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婚礼前夜,她选择陪男闺蜜 > 第144章 发现匿名帮助者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环保举报的风波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在激起一阵涟漪后,湖面逐渐恢复了往日的平静,甚至比之前更加澄澈通透。鼎盛集团内部,各部门运转井然有序,员工们脸上带着危机解除后的轻松与对未来的笃定。“净界”系列产品的订单量稳步攀升,市场部的电话比往日更加繁忙,一切迹象都表明,这场突如其来的考验,非但没有撼动鼎盛的根基,反而为其进行了一次效果超乎预期的压力测试和信誉背书。

陈嘉铭坐在宽大冷硬的办公桌后,签署着堆积的文件。阳光透过落地窗,在他棱角分明的侧脸上投下清晰的光影。他处理公务的速度一如既往地高效,批阅、决策、下达指令,流程简洁明了,不带丝毫冗余情绪。然而,当他的目光扫过一份由市场部提交的、关于此次事件全程舆情分析的总结报告时,握着定制钢笔的手指,几不可察地微微停顿了一下。

成功的危机公关,离不开事先充分的预案和事发时果断的应对,这一点,陈嘉铭心知肚明,也对自己和团队的执行力有足够的自信。官方声明的及时发布,面对调查组的坦诚配合,过硬的产品质量和齐全的资质文件,这些都是他们能够顺利过关的坚实基础。

但不知为何,在这一切尘埃落定之后,冷静复盘整个过程的脉络,他总觉得,除了这些明面上、可控的因素之外,似乎还有一股无形的、细腻而精准的力量,在舆论发酵最微妙、最容易失控的几个关键节点,悄无声息地介入,像一位技艺高超的舵手,轻轻拨动着风向,将公众讨论的焦点,更多地引向了对“净界”产品技术本身的理性分析,以及对举报事件背后动机的合理性质疑上,而非任由其滑向对企业信誉恐慌性的口诛笔伐。

这种引导,并非依靠鼎盛官方那种带着企业立场、难免引人审视的声明所能达成。它更像是一种来自行业内部的、带着专业背景和独立视角的民间声音,这种声音在特定的圈层里,往往比官方的表态更具渗透力和说服力。是谁,在暗中推动了这一切?

他放下钢笔,身体向后靠在符合人体工学的椅背上,指尖在光滑的实木桌面上下意识地轻敲着,发出规律而低沉的叩击声。这细微的声响在过分安静的办公室里显得格外清晰。沉思片刻,他按下内部通话键,声音平稳如常,听不出任何波澜:

“让It部总监来我办公室一趟。”

“是,陈董。”秘书立刻回应。

不过几分钟,It部总监便拿着一个轻薄的平板电脑,步履匆匆地走了进来,脸上带着随时待命的专注。“陈董,您找我?”

“嗯。”陈嘉铭微微颔首,示意他在对面的椅子上坐下,目光依旧沉静,“关于之前环保举报事件期间的网络舆情监测,除了我们官方渠道发布的声明和引导之外,你们有没有发现其他比较特殊的、非官方的动向?尤其是那些,对早期舆论走向产生了比较明显正面影响的源头?”

It总监显然对这个问题有所准备,甚至可能已经预判到了董事长会有此一问。他立刻俯身向前,在平板电脑上熟练地调出几份加密的数据分析报告、趋势图表以及数张精心截取的网络文章页面截图,双手将平板递到陈嘉铭面前。

“陈董,我们确实监测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情况。”总监用手指放大屏幕上的几个关键数据节点,语气带着技术人员的严谨,“在事件爆发后的二十四小时内,也就是舆论场信息最混乱、观点最多元的阶段,有几个在室内设计圈和建材行业圈内颇具公信力和影响力的资深独立自媒体账号,以及两位以观点犀利、数据扎实着称的行业观察家,几乎是不约而同地,发布了一系列内容指向高度相关的分析文章。”

陈嘉铭接过平板,目光沉凝地浏览着那些截图。文章的标题起得相当克制,甚至有些平淡,但内容却极为扎实深厚。它们没有简单地、情绪化地为鼎盛摇旗呐喊,那样反而容易引人反感。而是选择了从纯粹的技术和行业规范角度切入,条分缕析地探讨了“净界”系列所采用的核心技术原理、其理论上可能达到的环保性能参数区间,并且巧妙地引用了部分在专业数据库内公开可查的、与鼎盛对外公布数据能够相互印证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报告片段作为支撑。

更为关键的是,这几篇文章都不同程度地、以看似客观探讨的口吻,对举报事件的时机和动机提出了合乎逻辑的质疑。它们将这次针对鼎盛核心产品的精准举报,放在了近期建材行业竞争加剧,特别是鼎盛与某些昔日对手关系持续紧张的宏观背景下进行审视,引导读者思考其背后可能存在的商业博弈因素。行文风格冷静克制,逻辑链条清晰严密,引用的数据和法规条款都极为专业准确,透露出撰写者深厚的行业背景知识,绝非普通网络水军或者追逐热点的跟风媒体所能炮制。

