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圆谎。”

林卫家放下茶杯,手指在桌上轻轻敲着。

“铁蛋是个孩子,孩子的话,半真半假,大人不会全信,但也容易起疑。

咱们得给铁蛋的话,找一个合理的解释。”

“解释?咋解释?肉都吃了!”林卫东愁眉苦脸。

“嫂子,明天你去送铁蛋的时候,带点东西给那个赵大妈。”

林卫家说道,“就带半斤红糖,再拿两个咸鸭蛋。

你就跟她说,昨天是你那个在省城当工人的表哥来看我们了,给带了点细粮和肉,让孩子们解解馋。

平时家里也吃糠咽菜,孩子不懂事,那是没见过世面,吃了顿好的就到处瞎吹牛,把一次说成天天吃。”

“省城的表哥?”李红霞有些发懵。

“我哪有省城的表哥?”

“有没有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个说得过去的由头。”

林卫家笑了笑。

“咱们家日子过得稍微好点,有个省城表哥或者外地亲戚顶着,别人就算嫉妒,也只能说是咱们亲戚厉害,查也查不到咱们头上。

至于那些夸张的话,就往孩子身上推,说孩子馋肉馋魔怔了,做梦都在吃肉,所以才瞎说。”

这一招无中生有加避重就轻,把林卫东和李红霞听得一愣一愣的。

“这……这能行吗?”

“肯定行。”

林卫家胸有成竹,“赵大妈拿了东西,吃了嘴短,再加上咱们这个合理的解释,她就不会再去深究了。

而且,咱们以后确实得更加小心了。”

安抚好了大哥大嫂,林卫家把铁蛋叫到了跟前。

铁蛋已经被爹娘的反应吓傻了,缩在角落里不敢出声。

“铁蛋,过来。”

林卫家招了招手。

铁蛋磨磨蹭蹭地走过来,低着头。

“三叔,我错了……”

“铁蛋,三叔不怪你吃东西,也不怪你想跟小朋友显摆。”

林卫家摸了摸他的头,语气严肃。

“但是,你要知道,咱们家的好东西,是你爹和你三叔辛苦弄来的。

外面有好多坏人,他们自己不干活,就想抢别人的东西。

如果你在外面乱说,坏人就会来咱们家,把好吃的都抢走,还要把你爹娘抓走关起来。

到时候,你就再也吃不到鸡蛋羹,也见不到爹娘了。你想这样吗?”

铁蛋被吓得哇地一声哭了出来:

“不想!我不想爹娘被抓走!我以后不说了!打死也不说了!”

“好,记住这次教训。”

林卫家帮他擦了擦眼泪。

“以后要是有人问,你就说那是以前吃过的,或者是做梦梦见的。

咱们家平时也吃窝头,吃咸菜。记住了吗?”

“记住了!”铁蛋抽抽搭搭地点头。

晚饭的时候,为了做戏做全套,林卫家特意让嫂子把那块腊肉收得严严实实的,只炒了一盘咸菜,煮了一锅红薯粥。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得格外沉默。

“哥,嫂子。”

林卫家一边喝粥,一边低声说道。

“这段时间,咱们确实有点大意了。

以后,咱们在家里吃好的,一定要关好门窗。

在外面,穿着打扮也要尽量朴素点,别太扎眼。

还有,咱们偶尔也得在邻居面前哭哭穷,抱怨抱怨粮食不够吃,这样才显得真实。”

李红霞连连点头:“我知道了,卫家。我明天就把铁蛋那身新衣裳换下来,给他穿以前那件旧的,补丁也不缝了。”

林卫东也闷声说道:“我在厂里也注意,以后中午不打好菜了,就跟工友们一样吃咸菜。”

看着全家人都提高了警惕,学会了在这个特殊年代的生存智慧,林卫家心里才稍微踏实了点。

这不仅是为了保住空间里的秘密,更是为了这一家老小的平安。

在这个物资匮乏、人心浮动的年代,低调、谨慎、藏拙,才是最大的护身符。

在这风声鹤唳的关口,林卫家越想越觉得后院那个地窖是个必须要解决的大隐患。

虽然地窖口伪装得好,但也经不住有心人的细查。

真要是街道办或者派出所的人哪天心血来潮,拿着铁锹往下一戳,那底下藏着的几十斤白面、那一坛子猪油、还有那些风干的兔子和咸鱼,就是把林家送进大狱的铁证。

更何况,铁蛋那张嘴虽然被吓住了,可小孩子忘性大,万一哪天看见好吃的又得意忘形了呢?

