真的讨不到媳妇了?”棒梗哭丧着脸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