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方崭新的“光荣之家”牌匾还在门楣上散发着不容置疑的光芒,独立小院的钥匙已经沉甸甸地落在了林大山手中。消息如同长了翅膀,瞬间传遍了四合院的每一个角落,再次将林家推到了风口浪尖。
羡慕、嫉妒、感慨、失落……种种复杂的情绪在邻里间无声地流淌。这一次,连最擅长表面功夫的许大茂,脸上的笑容都显得有些僵硬。那可是独门独院!与他们这几家挤在一个院里,共用厨房、水池,甚至厕所的情形,已是天壤之别。
傍晚,林家关起门,召开了一次家庭会议。
“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林大山将钥匙放在桌上,目光扫过家人,“组织上的照顾,给了咱们一个新院子。大家说说,咱是搬,还是不搬?”
一时间,屋里安静下来。
李秀兰首先开口,语气带着几分不舍:“这猛地一说要搬,心里头还真不是滋味。在这院里住了这么多年,街里街坊的,都熟悉了。虽说贾家嫂子那人……唉,但大多邻居还是好的。”她想起林向红刚嫁过来时,院里几个老姐妹没少帮忙,也想起困难时,易中海也曾出面主持过公道。
林向军穿着便服,腰杆笔直,从实际角度分析:“爸,妈,我觉得该搬。新院子环境好,安静,也安全。对我以后工作,对向红学习,都有好处。再说,这是组织对咱家的肯定和照顾,不搬,反而显得咱不识抬举,或者心里有鬼似的。”
林向红看了看大家,轻声道:“我听爹妈的。搬有搬的好,不搬也有不搬的方便。就是……以后和院里这些嫂子、大娘们走动,没那么方便了。”
林向红眨着大眼睛,她对新家充满好奇,但对离开熟悉的环境也有一丝怯意。
所有人的目光,最终都落在了从始至终最为平静的林向阳身上。
林向阳感受到家人的注视,缓缓放下手中的茶杯。他知道,这个问题看似是选择住处,实则关乎林家未来在邻里间、在更大范围内的人情格局和舆论风向。
“搬。”他言简意赅,语气却不容置疑。
见家人都望过来,他继续沉稳地说道:“于公,这是组织安排,是对爹娘过去贡献的肯定,也是对我们家庭成员的照顾。接受,是服从安排,也是理所应当。推辞,反而显得矫情,甚至可能引来不必要的猜测。”
“于私,”他话锋一转,“新院子确实能极大改善我们的生活品质。爹娘年纪大了,需要更清净的环境休息。向红需要更安静的学习空间。大哥工作性质特殊,有个独立的家也更稳妥。这是实实在在的好处,我们没必要,也不应该为了维持表面上的‘合群’而放弃。”
他顿了顿,目光变得深邃:“但是,搬,不代表割裂,更不是‘人往高处走’后就忘了老邻居。咱们林家不是那样的人家。”
“我的意思是,”林向阳说出了核心,“我们高高兴兴地搬,大大方方地搬。但同时,要把话跟老邻居们说透,把情分留住。”
他看向父母:“爸,妈,搬过去后,咱们不是就不过来了。逢年过节,平时得空,该回来看看就回来看看。前院三大爷爱下棋,爸您以后还能来找他杀两盘。中院一大妈和娘您关系好,以后照样可以一起做针线活。后院……该走动还得走动。”
“咱们的态度就是:房子是换了,条件是好点了,但咱们林家还是那个林家,对老邻居的情分一点没变。只是住得远了点,走动没那么勤了,但心还在一块儿。”
这番话说出来,林大山和李秀兰的眼睛都亮了。是啊,搬是新生活的开始,但不是旧情谊的终结。儿子这个“搬而不离”的策略,既抓住了改善生活的机遇,又全了邻里多年的情分,可谓面面俱到,滴水不漏。
“向阳说得对!”林大山一拍大腿,“就这么办!咱们搬,但跟老邻居们把话说明白,以后常来常往!”
李秀兰也松了口气,脸上露出了笑容:“这样好,这样我心里就踏实了。”
第二天,林大山和李秀兰主动走出家门,在院子里、在胡同口,遇到相熟的老邻居,便坦诚相告。
林大山对着围上来的阎埠贵、刘海中等人,语气诚恳:“老阎,老刘,各位老街坊,组织上照顾,给了个新住处,我们一家商量了,决定搬过去。主要是考虑孩子学习,老人休息。但咱们这多年的老邻居,情分是在这儿的!以后我林大山还得常回来,找你们下棋、聊天!你们有啥事,也尽管言语,能搭把手的,我绝不含糊!”
李秀兰也拉着几位老姐妹的手:“他王大妈,赵大姐,以后我常回来找你们唠嗑,你们可别嫌我烦。咱们这关系,不能因为住得远了就淡了。”
林家这番坦诚而充满人情味的表态,像一阵暖风,吹散了不少因他们高升和搬迁而带来的隔阂与酸意。
阎埠贵立刻表态:“老林,秀兰,你们这是大喜事!应该的!放心,咱们这关系,铁着呢!以后常回来,我家大门随时开着!”
刘海中也挤出笑容:“是啊是啊,林处长……老林你们日子越过越好,咱们脸上也有光!”
就连易中海,也捋着胡子点了点头:“大山这话在理,情分比房子金贵。”
原本一些心里泛酸、觉得林家从此要高高在上的人,见林家夫妻如此放下身段,重情重义,那点不舒服也消散了大半,转而真心实意地送上祝福。
当然,像贾张氏之流,在背后依旧免不了嘀咕几句“显摆”、“假惺惺”,但她的声音在主流的一片和谐祝愿中,显得如此微弱和不合时宜,连秦淮茹都觉得婆婆有些过分了。
搬迁之日,热闹而温馨。没有炫耀,只有恳切的告别与真诚的约定。
林家走了,带着对更好生活的向往,也带着对旧日情分的珍视。
他们用“去”的智慧,赢得了更好的物理空间;用“留”的承诺,维系了宝贵的人情网络。这步棋,走得稳妥,走得漂亮,既享受了待遇,又未割裂人情,为林家在新旧环境之间,架起了一座牢固的、双向的桥梁。所有人都看到,林家,还是那个值得敬重和交往的林家,只是住得更宽敞了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