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山河红颜赋 > 第44章 金殿护农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二皇子一句“恐扰民”的言论,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石子,涟漪迅速扩散至朝堂。数日内,几位依附于永嘉侯或与二皇子亲近的御史、给事中纷纷上疏,言辞或激烈或委婉,核心皆指新农法“操之过急”、“不合旧制”、“恐引民怨”,将矛头隐隐指向主持此事的林惊澜及其背后的清澜庄。

这日大朝会,气氛微妙。承平帝高坐龙椅,面色平静,目光扫过下方噤若寒蝉的百官,最后落在林惊澜身上:“林卿,近日多有议论,谓新法推广或有不妥,你有何话说?”

林惊澜早有准备,从容出列,声音清朗沉稳:“陛下,臣闻‘民为国基,谷为民命’。农事革新,关乎国本,确需慎之又慎。然,所谓‘扰民’、‘引怨’,臣不敢苟同。”

他并未急于为自己或清澜庄辩解,而是转向那几位提出异议的官员,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敢问几位大人,可知去罗京畿寻常稻田亩产几何?可知清澜庄试验田亩产几何?可知司农寺选定试点州县,往年此时,农户在为何事烦忧?”

那几个官员被他问得一怔,他们高居庙堂,哪里清楚这些具体细务?一人勉强答道:“亩产……大抵二三石。烦忧……无非是天时、赋税。”

林惊澜微微颔首,不再看他们,转而面向皇帝和满朝文武,朗声道:“陛下,诸位同僚。去罗京畿良田,风调雨顺之年,亩产不过两石五斗上下。而清澜庄‘惊澜一号’配合新法,亩产可达三石二斗以上!此乃司农寺少卿周文渊大人亲自勘验,记录在册!增产近三成,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同样一块土地,能多养活数口之人!意味着丰年仓廪更实,灾年百姓多一线生机!”

他声音不高,却字字千钧,敲在每个人心上。一些原本中立的官员微微颔首,露出思索之色。

“至于烦忧,”林惊澜继续道,语气带着一丝沉痛,“臣近日走访试点,所见农户,其忧并非新法,而是劣种混陈谷,是胥吏乱指挥!他们忧的是有人不让他们用好种子、好法子!他们盼的是田里多打粮食,碗里多口饭吃!此,方为真正之‘民怨’!”

他这番话,将“扰民”的帽子反扣了回去,直指问题的核心——不是新法本身有问题,而是执行过程中有人蓄意破坏!

“陛下,”林惊澜最后躬身,言辞恳切,“新法如幼苗,需精心呵护,方能长成参天大树,福泽万民。其间或有波折,乃小人作祟,绝非新法之过。臣恳请陛下,明察秋毫,肃清推广之路上的魍魉之辈,使良种得以播撒,使新法得以施行,则天下百姓,必感念陛下圣恩!”

他这番陈词,有数据,有实情,有对比,有诉求,逻辑严密,情理交融,将自身立于为国为民的不败之地。

承平帝听着,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他何尝不知其中关窍?二皇子与永嘉侯等人的小动作,他并非毫无察觉。林惊澜这番应对,既展现了能力,又表明了立场,更将问题的皮球踢回给了破坏者,处理得恰到好处。

“林爱卿所言,老成谋国。”皇帝缓缓开口,定了调子,“农事革新,利在千秋,不容宵小破坏。传朕旨意,司农寺推广新法一事,照常进行。着都察院、京兆尹,严查推广途中贪墨、舞弊、破坏良种之事,一经查实,严惩不贷!再有妄议阻挠者,以妨碍国策论处!”

这道旨意,如同定海神针,瞬间平息了朝堂上的暗流。那几个出言的官员面色灰败,不敢再多言。二皇子站在班列中,脸色阴沉,却也只能低头领旨。

散朝后,周文渊特意走到林惊澜身边,低声道:“林将军今日一席话,真是振聋发聩!下官定当竭尽全力,确保新法顺利推广。”

林惊澜拱手还礼:“有劳周大人。田间事,还需您这等专业之臣多费心。”

回到澜园,众女早已得知朝堂结果,皆是欢欣鼓舞。沈墨瞳更是长舒了一口气,眼中重新燃起光彩,对林惊澜道:“将军今日在朝堂之上,真是……真是……”她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词语,只觉得心中激荡,那份仰慕与依赖,几乎要满溢出来。

林惊澜看着她亮晶晶的眼睛,笑道:“不过是陈述事实罢了。接下来,才是关键。墨瞳,试点成功与否,全看你的了。”

沈墨瞳用力点头,眼神坚定:“将军放心,墨瞳定不辱命!”

窗外,阳光正好,洒在庭院初融的积雪上,折射出耀眼的光芒。朝堂上的风波暂时平息,但所有人都知道,真正的考验,还在那一片片等待播种的土地上。金殿护农,只是赢得了机会,最终的丰收,仍需汗水与智慧去浇灌。