只有把东西挪走,让家里真的“穷”下来,这戏才能演得逼真,心里才能真正踏实。

想到这里,林卫家不再犹豫。

趁着夜色正浓,他把还在长吁短叹的大哥大嫂叫到了堂屋。

“哥,嫂子,这事儿咱们不能光是被动地防着。”

林卫家压低声音,语气里透着股子决断。

“我想了想,咱们地窖里那些细粮和肉,放在家里实在是太扎眼了。

为了稳妥起见,我打算把那些太惹眼的东西,大半都转移走。”

“转移?转哪儿去?”

林卫东一听这话,急了。

“这可是咱们一家的口粮啊,要是没了,以后日子咋过?”

李红霞也一脸的不舍,紧紧攥着衣角。

“是啊三弟,这要是送回乡下,路上也不安全啊。再说乡下人多眼杂的,更容易出事。”

“不是送回乡下,也不是不要了。”

林卫家耐心地解释道,他又搬出了那个万能的朋友。

“我有那个路子广的朋友,他在城郊有个隐蔽的仓库,专门存这类紧俏货的,安全得很。

我想着,把咱们家的白面、腊肉、大部分鸡蛋和红糖,都先放到他那儿去寄存。

咱们家里,就留点红薯干、棒子面,再留一小块咸肉应应急。

这样就算真有人来查,一看咱们家也是吃糠咽菜的,自然就没话说了。”

听到东西不是丢了,而是寄存,林卫东两口子的脸色这才缓和了一些。

“那……那以后咱们要吃咋办?”李红霞问道。

“这好办。”

林卫家笑了笑,“我不是天天在外面跑吗?

以后咱们改成吃多少拿多少。

每隔个三五天,或者到了周末,我就用挎包带一点回来。

一次带个半斤的肉,一斤面,也不显眼。

咱们关起门来偷偷吃一顿,吃完了嘴一擦,家里啥把柄也不留。

这样既能解馋补身子,又安全,谁也抓不着咱们的小辫子。”

林卫东听得连连点头,一拍大腿:

“对!这个法子好!这就叫……叫啥来着?”

“化整为零!”林卫家接过了话茬。

“对!化整为零!三弟,还是你脑子好使!”

商量定了,说干就干。

虽然已是深夜,但为了安全,一家人是一点睡意都没有。

林卫家带着大哥来到了后院。

两人扒开柴火堆,掀开石板,钻进了地窖。

昏黄的煤油灯下,看着架子上那些让人流口水的物资,林卫东眼里满是不舍。

“哥,别看了,都是暂时的。命比嘴重要。”

林卫家一边说着,一边手脚麻利地开始装袋。

那袋子精白面,足有二十来斤,被他整个提了出来。

挂在架子上的风干兔子,留了两只给家里应急,剩下的八只全摘了下来。

还有那块最大的腊肉,那是王秀英特意腌制好让带进城的,也被林卫家收进了麻袋。

那一坛子猪油,也被封好了口,准备运走。

还有那一罐子珍贵的红糖,以及大半篮子鸡蛋。

林卫家只给地窖里留下了两麻袋红薯干、半袋子玉米面,还有一小块咸鱼和一只风干兔。

这点东西,虽然在一般人家里也算富裕,但对于一个三职工家庭来说,还在合理的范围内,就算被查到了,也能说是省吃俭用攒下来的,不至于定大罪。

收拾完,足足装了两个大麻袋。

“哥,你帮我把这些东西搬到院子里,我自己骑车运走。”林卫家说道。

“这么多,你一个人行吗?要不我帮你推着?”林卫东有些担心。

“不用,人多反而目标大。我骑车快,一溜烟就没影了。你就在家守着嫂子和孩子,把地窖口重新封好,伪装做得再旧一点,千万别让人看出翻动过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