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勘探队带回来的消息,像一颗投入湖面的巨石,在落鹰涧营地激起了滔天巨浪,但浪花平息后,留下的却是复杂而深沉的漩涡。狂喜过后,是更加现实的考量和对未知的恐惧。

“望南谷”的美好描述令人神往,但“两天路程”和“翻越山梁”这两个词,像两座大山,压在许多老弱妇孺的心头。落鹰涧虽然艰苦,但至少已经有了相对稳定的水源、初步成型的营地和防御工事。而迁徙,意味着要再次踏上充满风险的征途,意味着要抛弃眼前好不容易建立起的一切,去赌一个遥远的、未经证实的“桃源”。

当晚的议事会气氛空前凝重。油灯的光晕下,七位成员的脸上都写着严肃。

“必须去!”赵铁柱态度坚决,拳头砸在临时拼凑的木桌上,“望南谷的条件比这里好太多!有了活水和平地,我们才能真正安家落户,开荒种田,养活这么多人!困在落鹰涧,迟早坐吃山空!”

王莽立刻附和:“铁柱兄弟说得对!那地方我们亲眼所见,绝对是真的!虽然路难走点,但值得拼一把!”

李老里正花白的眉毛紧锁,忧虑道:“道理是这个道理。可是……咱们这百多口人,拖家带口,老的老,小的小,还有不少伤病未愈。两天山路,谈何容易?万一在路上遇到危险,或者……到了那边情况不像说的那么好,我们连退路都没有了啊!”他的话代表了相当一部分人的担忧,尤其是石坨镇那边老弱较多的群体。

何先生沉吟道:“里正所虑极是。迁徙非同小可,需从长计议。需得详细规划路线,评估风险,准备充足的物资。是否可先派一支精干小队,在望南谷建立前哨,站稳脚跟后,大部队再行迁移?”

老村长林大山听着众人的争论,眉头紧锁,难以决断。他将目光投向了尚未发言的林晚和谢景珩。

林晚感受到众人的目光,她知道自己的意见至关重要。她深吸一口气,缓缓开口:“望南谷,我们必须去。”

她的话音清晰而坚定:“落鹰涧救了我们一时,但救不了一世。暗河水量有限,周围可狩猎采集的资源正在快速消耗。大家想想,我们的粮食还能撑多久?营地还能扩大多少?望南谷有活水,有沃土,那是能让我们子孙后代扎根的希望之地!眼前的困难确实巨大,但困守在这里,只是延缓了死亡的进程。”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至于风险,何先生的建议很好。我们可以不一次性全部迁移。先由精锐力量开路,在望南谷建立初步的落脚点,清理出安全区域,甚至尝试播种第一批作物。大部队则在这里继续积蓄力量,等待前哨站稳的消息。这样,进退有据,风险可控。”

这时,谢景珩清冷的声音响起,如同磐石定音:“林姑娘所言,乃老成谋国之策。迁徙之利,在于长远发展;分步实施,可规避倾覆之险。眼下当务之急,乃是全力准备。一是详细绘制迁徙路线图,标识险要及可休整之处;二是大量储备途中所需干粮、饮水;三是制作更多担架、背具,以便运送老弱物资;四是加强营地防御,以防迁徙期间为人所乘。”

他的分析条理清晰,将宏大的决策分解成了具体可行的步骤,让原本觉得茫然无措的众人,顿时有了方向。

议事会最终达成决议:全力备战,分步迁徙!先遣队由赵铁柱、王莽带领,成员包括大部分青壮年和有经验的猎手,负责开路和建立前哨。大部队则由林晚、谢景珩、老村长等人统领,留守落鹰涧,继续巩固营地,储备物资,等待先遣队的信号。

决议在次日清晨的全体大会上公布。如同预料之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有人摩拳擦掌,期待着开拓新家园;有人忧心忡忡,害怕漫长的路途和未知的未来;更有人私下抱怨,觉得留守的人占了便宜,或是先遣队风险太高。

希望的重量,此刻清晰地压在了每个人的肩上,也考验着这个新生集体的凝聚力和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