“我们调动了资源,尝试逆向追踪这些文章的最初发布源头和可能的背后推动力量,”It总监继续汇报,语气中带着一丝技术层面遇到阻碍的无奈,“但是,这些账号要么本身就是深耕行业多年、以独立客观立身的意见领袖,要么其发布渠道经过了多次转手和技术处理,信息源头被隐藏得非常深,我们无法准确定位到具体的发起人或操纵团队。对方……非常谨慎,而且手法相当老练和专业。”

无法追踪……手法专业……谨慎老练……

这几个关键词,像几块精准拼图,瞬间嵌合进了陈嘉铭脑海中的某个画面。一道清晰的身影,伴随着过往几次类似的、无法言明却又切实存在的“巧合”,不受控制地浮现出来——周雨彤。

是了,只有她。

她身处设计行业的核心圈层,自身是颇受关注的设计工作室主理人,日常与众多顶尖设计师、材料供应商、行业资深媒体人保持着紧密的联系与合作,完全具备调动和影响这部分专业舆论圈层的人脉资源与能力基础。而且,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上一次,那封匿名发送到他邮箱、揭露李建国公司内部困境的关键邮件,同样来得及时而精准,帮助鼎盛在舆论反击中抢占了先机。那一次,他也未能成功追查到发件人的真实身份。

同样的匿名的姿态,同样在他面临关键挑战时伸出援手,同样精准有效直击要害,同样谨慎到近乎狡猾的隐藏手段。

一次是巧合,两次呢?三次呢?(送汤、还款、此次舆论引导)

送汤是融入日常的、沉默的关怀,还款是斩断过往、宣告独立的干脆,而这一次,是在他面临严峻商业危机时,于无人知晓的暗处,为他递出的一把锋利而精准的匕首,助他破开迷雾。

脉络如此清晰,指向如此明确。他几乎可以肯定,这一次在舆论场上起到关键作用的专业声音背后,又是周雨彤在暗中筹划与推动。

这个笃定的认知,像一块被投入看似平静的深潭的巨石,在他原本因为成功化解危机、事业稳步上升而略显平静的心湖中,掀起了比之前任何一次都要汹涌、都要复杂的波澜。那冰冷的湖面之下,仿佛有压抑已久的暗流开始剧烈地涌动、冲撞。

为什么?

她究竟想做什么?

是为了弥补过去的过错,用行动来忏悔?是为了偿还她心目中所谓的情感债务?还是……夹杂着其他他暂时无法看清,或者说不敢去深究的、更为复杂的情感因素?

一种极其矛盾而复杂的情绪在他胸中翻腾、发酵。有一种被人如此细致、如此不计回报地暗中守护着的异样感,那感觉陌生而奇特,带着一丝不该有的暖意,试图渗透他周身的冰冷;有一种对这份似乎过于深沉、过于执着的心意的难以承受,仿佛背负上了一份无形却沉重的人情债;更有一种源于理智的、近乎本能的警惕与抗拒在尖锐地鸣响,提醒着他过往那些深刻的伤痕与背叛,警告他不要被眼前的表象所迷惑,不要重蹈覆辙。

他厌恶这种仿佛被动地欠下了什么的感觉,尤其对方是她——那个曾带给他最深重痛苦的人。他习惯于掌控一切,习惯于在商场上清晰的敌对或明确的合作,习惯于用实力和规则解决问题,而非应对这种模糊的、持续的、不求回报却又无处不在、让他无法忽视的“好意”。

这份悄无声息、却一次次精准落在他需求点上的守护,并未让他感到丝毫的轻松或愉悦,反而像一道道无形的丝线,缠绕上来,让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沉重、烦躁以及……一丝连他自己都不愿承认的、无所适从的茫然。

他挥了挥手,声音比刚才低沉了些许,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好,我知道了。你先去忙吧。”

It总监敏锐地察觉到董事长情绪上的细微变化,不再多言,恭敬地应了一声,迅速收起平板电脑,悄无声息地退出了办公室,并轻轻带上了那扇厚重的实木门。

宽敞奢华的空间里重新只剩下他一个人,静得能听到自己血液流动的声音。陈嘉铭没有立刻回到工作中去,他只是维持着原来的姿势,深深地靠在椅背上,闭上双眼,指节分明的手指用力地按压着阵阵发紧的眉心,仿佛想将脑海中那个越来越清晰的身影,以及随之而来的、理不清剪还乱的纷乱心绪,强行驱逐出去。

他成功地化解了一场商业危机,再次巩固了他在鼎盛无可动摇的地位,赢得了外界更多的赞誉与尊重。

可他却清晰地感觉到,自己似乎正不由自主地,被卷入另一场更加隐秘、更加难以应对的、没有硝烟的战役之中。而那个他一度以为已经彻底走出自己生命轨迹的女人,正以一种他完全未曾预料、也无法掌控的方式,重新在他的世界里,刻下深刻而无法忽视的印记。

这份认知,带来的不是胜利的喜悦,而是一种前所未有的、让他心生警惕的复杂滋味,以及一丝……深藏于冷静外表之下的、真实的无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