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穿透云层,将废弃矿区的轮廓勾勒得愈发清晰。被俘的“暴恐分子”在审讯中终于松口,吐露了核心情报:其团伙骨干正藏匿于10公里外的城郊废弃化工厂,那里不仅布设了密集的爆炸物陷阱,还扣押着3名重要人质,且团伙正计划今日正午转移人质,实施更大规模的恐怖袭击。
“立即启动全域合围预案!”赵峰的指令通过加密通讯频道传至全员,“本次行动是对前期所有训练的终极检验,采用‘立体封控、多点突入、精准狙击、协同清剿’战术,务必在正午前捣毁窝点、安全解救人质!”
小队迅速兵分四路:空中侦察组操控查打一体无人机,对化工厂实施全方位侦察,实时回传建筑结构、陷阱分布及人员位置;地面突击组分为三组,分别从东、南、北三个方向隐蔽接近,利用爬墙机器人突破外围铁丝网;排爆组携带破门无人机、排爆机器人,紧随突击组清除路径障碍;辰辰与老周则编入高点狙击组,搭乘运输直升机,在化工厂西侧的废弃水塔顶部实施滑降,占据全域视野制高点。
水塔顶部的视野开阔无虞,qbU-201狙击步枪的瞄准镜中,化工厂的布局一览无余:主厂房为三层钢筋混凝土建筑,人质被关押在二楼东侧房间,4名“暴恐分子”在房间外巡逻警戒,另有6名骨干分子聚集在一楼指挥室,厂区内多处标注着爆炸物警示标识,铁丝网外围还设有红外感应陷阱。
“无人机已锁定全部目标位置,红外热成像显示10名目标均携带武器!”耳麦中传来侦察组的报告,“排爆组已清除北侧、东侧外围陷阱,突击组准备突入!”
辰辰的瞄准镜率先锁定二楼西侧的巡逻哨,对方正倚在窗边抽烟,完全暴露在狙击视野中。“距离380米,风速1.5米\/秒,无遮挡!”老周的观测数据精准报出。辰辰深吸一口气,指尖轻扣扳机,子弹带着消音器的低沉声响破空而出,精准命中目标肩部,对方瞬间倒地,未发出任何警报。紧接着,他迅速调转枪口,锁定另一名巡逻哨,在其转身的刹那果断击发,同样以非致命方式将其制服——行动初期需保持隐蔽,避免打草惊蛇。
“突击组突入北侧通道!”赵峰的指令下达,北侧突击组借助破门无人机炸开厂房后门,迅速冲入一楼大厅,与留守的“暴恐分子”展开激烈交火。枪声响起的瞬间,指挥室内的骨干分子立即分散突围,两名“暴恐分子”冲向二楼,企图挟持人质作为挡箭牌。
“二楼楼梯口,两名目标快速移动,威胁人质安全!”老周急促喊道。辰辰的瞄准镜死死咬住两人的身影,楼道狭窄,目标移动迅速,且有墙体遮挡,射击窗口转瞬即逝。他预判两人的奔跑轨迹,提前留出半米的提前量,在其中一人侧身闪过门框的刹那,果断击发,子弹精准命中其腿部。另一人见状,立即蜷缩在楼梯转角处,试图依托掩体还击。
此时,东侧突击组已突破二楼走廊,与该目标形成对峙。辰辰调整射击角度,借助瞄准镜的倍率放大,锁定目标暴露的手臂,在对方举枪的瞬间再次击发,子弹精准击中其手腕,武器脱手落地,目标被突击组迅速制服。
“一楼指挥室残敌负隅顽抗,请求火力压制!”耳麦中传来突击组的呼叫。辰辰与老周立即分工,老周负责锁定一楼窗口的露头目标,辰辰则专攻屋顶的警戒哨,两人交替射击,精准压制住“暴恐分子”的火力,为突击组创造了突入时机。排爆机器人同步进入指挥室,成功拆除了一枚与门锁联动的爆炸物,避免了次生灾害。
当最后一名“暴恐分子”被突击组制服的瞬间,正午的阳光恰好洒满厂区。人质被安全护送而出,脸上虽带着惊恐,却均无大碍。排爆组随后对厂区进行全面排查,拆除了剩余的6枚爆炸物,彻底消除了安全隐患。
小队在厂区空地支起复盘点,赵峰看着全员整齐的队列,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从城市协同到暗夜追光,从超距锁敌到双线破围,你们用百炼成钢的实力,完成了这场终极考验!”他举起对讲机,声音洪亮,“全域合围任务圆满成功,人质全部获救,暴恐团伙悉数落网!”
欢呼声在厂区内回荡,辰辰擦拭着狙击步枪的瞄准镜,镜片中倒映着队友们疲惫却坚毅的脸庞。他深知,这场跨越昼夜、覆盖多场景的实战考验,不仅是对狙击技术的极致磨砺,更是对团队协同、临机应变能力的全面检验。而那些在训练与实战中淬炼出的锋芒,终将成为守护山河安宁的最坚实屏障——特战尖兵的征途,永远是下一场未知的战斗,永远是对极致能力的无限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